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资料简介 简述包拯的故事
包拯因为做官廉洁而闻名,因为敢为百姓报不平而深受百姓喜欢,他也因为自己的优秀品质得到了后人的尊敬,所以包拯是一个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在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也有很多,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关于他的影视作品,所以人们对他很了解。那么包拯的资料简介是什么,在包拯身上发生过怎样的故事,这篇文章将简述包拯的故事。
包拯资料简介
包拯考中进士后,被朝廷分配到建昌担任知县。后因父母老迈,便辞官归乡,在家侍奉双亲。直到双亲过世,守孝期满,包拯这才到吏部报道,去天长担任知县。为政期间,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很快就做了知府、殿中丞等职位。

包拯剧照
公元1043年,包拯担任监察御史期间,曾与朝中友人探讨过与契丹缴纳财务的国策。但因宋朝积弱,并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包拯后来被任命为权知开封府,就是我们俗说的开封府府尹。而我们对于包拯的认识,大多也是从中认知最多的。
包拯在担任开封府府尹的时候,因其为人刚正不阿,对不平之事十分厌恶,愿意摆平世间不平之事。所以许多的皇亲贵戚对他都十分的惧怕,且他平生不爱笑,所以民间都觉得让包拯笑比黄河水变清澈还要困难。按照从前的规矩来说,官署并不能直接接受民众递交的案件,而包拯担任开封府尹后,就开创了先例。
许多有不平之事的民众都纷纷递交状纸到官署,而包拯也乐意接受。所以就有许多贪官污吏霸占民田民房的事情抖露出来,被包拯狠狠打压一番。后来,包拯因功绩积累,升任为右司郎中,曾弹劾了两位三司使。这引起了欧阳修的嘲讽,为了避嫌,包拯躲避良久,才出来接受三司使的岗位,升任给事中。
公元1062年,包拯在枢密院办事时,突然病倒,短短数日就因救治无效去世。时年64岁的包拯,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获赐谥号孝肃。
简述包拯的故事
包拯担任大理寺丞,到端州担任知府的时候。因端州盛产端砚,是宋朝许多大臣都喜欢珍藏的雅器。端州每年都会向朝廷进贡许多的端砚,而在端州当过知府的人都或多或少征收过一些端砚。

包拯画像
这样就造成了百姓的很大负担,毕竟上贡的数量一般都是定在百姓承受范围以内,且百姓生活还能比较充裕。而一旦加大了产量,百姓怨言就会变大,上贡数量虽不会变少,但质量却不能保证了。
而包拯来到端州后,知道了这一情况,立刻进行改革。这一刚上任就把这已经运行了许久的潜规则给打破了,还下令以后的端砚产量就是上贡的数量,一旦发现有官员私自报大制造数量,也会被重罚。
而且作为端州的最高长官,率先作出了表态,表示自己不会私藏一块端砚。此次举动,当然受到了百姓的钦佩,并在三年端州知府任期满时,果真没有一块端砚私藏。让端州官员个个瞠目结舌,百姓公然叫好。由此就有了,包拯知端州,岁满不持一砚归的故事,也在当地广为流传,世代绵延。
包拯的资料简介有很多,概括地说他是一个孝敬父母、刚正不阿、敢为百姓抱不平的好官,他的这些优秀的品质在很多的故事中也有体现,比如当时宋朝的官员都很喜欢端砚,但是这让百姓很有负担,于是为了百姓包拯率先表示不会私藏一块端砚。包拯是一个说话算数的君子,他这样为百姓考虑的行为也深受百姓爱戴,这也令很多的官员惊讶,包拯的这个故事也跟随着他一直流传在中国的历史里。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