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生平资料 诸葛亮的老婆真的很丑吗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基本信息数据来源 : 历史百科-诸葛亮
中文名诸葛亮别名孔明,卧龙国籍/朝代三国国号蜀汉职业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民族汉族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谥号忠武侯出生日期181(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逝世日期234(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二年)年(甲寅年)农历八月二十八陵寝勉县定军山爵位武乡侯主要成就提出《隆中对》,作出战略规划,助刘备夺取荆州,益州,治理蜀地,平定南蛮,发明木牛流马,改造连弩代表作品《隆中对》《出师表》 《诫子书》等家庭成员诸葛珪,诸葛瑾,诸葛均,黄月英,诸葛乔,诸葛瞻他是烽火连天时蛰居深山的伏龙,十年沉潜未出,却既能观天下之大势,又能享田园之乐,好不快活;他是羽扇纶巾吟诗作赋的谦谦君子,才比管仲,智堪无双;他是洞悉战局的谋士,满腹经纶,虽书生意气,却安坐营帐中指点江山,屡立战功。他是诸葛亮,是东汉末年三国群雄并起时的一颗明星。
诸葛亮画像
公元181年,琅琊郡县,诸葛亮呱呱坠地,即今天的山东沂南县,虽琅琊郡县已经消散在历史的起承转合中,但琅琊诸葛氏却因着诸葛亮的名字永远的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中原曹氏,江东孙氏,琅琊诸葛氏,在硝烟四起的东汉末年,似乎在冥冥中,给了诸葛亮一个绝佳的舞台,是跌宕起伏的时势,还是因了他心中的匡天下之志也未可知,才有了这样精彩绝伦的历史画卷。
建安十二年,未及而立之年,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就得到了刘备的青睐,于是有了家喻户晓的“三顾茅庐”的故事,他面对地图,清晰而精辟的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大势,这是诸葛亮从悠闲自得的乡野踏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步,他用自己的观察和谋略为刘备勾画出了一个详细的战略蓝图,而果不其然,随后刘备的战略部署基本都是沿着既定的路线前进的。
诸葛亮心中是怀着统一汉室的理想的,这也是他蛰居多年未出,最后却选择站在刘备的阵营的原因之一,火烧赤壁,三国鼎立之势方成;夺荆州,占益州,上兵伐谋,他以智取胜,势如破竹,让敌人闻风丧胆。建安二十六年,蜀汉政权建立了,这是诸葛亮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英雄终究是气短,公元234年,诸葛亮出师北伐时身上已经带着伤病,他最终没能等到江东孙氏的援兵,阖然长逝。可谓真真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字什么
在古代的姓名里,是包含字号的。姓氏是祖宗流传下来的通常出生的时候就固定了,名是父母取得,用来区分他人,也代表父母的美好祝愿,而字,在古代是男子成年之后才有的,通常是为了让别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
诸葛亮纪念馆图
字包含两个,一个通常是辈分,一个是和名相呼应。但也不一定按照这个规则来。男子在成年后自己或请他人给自己取字。但取字仪式也没那么慎重。字一般有三种依据,与名同义反复,或者关联推想或者是反义相对。这三种是主要的,另外还有参考五行金木水火土来命字。字是名的别称,注释和延伸。古代通常有身份文化地位的人才有字。普通老百姓不一定有字号,到了现在我们说的名字就只是姓氏和名,字号都省略了。
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后来释义,一说孔是类比词有很,接近的意思,明是亮的表字,也有洞悉,明见的意思。但也有人说,孔是洞,小的意思,表示诸葛亮的字有自谦的意味。孔有无辈分之义就不得而知了。在古代,直呼姓名是很不礼貌的,平辈中人为表示尊重通常都用字称呼他人,也公共场合也是。
命字与命名方式基本相同,要求寓意优美,含义深远。另外因为是长辈所取,所以在尊老方面十分明显。虽然我们现代已经没有这么多繁文缛节,但是古代传统的精华和尊老的传统应该一直发扬下去。
诸葛亮多高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诸葛亮,因为在蜀汉建立的过程中,建立了卓著的功勋,所以后世人认为诸葛亮一定是一个身材高挑长相雄伟的人物。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诸葛亮,都是身高一般,单单瘦瘦的一个人。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诸葛亮身高八尺。那么,到底诸葛亮是多高呢?
诸葛亮图
电视剧中的形象并不能作为依据来进行考证,所以我们就只能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来考证了。按照记载,诸葛亮身高达到八尺。好多人一听身高八尺,在心里默默的计算了一下,诸葛亮绝对是患有巨人症,因为诸葛亮身高要两米四。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这么算的话,那就先得你太无知了。因为古代的尺寸和现代的尺寸差别是非常大的。现在一尺是三十厘米,而古代的一尺是二十三厘米,所以按照古代八尺的标准来看,诸葛亮也是一米八多。在今天看来,这个身高也是非常高了。
不过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因为大部分人每天摄入的营养基本没有现代人的充足,所以在古代,人的身高是并不高。而且我们在查看史料的时候,发现历史上关于伟大人物的很多记载,都是身高超过了八尺。用我们前面最保守的估计来算,古代很多伟大的人物都是身高达到一米九。这个数据和中国考古学家从古墓中挖掘获得的大量数据以及一些记载看来,都是非常不真实的。
因为修史的人对一些历史伟人抱了极大好感,所以一家之言也并不完全真实。由此我们得出结论,诸葛亮的身高,就是一般人的身高,一米七左右,是最为真实可信的。
诸葛亮生肖
公元181,一个影响中国历史的人出生了,千百年来,他一直是智慧的化身,这个人就是诸葛亮。那年是农历辛酉鸡年,诸葛亮正是属鸡。中国人一直相信阴阳,相信天干地支。人们把十二个动物和十二地支联系在了一起,组成了生肖。
诸葛亮画像
对于鸡这个属相,鸡的头上戴着帽子,象征文;脚下有趾,搏距,象征武;看到敌人之后敢于和敌人打仗干架,是很勇敢的行为;看见吃的东西就叫朋友一起吃,是讲义气;鸡守夜之后在天明时刻鸣叫,从来不拖延时间,是守信用。
因此,诸葛亮的生肖,还是很不错的。
与鸡有关的传统民俗也有很多。人们把鸡的年画贴在门上辟邪,正月初一,民间百姓从不杀鸡,是因为大家知道鸡的生日在正月初一。在中国山东,女孩嫁人的时候要抱着一只鸡上花轿的,因为“鸡”与“吉”相似,新郎家要把公鸡母鸡绑在一起,打公鸡就象征着妻子对丈夫的制约感。而且被选中的两只鸡通常好命,可以逃脱被杀了吃掉的命运。
在一些少数民族,人们把毽子称为“鸡”,因此踢毽子就成了“踢鸡”。谁接到了“鸡”就可以拿着小草去追打任何人,于是年轻的男孩子们就趁机去追逐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在云南大理,白族的人们在婚姻中用的是“鸡米礼”,一只威武的大公鸡和一坛米酒或是两只公鸡,一坛米酒一坛谷种,新郎送给新娘,新娘送给新郎。
在中国古代,人们结拜时候要杀一只鸡,在将要喝的酒里滴上鸡血,在对天发誓结拜之后,将掺有鸡血的酒喝光。
诸葛亮的扇子
在影视剧中,诸葛亮一出现,总是穿着一身八卦衣,头顶纶巾手摇羽扇,看起来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诸葛亮本来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怎么会总是手摇羽扇,一副道家模样呢?
诸葛亮剧照
话说诸葛亮在很小的时候,父母都去世了,因此跟着自己的叔叔诸葛玄生活。诸葛玄平日里非常的繁忙,没有时间来照料诸葛亮。因此诸葛亮每天大部分时间除了吃喝睡就是读书,以文会友。在成年之后,诸葛玄也挂掉了,所以诸葛亮就拿着诸葛玄留下来的财产在南阳买了一大块土地,将这些土地租给了当地的农民,自己在年末收租,以此作为自己的生活来源。虽然生活不太富足,但是每日和朋友们一起读书,商讨家国大事,品评天下豪杰,实在是过得非常潇洒。
有一天晚上诸葛亮梦见天上的一位神仙对他说:“你本来也是天上的仙家,后来犯了戒,就被贬下凡间。你只有帮助刘备登基做了皇帝,死后才能够重回仙家班列,为助你早脱此劫,我今日送你一把羽扇,希望在你有难的时候祝你一臂之力”。大早上诸葛亮一醒来,书童就报告说:“山下农人送来一把扇子,说是前几天猎了一只白鹅,用白鹅的羽毛做的”。诸葛亮感到非常的奇怪,就拿起扇子放在书桌,并没有完全在意。
一天,诸葛亮在看书的时候遇到了难处,有些搞不懂,思考了很长时间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在烦闷中,诸葛亮随手拿起羽扇扇了起来,随着不断的扇动扇子,诸葛亮人也不烦躁了,问题也很快就解决了。慢慢的,手摇羽扇就变成了诸葛亮一生的习惯。
诸葛亮的老婆
史载,诸葛亮之妻乃黄承彦之女黄月英。黄月英约比诸葛亮小两岁,诸葛亮去世后不久黄月英也相继过世。
诸葛亮图
诸葛亮出生官吏之家,无奈父母早逝,年幼和姐弟相依为命,后其叔父又病故,十七岁便移居南阳,过耕种隐居生活。这在当时,诸葛亮虽然名传于外号称卧龙,但并不富贵之财,权势之贵,无父母庇佑,来往皆是仰慕其才华的知己好友,此时认识南阳奇人黄承彦并娶其女为妻并不奇怪。历史谣传诸葛亮之妻奇丑无比,但见仁见智,真实容貌是否美丑无人得知。从诸葛亮一生来看,不重女色,也深知红颜祸水,应该不会炫耀妻子容貌,反而有可能刻意丑之。诸葛亮卓绝智慧,娶妻求贤,安家立业而不拘泥于儿女私情,史记传诸葛亮之妻贤才淑德,善理家操持家务,善待人接物,还有野史谣传黄月英也是一个发明家,诸葛亮很多奇门遁术都是黄月英相传。这样看来,外在美貌易求,具有内在宝贵的才能美德之女却不多,诸葛亮娶妻定有他的独到眼光和周全思虑。
遮诸葛亮成亲之后,事业上也顺风顺水。辅佐刘备成就大业,创建蜀国,位至丞相。而黄月英当时身为丞相夫人,在家悉心教子之外,还勤劳多能,在宅前种植桑树,推动蚕丝生存,同时也是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言传身教后代,其子诸葛瞻在临危受难之时拒绝利诱投降而忠贞殉国,第三子诸葛怀也不贪慕荣华富贵,拒绝晋朝封赠。
诸葛亮传奇一生,娶妻安家之道同样也是后人值得借鉴深思的榜样。
诸葛亮徒弟
诸葛亮最有名的徒弟叫做姜维。姜维的身世尚可,在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在母亲含辛茹苦的抚养之下长大。姜维喜欢玄学,尤其是郑玄的。姜维的父亲名字叫做姜囧,姜囧曾经做过官员,但是战死沙场,姜维后来就继承了当初父亲的职务。
姜维剧照
诸葛亮带领军队出兵打仗的时候,喜欢姜维的用兵之道,于是便设计让姜维回国不成,被迫投降自己。因为归降了诸葛亮,所以姜维只能离乡背井,从此来到蜀汉。
诸葛亮一向对姜维很是赏识,诸葛亮在写给蒋琬的信上说,姜维是凉州的有学识的人,还让姜维做了五六千虎步军的头头。后来又屡次提拔姜维做官。
后来,诸葛亮在北伐时候死掉,姜维听从诸葛亮临终前的话,把将军魏延斩杀了。蜀汉曾经有一位有名的将军叫做费祎,但是费祎年事已高,最后老死了。费祎死后,姜维就成为了蜀汉的最高的将军,带着蜀汉军队在北方和曹魏打仗,打赢了很多次。
可是后来,蜀汉朝堂小人当道,人们越来越不喜欢北伐。皇帝刘禅宠爱宦官黄皓,姜维想把黄皓杀死,但是黄皓命大,反过来想要姜维死掉。姜维只好暂避风头。再后来,蜀汉被灭,刘禅投降。姜维希望假借钟会的手,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但是钟会一介匹夫,姜维跟错了人,最终钟会谋反以失败告终,姜维的一生也到了尽头。
诸葛亮名言
自古以来,文人骚客多发感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得住岁月洗礼的,就成了我们今天口耳相传的名言警句,在这点上,诸葛亮也不例外,虽然诸葛亮其人的赫赫功绩很大一部分显现在硝烟四起的战场上,但不可否认的是,他首先是汉末名士,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读书人。
诸葛亮剧照
而提起诸葛先生所说的名言警句,世人脑中浮现的,都是《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它是诸葛亮短暂的五十四年政治生涯的真实写照,但说到为人处世,诸葛亮自己所奉行的当是他曾经说过的这样一句话。
其一,勿以身贵而贱人,它的大意是说,一个人立于世,不要肤浅的因为自己出身高贵或居处高位就轻贱了旁人。众所周知,诸葛亮出生显赫,但他并没有显示出一丝一毫的贵族子弟的做派,他躬耕南阳,隐居山野,粗茶淡饭同样自在无忧;他知人善用,任人唯贤,徐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君子立身于世的准则,他用一生在实践。
其二,勿以独见而为重,不要因为自己意见独特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要以大局为重。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为人处世,兼听方可集众人之长,纵观全局,做出审慎正确的决定,如果说火烧赤壁,大败曹军是这句话的正面佐证,那么也不难发现,从诸葛亮踏上政治舞台到他病逝五丈原,他的行事从未逾越此矩。
其三,勿以功能而失信,不能因为自己取得了成功或者有所成就就失去忠信诚实的品质。自古以来,骄兵必败,唯有守住初心者,方能得始终。
诸葛亮兵法二十四篇
大家对诸葛亮很熟悉,他尽心辅佐刘备刘禅父子二十四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时,诸葛亮也把自己长期以来的锦囊妙计写成兵法,总计二十四篇。后来,这本书送给了了爱徒姜维,姜维继承了这套学说。
诸葛亮图
《兵法》原来是有二十四篇的,但是因为时间距今相隔的太长了,其中很多在现在都没有了。比如《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等,还有的现在不齐全了,有的是被后人填补的,并不是诸葛亮本来写的一些话。
因为这本书是诸葛亮晚年所作,所以是对诸葛亮戎马一生的一个高度概括,字字都是教训,言言都是前车之鉴。陈寿在《三国志》中《蜀书》记载,诸葛亮擅长思考,非常的聪明,也发明了很多东西。诸葛之后再无诸葛。
《兵法》的目录也不完整。只剩下第三至第十六篇,其中有教导为政为将之人赏罚分明,喜怒哀乐不要太形于色,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对待突发的状况要学会怎么去当即决断,还有要爱民如子,体恤民情,身先士卒等等。当然,其中也有教导怎么做到当断则断,做事情如何思考,怎么看人,怎么去分析一件事值不值得。
虽是管中窥豹,也足以见证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才。他一生文韬武略,知人善用,忠心耿耿,是历朝历代谋士的典范。在后世也确实有很多将令将诸葛亮之兵法奉为神书。
诸葛亮墓
汉中市勉县的定军山脚下,树木郁郁葱葱,山环水抱,是一处难得的幽静之地,山光水色间,谁又能料到,一代名相,三国鸿儒诸葛亮便长眠于此,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定,躬耕于南阳的卧龙先生,为天下而出,经历了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最后却也回归山野,也应了古人落叶归根的念想。
诸葛亮墓
远观武侯墓就不难发现,墓区的建筑多是明清两代流传下来的,入大门,便觉世事纷扰皆绝于外,入眼可见汉代的柏树,因了岁月的沉淀,连植物也添了一份清幽古朴的味道。复行几步,进到大殿中,孔明先生的塑像端坐在大殿中央,羽扇纶巾,气定神闲,驻足于此,仿佛眼前就可以清晰的浮现这位满腹经纶的谋士端坐营帐中指点江山的气概,斯人已去,精神却长久的在宇宙天地间徘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诸葛墓在大殿之后,头枕北,脚朝南,北顾中原,南立蜀国,这是对他生平的致敬。墓前立一小亭,亭中石碑树立,上书“汉诸葛忠武侯之墓”,立于石碑之前,隐隐有气势逼人之势,恍然方觉武侯墓中,忠气浩荡,让人肃然起敬。再往前走,便可看见两株高大的树木,一左一右,似两位义胆衷肠的护卫守护着武侯墓,浓荫如盖,昭示着一种与时间无关的守护,因为有了“护墓双桂”之说。
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武侯墓是被四座山环绕着的,近墓四山,山上郁郁葱葱,古树蔽天,若不细细观察,似乎难以发觉四山环抱中的武侯陵墓,或许这是对诸葛亮精神的别样守护,也为武侯墓更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