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写史记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精神
司马迁的故事
司马迁因为李陵事件被汉武帝关入大牢,司马迁的案子分到了当时一个名声不好的酷吏杜周的手上,杜周丝毫没有要手下留情的意思,对司马迁严刑拷打,司马迁就是不认罪。不久之后,公孙敖传回了李陵在匈奴训练军队,要出兵长安的的假消息。汉武帝盛怒之下,处死了李陵的家人,还给司马迁定了诬罔罪。按照汉朝当时的律法,诬罔罪是要问斩的,但是律法中还有规定,受刑人若能交出五十万的赎金或者受宫刑就免了死刑,司马迁当着一个小官自然拿不出五十万的赎金,但是为了保住性命,司马迁就选择了宫刑。

原创历史大戏《司马迁》剧照
宫刑是汉朝的五大酷刑之一,受刑之人除了要承受身体上的摧残,还要承受心灵上的创伤,对人格是极大的侮辱。司马迁也一度悲痛欲绝要到自杀,但是司马迁却有着异于常人的勇气与毅力。司马迁深知“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于是他选择了重于泰山之死。
从《史记》后的文章《报任安书》中,后人也能知道,司马迁当时是以前人的榜样作为自己继续前进的动力,以周文王被拘,孔子一生困顿,屈原被放逐,左丘失明,孙子被膑脚等惨痛的经历自比今日之遭遇,在逆境中强大起来,完成了父亲和家族交付的使命,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财富。
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
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要从司马迁父亲开始谈起,司马迁的父亲也是汉朝的太史,名叫司马谈。汉武帝元封元年的时候,本应该参加汉武帝在泰山举行的封禅大典的司马谈因为病重只留在了周南,也就是今天的洛阳一带。司马迁参加完封禅大典之后来到了洛阳,看到了奄奄一息的老父亲。

司马迁石雕
司马迁的父亲在弥留之际对司马迁说,司马家祖辈都是做史官的,家族的事业不能断绝,所以你要子承父业,继续做太史。司马迁这就答应了下来,承诺说要把父亲编撰历史的计划完成。
当时在汉武帝的统治之下,汉朝的学术氛围还是比较浓厚的。萧何修订了法律,韩信又在军法上做了申明,章程、礼制等也都一一被确定下来,许多文人墨客也都为朝廷所用。而且秦朝时候秦始皇焚书坑儒,明堂、石室的许多典籍都被坏坏,而鉴于汉武帝时期的学术氛围,许多爱好文学古籍的人也都把自己私藏的古籍给拿了出来,所以这些书也都成为了司马迁编写史记的重要资料,《诗》、《书》等当时被毁的古籍,也都得以被重现被搜寻出来。
而且司马迁早年就受父命,在全国各地游历山水,深入到百姓中去了解古事旧闻,这些经历也都是司马迁写作的素材。另外,司马迁遭受宫刑的变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司马迁完成《史记》的一种推动力。
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间最早要追溯到公元前104年,这个时候司马迁就开始写《太史公书》了,《太史公书》后来被称为《史记》。

司马迁铜像
司马迁早年间就在全国各地游历,收集各地的风土人情,从当地百姓口中去了解古事旧闻,之后又受学于孔安国和董仲舒。司马迁具备写作的能力,又有写作的素材,因此早早就开始写作了。
但是谁的人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司马迁的也是。公元前98年的时候,意外出现了。当时李陵自请五千兵马出击匈奴,战败被俘,汉武帝对此非常生气。汉武帝问司马迁对这件事情怎么看,司马迁说李陵孝敬父母,又忠君爱国,投降是无奈之举。于是汉武帝就把司马迁给打入天牢。之后李陵投降匈奴的时候被公孙敖“坐实”了,司马迁也受到了牵连,被处以宫刑。
受此大辱的司马迁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奋发图签,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史记》的创作中去。以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等书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自己去当地调查取得的一些资料为材料,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认真的摘选,去掉了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言,对无法证实的事情保留态度,或者附上多种说法。前后总共经历了一十四年,司马迁呕心沥血最终完成了这部史学著作《史记》,也留给了后世留下了一份无价的文化瑰宝。
司马迁的精神
每个时代都能造就伟大的人物,司马迁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也是那个时代的骄傲,在他身上除了有那个时代的烙印,也有许多精神是值得后世,乃至是今天的人们学习的。

司马迁石雕
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来分析司马迁,首先就是司马迁的文章,我们仅谈文章。司马迁的文字精炼深刻,用词精准,文章一气呵成,可读性强,又充满了人文的关怀,就《史记》而言,不看它的史学研究价值,就单单是文学价值,也足够可以称之为是一部不朽的经典了。而且司马迁还是一个博学、深刻、丰富的人,他笔下的人物是鲜活、充满感情,富有生命力的。
而当我们了解到司马迁是在怎样的一个环境和境遇之下写出这样一部作品的,我们就能感受到司马迁身上有哪些异于常人的精神了。
首先司马迁是坚强的,无法想象在封建思想统治之下的当时,司马迁是如何忍受残缺的身体给自己带来的煎熬和痛苦的。就算是在高度文明的今天,这样的情况也会带来许多的非议和嘲笑,可想而知当时司马迁有多坚强。其次司马迁也是一位理想至上的人,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还有祖辈们的遗愿,司马迁没有放弃生命,而是坚强的活下来,这是理想的力量。
而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实录的风格能够看出司马迁对待历史认真的态度,这种实录精神也是司马迁身上认真、严谨态度的体现。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