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称帝为什么失败 曹操是如何评价袁术的
三国袁术
三国时期,袁术因为讨伐董卓出名,之后袁术与袁绍对立,但被袁绍曹操联军大败,之后袁术在建安二年的时候获得玉玺称帝,但是袁术无治国之方,让当时的江淮地区民不聊生,众叛亲离的袁术最终被吕布曹操所击迫,吐血身亡。

三国演义袁术剧照
袁术是名门子弟,是东汉世家的后人,传说他出生的时候,神仙托梦给他母亲,说该子必有天命在身。汉灵帝驾崩以后,何进拉拢袁绍袁术二人,但是十常侍杀害何进后,二人胁迫十常侍,才从皇宫中逃出。
董卓进入洛阳以后,想要拉拢袁术,袁术不肯同意,长沙太守孙坚杀了南阳太守扩张自己的实力,袁术联合孙坚,在孙坚派兵在前线作战的时候,位于战线后方的袁术却有了另外的想法,有人告诉袁术,孙坚此战必定功成名就,收获尊重,如果放任其发展,倒是可能会威胁自己。袁术就决定不给孙坚供给粮食。
孙坚连夜赶回,严厉的斥责袁术,袁术很惭愧,同意恢复粮食供给。孙坚在前线取得战功,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正当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地位确定伤脑筋的时候,袁术已经开始谋划他的称帝梦了。
在淮南地区的霸权,袁术说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手头拥有三十万大军的袁术,在用兵马和孙策换来玉玺之后,袁术觉得自己离称帝梦就差一步之遥,当保护汉献帝的文武百官被打败后,袁术觉得时机成熟,建安二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
但是好景不长,袁术称帝后,他在生活上奢糜,挥霍无度,后宫妻妾有数百,但是他军中的士兵却饥寒交迫,在他的腐败统治下,江淮一带从富足变成惨绝人烟。而袁术自己也在众叛亲离后吐血身亡。
袁术称帝
公园197年,袁术根据始皇帝的玉玺,牢牢占据当时的江淮大地,坐拥三十万大军的袁术开始膨胀,他在寿春称帝。

袁术称帝剧照
袁术定寿春为都城,国号为仲家,看着拥有土地和军队的袁术的确有实力建立帝国,但是他错在误判了当时的局势,在东汉末年那个动乱的年代,最忌讳就是稳定,这种称帝的方式近乎就是自取灭亡,成为大家进攻的对象,本来就是因为汉王朝腐败的不行才出现的局面,你现在要恢复帝制,这可是在和世界作对啊。
袁术在讨伐董卓的时候,负责押送粮草,但是因为妒忌,他没给孙坚部队充足的不及,导致孙坚部队被华雄击败,好在孙坚及时调整大军,才击败华雄。
之后袁术又让孙坚进攻刘表,孙坚听从了,但最终被射死在襄阳城前,袁术收养孙坚的养子孙策,看似出于好心,是对下属的爱,其实是为了玉玺,要是袁术知道后来孙策能在江东取得大成就,他怎么也不会想要这个玉玺。
孙策用玉玺还来兵马,平定了江东的叛乱。结果袁术称帝后,曹操、刘备、孙策立刻联合大军把袁术杀了个片甲不留,袁术逃到汝南,只能投靠兄长袁绍,但是半路的时候被刘备抓了个正着,于是又逃到原来的都城,在宫中袁术向人要蜂蜜吃,但是到处都找不到,袁术大叫,这真是天要亡我,我袁术落到如此下场真是悲惨,然后吐了一口血死了。
袁术称帝短短两年,最后落得性命不保,充分说明袁术的眼光短浅,不适合做一位合格的帝王。
袁术地盘
袁术的地盘有豫州的一部分,整个扬州城和淮河以南,但是和他那位同一时期的兄长袁绍,这大的可不是一点半点,而且蜀国吴国两家都曾经在袁术那里共事过,但是袁术有点帝王情节,一心要称帝,结果给魏国曹操讨伐了。

袁术地盘示意图
袁绍想要立刘虞当皇帝,就来问袁术支不支持,谁知道这袁术早就心怀鬼胎,计划着自己做皇帝,兄弟两因为这事翻脸,从此不相往来,当时孙坚在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想窃取孙坚的地盘,袁术捍卫了孙坚的领地,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多亏了孙坚为他南征北闯,袁术才得以将自己的淮南稳定下来,但是袁术不知道珍惜,明明自身没什么实力,还要去挑战更强的力量,他见大多诸侯都依附于袁绍,就要讨伐袁绍。
袁绍联合刘表想要牵制袁术,但是袁术找回孙坚攻打刘表,不久传来前线的孙坚战死的消息,之后袁术又借着自己拥有孙坚的兵权,利用孙策,他让孙策为自己效命,并答应等自己打下江山后,会给孙策好处。
孙策当时正在承受失去父亲的痛苦,见有人收留,就答应下来,实则是想要重新夺回父亲的兵力,哪知这袁术不知道善用人才,多次欺骗孙策为自己干事,打完胜仗之后却不给任何奖励。
孙策就决定自己出来单干了,这时袁术又突然决定帮孙策打下江东的领地,我们尚且不知道袁术出于什么目的,但这无疑对孙策来说是个好消息,他拿着父亲的兵力去江东发展,逐渐壮大自己。
而袁术还沉醉在自己的帝王梦里,做了两年皇帝,没开始享福,就被曹操联合大军给一锅端了,自己也落得吐血身亡。
袁术的谋士
?袁术应该是东汉末年时期各路诸侯中目光最短浅,功绩最低的一位,但是在当时袁术能拥有三十万佣兵,并且称霸整个淮南地区,成为当时仅次于袁绍的第二大势力,这和他手下的可用之才众多是分不开的。

袁术谋士杨弘
关于袁术的谋士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杨弘,三国演义中记载,袁术有称帝的打算,但是汉王的玉玺下落始终不明了,袁术召集手下商议这件事,说孙策用我给他的兵马,如今在江东的打下了他的领地,他不知道报恩,反过来还将玉玺带走,阻挠我的称帝大业,你们说该怎么办。
杨弘说,孙策现在在长江流域,这里地势险恶,而孙策的部队又不缺粮食和战斗力,我们不能轻易去打,主公可以选择在巴蜀的刘备,进攻他夺取他的势力范围,在回头考虑孙策这边也不迟,因为杨弘的计谋,刘备当时实力并不强大,一遭到攻击就立马投降了。
袁术想要抓刘备,杨弘又心生一计,刘备在小沛驻军,虽然容易攻打,但是吕布在徐州,我们的首要敌人是吕布,我们应该和刘备联合,所以大王此行不是去作战,而是去给刘备奖赏,拉他入伙的。先把刘备说服了,倒是后联合刘备一起消灭了吕布之后,大王还愁刘备会逃出您的手掌心吗?
还有一种说法是阎象,在袁术想要通过获得玉玺称帝的时候,只有阎象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他知道,这样做势必会导致毁灭,用周王虽然拥有天下的大权,但是名存实亡,是个傀儡政权,如今大王您虽然拿了玉玺,但是自身实力和外界干扰都不允许您现在称帝,但是没有被采纳,结果袁术就被联合大军讨伐了。
袁术手下大将
纪灵是袁术手下的一名大将,纪灵擅长使用三尖两刃刀,当刘备想要进攻袁术的时候,他带兵出战,和关羽二人打了三十几个回合也没能分出胜败。之后纪灵领十万重兵攻打小沛,但是不巧遇到吕布的援助,不得不撤军。袁术称帝之后受到围剿,纪灵兵分七路,想要援助袁术,但是没有起到半点作用,在袁术逃往袁绍的路上,纪灵被张飞斩于马下。

袁术手下大将纪灵
张勋是袁术另外一位大将,袁术称帝的时候,让张勋做大将军,孙策投靠袁术后,吕布不把袁术放在眼里,袁术大怒派张勋和桥蕤攻打吕布,但是吕布凶猛善战,袁术的 二员大将都不是他的对手。曹操要讨伐袁术,袁术非常害怕,他自己逃走,让张勋留下来守城,而当时袁术早就气数已尽,曹军来了后,张勋败走。袁术死后,杨弘、张勋等人想要投降,被庐江太守刘勋收留,得到好的对待。
李丰是袁术的主簿,他奉命驻守寿春,但是城池攻陷后被杀害,袁胤是袁术的侄子,他在袁术死了之后,护送袁术的骨灰盒逃亡的途中被杀,而且玉玺也落到曹操手中。
袁涣在当时是一位比较有远见的官员,他曾经侍奉刘备,后来被袁术看中,帮袁术制定作战计划,袁术没到有不懂的地方要咨询,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袁涣,吕布想要和刘备和亲的事情没有成功后,吕布将战火发泄到袁术这里,袁涣在和吕布的辩论中据理力争。
吕布问你不怕我杀了你,袁涣大笑我只知道可以凭借仁德让人认输,没见过可以用骂人来获胜的你这样做是小人的做法,最终成不了大业,说的吕布很惭愧,也就放弃了对袁术动手的念头,不爆发没有必要的战争。
曹操评价袁术
曹操对袁术的评价集中体现在曹操对袁术的人才观上的言论。曹操对袁术的评价似乎不是很高,曹操称自己是枭雄,而他认为袁术是狗熊,因为袁术,留不住人才,袁术身边的都是些谄谀的人。

三国袁术剧照
其实曹操与袁术的人才观是截然不同的,曹操在选人的时候只要是有才能的,都会被重用,不管他的身世如何,是不是有雄厚的背景,或者说祖上几代为官这样。
袁术本人就是出生贵族,他出生在四世三公的高级贵族袁氏家族中,应该说袁术非常重视等级观念。对于出生贫穷的人,袁术应该是看都不会看一眼的,对于没有地位的人,袁术自然也不会重用,所以身边那些所谓的亲信大多都是因为用甜言蜜语哄骗袁术的人。
可以推断出曹操应该非常看不起袁术这种,把人才的选择寄托在他的背景上的君王,曹操从内心深处厌恶袁术,他认为袁术手下的都是有名无实,外强中干,没什么帮助的人。也正因为袁术这种选人的准则,让好多出身寒门的人才都得不到重用,这同样是一种自取灭亡的错误观念。
由此可见,袁术手下的什么得力干将,但是不可否认袁术还是爱才的,当初孙策在袁术手下的时候,袁术曾经答应过他要想亲儿子一样对待孙策,不过在现在看来,或许袁术只是想要孙策手中的玉玺而扮演的好人吧。
刘备和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曹操就变现出对袁术的极度不信任,和反感之情,历史证明,就像曹操说的那样,袁术这样的用人方式,我想什么时候讨伐他就讨伐他,后来袁术称帝后,曹操完成了他之前的兑现,带兵讨伐。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