宝宝日常礼仪教育-怀孕前知识
如何开展教养教育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是一个有礼貌、有教养的孩子,将来等孩子长大了,他也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但是优雅的社交风度不会天生,需要从小培养,父母必须通过不懈地坚持,把良好的社交行为举止慢慢灌输给孩子。

一、宝宝日常社交礼仪的培养
情景一:宝宝要出门
妈妈带宝宝上幼儿园,出门前,宝宝要和爸爸说再见。
提示: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宝宝良好的习惯。千万不要因为是自家人就忽略了这些日常的基本的生活礼仪。如果宝宝忘记了,妈妈要用温 和轻快的语气来提醒他。
情景二:宝宝在路上
宝宝在路上主动地与认识的人打招呼。
提示:宝宝在心情好的时候呢,会主动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打招呼,妈妈千万不要以为宝宝向生人打招呼会觉得很尴尬。那在这时候,应该对他进行鼓 励,这样呢宝宝会知道这是一种受人欢迎的行为。以后宝宝见到生人的时候,就乐于向他们打招呼。宝贝就会变得人见人爱。
情景三:来到幼儿园
小朋友们到了幼儿园,向老师打招呼,并相互打招呼。
提示: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在公共场合进行社会交往的时候,妈妈一定要给宝宝作好榜样。这样呢比单纯地要求宝宝效果要好很多。宝宝在这种融洽 轻松的环境当中,会更乐于向别人表示友好。
二、如何培养孩子懂礼貌
1、树立良好的范例
(1)家长的范例。家长对别人、对孩子要做到礼貌待人。如让孩子为你做一件事时,不要用命令的口吻,应说“请你……”,做完了要说:“谢谢你”或可说“你帮了我的大忙,谢谢你了。”
(2)家长可以利用周围讲礼貌的事例作为范例。如你与孩子一起下楼时,恰好邻居的孩子上楼,他主动地站立一边为你们让路。这时就可抓住时机说“你看××多有礼貌”。
2、进行练习。
良好礼貌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得以巩固,成为习惯。
(1)为幼儿创设讲礼貌的情境。在日常生活中,在孩子与成人交往的自然环境中,要不失时机地、随时随地训练孩子有礼貌,形成一种彬彬有礼氛围。
(2)进行专门的练习,如指导孩子练习礼貌地接待客人。客人来了会说“您请”,“请进”,给客人倒茶,自然大方地回答客人的问题……客人走时要送出门,并说“再见,欢迎下次再来”。
3、对孩子的礼貌行为及时做出评价。
如可以点头、微笑、语言等来表示赞扬和肯定。对孩子不礼貌的言行更要及时批评,并指出不礼貌的后果,使孩子对不礼貌的言行产生厌弃的情绪......

三、宝宝就餐礼仪的培养和我们一起用餐
和我们一起用餐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让宝宝孤独地用餐,要欢迎他到餐桌上来,加入到我们的进餐环节。享受我们对美味食物的热爱之情,和我们一起感受食物的色、香、味,观看和体察成人用餐的满足感、愉悦感,这对宝宝是非常重要的。从此他都会爱上吃饭,一般不会挑食,因为成人大口大口用餐的快乐会感染他,他非常乐意像成人一样。所以,当他的小手能够抓握勺子的时候,就会和我们一起吃得津津有味。
在毛豆4个多月大的时候,从开始加辅食就坐上了餐桌,他的小餐椅放在大餐桌旁,无论吃水果还是米粉,他都坐在餐桌旁,带上围嘴,像模像样地吃饭。现在他1岁多了,和我们在一起吃饭也已经形成习惯,如果他先吃完了,就在他的餐盘上放几个玩具,他还会继续陪伴我们用餐。当然,一旦他偶尔食欲不佳或不好好吃饭,那么也可以下地玩耍,但我就不会再追着他喂饭了。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因为我们每次都是兴致盎然地享受美食,所以毛豆很早就爱上了吃饭。
吃饭时一定要坐在餐桌旁吗?答案是肯定的。首先,这样做很安全,宝宝坐着吃饭,不容易发生噎着、卡着、呛着等危险。其次,能够培养宝宝对食物的热爱,和大人坐在一起,看到大人吃得津津有味,他会非常乐意模仿,并因此爱上吃饭。再次,可以培养宝宝的秩序感和纪律性,让他明白什么时候应该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慢慢就会条件反射般形成良好习惯。
带着宝宝外出就餐
有一次,我和一个工作伙伴见面,约在了一家西餐厅,因为在那里吃饭比较安静,便于在用餐之后进行工作沟通。自从成为妈妈之后,我独自外出就餐的机会骤然减少,更多的时候是带着宝宝出没在游乐场、翻斗乐和快餐店。所以,这样安静的午餐对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我静静地享受着七分熟的牛排,偶尔和朋友交谈几句。
但是,这样的愉快气氛很快就被一声锐利的喊叫打破了。一个中国家庭出现了,显然是因为西餐厅里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太多,这些与我们的长相不尽相同的人物环境吓到了1岁多的孩子,他大声地喊叫,无法平静。餐厅里的人都惊愕地看着这一家三口,妈妈有些窘迫,而爸爸则因为他人的关注和孩子的反抗而有些愤怒,他大声喊叫服务员拿来婴儿餐椅,妈妈迅速接过孩子抱着安抚,慢慢的,孩子开始平静下来。不过,这是一家坐落在城市商务核心区的西餐厅,没有配备婴儿餐椅,所以孩子的爸爸再次发怒,大声斥责服务员,这种情绪很快传染给孩子,孩子再次哭泣起来……
所以,当我们带宝宝外出就餐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好什么样的餐厅适合他。安静、典雅的餐厅会对顾客的行为产生约束力,顾客都在安静地吃饭、交谈,没有人高声喧哗,如果宝宝因为饥饿或者餐厅太热等原因而哭闹起来,父母会感到惊慌和紧张,无论是责怪宝宝,还是安抚宝宝,这种行为都会带着焦虑的情绪,在众目睽睽之下无法从容,况且这种情绪也会传递给宝宝,这样的就餐环境对宝宝来说无疑是不快乐的。
快乐地用餐
说到快乐,就要说餐桌氛围。父母在餐桌上要尽可能少地进行说教,最好的方法是身体力行。比如我做菠菜炒鸡蛋的时候,毛豆不太感兴趣,刚喂进嘴里,他就原封不动吐出来,我则如同什么事也没发生,继续喂他吃面条,只是在这中间,我数次用夸张的“好吃”表情去吃菠菜炒鸡蛋,偶尔又尝试着给他吃,如此这般几天之后,他就爱上了这道菜,而我并没有说过大道理和责怪他,因为他还太小,讲道理也听不太懂。与其说,不如做。请宝宝坐上餐桌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愉悦的就餐氛围。夫妻不在餐桌上吵嘴,不在餐桌上斥责孩子,同时要保持对温暖生活的感恩和对食物的喜爱之情,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用餐习惯。
同样的道理,在吃饭的时候,父母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餐桌礼仪,不大声喧哗、吃饭不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不冲着菜肴打喷嚏、不在盘中挑拨食物等。餐桌就是一个无声的课堂,如果妈妈打喷嚏时捂住口鼻扭过身,那么宝宝以后自然也会这么做;如果妈妈想吃自己够不到的食物,没有站起来隔山探海把大半个身子压在餐桌上去拿,而是递过食碟请其他人帮忙盛一点,那么下次宝宝遇到想吃的东西,也会请妈妈帮忙;如果妈妈吃饭时只夹取适量的菜放到自己盘中,然后很快招呼其他人吃,那么宝宝也不会养成独占美食的习惯,而是吃多少拿多少,并乐意与人分享。
养成用餐好习惯
首先,要在家给宝宝一个固定的餐椅或就餐位置,这样便于培养他对就餐位置的认识。小宝宝的秩序感非常强,如果坚持让他在餐桌旁用餐,这就成为固定模式。如果是外出就餐,要选择合适而安全的位置,避免妨碍服务员上菜或撤碟。
其次,要支持宝宝独立用餐。不要担心他弄脏衣服或餐桌,要给予他学习使用餐具的机会,宝宝的小手会在父母的帮助下越用越灵巧。
再次,要养成饭前洗手、穿(戴)食饭衫或围嘴、就餐时不玩玩具(餐后陪伴父母用餐时,可以在自己的小椅子上玩)、不玩弄食物等好习惯。同时,要为宝宝准备一套合适的餐具,选择不易碎、颜色鲜艳或者造型可爱、能激发小宝宝热情的餐具。不要允许宝宝挥舞和玩弄餐具,要让他明白,餐具就3lian.com/zl是用来吃饭的。在宝宝不能很好地使用餐具时,要帮助示范,而不是责怪。
TIPS:宝宝外出用餐礼仪小贴士
1 一定要选择氛围环境适合宝宝的餐厅。
2 要携带宝宝的小餐具、必要的食物、围嘴或罩衫,在面对熟悉的餐具和食物时,身处陌生环境的宝宝会更有安全感。
3 一两件玩具、图书或小零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等待餐食或用餐完毕后,它们都是安抚宝宝的极好方法。当宝宝烦闷或不喜欢餐厅饮食时,父母就不会手足无措了。
4 大人身体力行,教会宝宝外出用餐的基本礼貌,比如安静地用餐、小声地交谈、适当地拿取食物等,这是培养绅士和淑女的最好机会。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