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故事有哪些 说曹操曹操到的典故
曹操的故事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并且拥有叱咤风云的一生。他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作品财富和军事兵法经验,而与他息息相关的故事,也有很多。
《三国》曹操剧照
曹操断发的故事就是其中一则。曹操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父亲曹嵩是东汉末年朝廷的重臣之一,曹操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曹操也有底层贫民情怀,他非常能体会底层百姓生活的疾苦,在他大量的诗歌作品中,都能看出曹操以反映百姓疾苦的感慨。
一次在行军过程中,途径一片麦田。刚好是麦子成熟的季节,但是周边百姓们都很忌惮曹操的军队,于是纷纷躲在家不敢出来收麦子。曹操得知后,便告诉周边的百姓们,自己是奉朝廷之命,出兵讨伐叛党贼子,不会伤害百姓一丝一毫。而且不会践踏麦田,如果有手下的士兵如果有践踏者,一律处死。曹操承诺后,手下的士兵在过麦田时,都用手扶着麦秆,没有出现践踏麦田的情况。曹操这一做法,收到了百姓们的称赞。曹操骑着马正在前方走着,突然田野中有一只鸟发出刺耳的叫声,惊动了曹操的马进而冲入麦田,践踏了一片麦子。曹操便问郭嘉,自己该如何治罪,自己犯了军令应该受到一样的处罚。郭嘉前来劝阻,说到,曹操是奉命去平反叛乱的,如果自杀了怎么向皇帝交差。于是,郭嘉建议曹操割一缕头发以示惩罚。在古代,头发和脑袋一样重要,于是曹操便割了一缕头发以示对自己的惩处。
曹操烧信
曹操烧信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一向疑心病重的曹操在这一件事上显示了他作为上位者的胸襟。那么曹操烧信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曹操剧照
适逢官渡之战,曹操在许攸的帮助下,一把火烧了袁绍的粮草,给自己带来了缓冲的时间,并且在最后大败曹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打了胜仗自然也有一堆的战利品,部下在清点战利品的时候,发现曹操的一些手下给袁绍写的投诚信,当下气愤不已。
于是,他将信上呈给曹操,希望曹操可以按这上面的名单进行抓捕,杀鸡儆猴。可是出乎部下的预料,曹操甚至连信里面的内容都没有看,便直接将这些信丢到了旁边的火盆里,部下连救援都来不及,便化成了一堆灰烬。
部下不解,曹操却笑着解释,当时的情况,袁绍兵力雄厚,远远胜于曹操的兵力,再加上曹操当时的粮草几乎都已经消耗殆尽,如果不是许攸临时的投诚,曹操都没有什么把握可以胜利,何况那些小兵呢?
这事之后,无论那些写过投诚信给袁绍的人怎么想,至少将领们对曹操的胸襟十分佩服,所以可谓是用几封信换来了将领们的绝对忠诚,不可谓不划算。而当时曹操如果真的按照信上面的名单抓人,可能会泄一时之愤,可难免会让人心寒。
曹操一生多疑,所以烧信的举动才让后人更加觉得他是一代枭雄,有着心怀天下的胸襟。
曹操对酒
《对酒》是曹操为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所著的杂言诗。曹操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诗歌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
曹操像
《对酒》原文是:“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斑白不负载。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从诗句意思来看,饮酒高歌时,是太平盛世,官吏不敢闯进门,国泰民安,五谷丰登,路不拾遗,和谐安定,君臣贤明,这样的理想社会是多么的令人向往。可是现实总是残酷的,各地战火不断,百姓民不聊生,让人痛心疾首,却又无能为力。曹操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之上的。
曹操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的诗还有两首,分别是《度关山》、《短歌行》。《度关山》和《对酒》都表达其想用儒法兼治的手段来管理国家,《短歌行》表达他求贤若渴、爱惜贤士的心情。他在诗歌风格上,表现的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慷慨激昂,诗歌内容上既有对太平盛世的渴望,又有豪迈、大气的政治抱负,将自己促成大业的急迫心情毫无保留的展示出来。
曹操煮酒论英雄
青梅煮酒论全英雄,虽说英雄要配好酒,但是有时候宴席不是那么好赴的,现有刘邦的鸿门宴,又有曹操铜雀台相邀刘备论天下谁是英雄,都是政治手段,刘备有惊无险的躲过了曹操的猜忌,保全了性命,才有后来三分天下的一席之地。
曹操剧照
煮酒论英雄这段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白门楼事件之后,吕布被勒杀,曹操带着刘关张三兄弟回到了许昌,当时因为忌惮刘备,曹操是一个宁可杀错不可放过的人,听闻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要是以后谋事就会出师有名。在谋臣劝说杀了刘备的建议下,曹操动了试探刘备的心思。
摆宴席那天,天色暗沉,风云突变,曹操指着将有龙卷风形状的云问刘备,云腾出海,这是有真龙要出世,那么刘备认为这个英雄人物是谁呢?就是看他对这个天下格局的看法,如果刘备眼光犀利,还有仁义之名传扬天下,那么刘备是留不得了。刘备心里一咯噔,他现在实力根本没有办法跟曹操抗衡,最好的就是韬光养晦,以待时机,他最不希望曹操把他看成了对手。因此刘备开始胡扯,把当时实力最雄厚的两派拿出来说事。
要是其他人也许会被刘备糊弄过去,但是这是曹操。曹操深知袁绍、刘表是不可能为天下主的,争霸一方也许有可能,但是他们没有那个能力争霸天下,这些庸庸碌碌之辈,怎么能入得了曹操的眼。于是他对刘备说,这个天下如果有英雄,也只会在你我之间出现。刘备顿时收到了惊吓,恰巧这时候一声惊雷,刘备灵机一动,将勺子掉到地下,做出恐慌的样子,麻痹了曹操,躲过这一劫。
曹操成语
与曹操相关的成语非常多,这些成语背后都有与曹操相关的典故。比如:望梅止渴、老骥伏枥、无懈可击、心如铁石、决一死战、赤壁鏖兵、封金挂印、斗转参横口、出不逊、对酒当歌等等。
《三国》曹操剧照
这些成语至今仍被后人高频率的使用,其中一些故事也十分有趣。
望梅止渴讲的是曹操率领大部队在行军,恰好是正午,天气炎热、士兵们十分困顿。走了很久都没有喝水,曹操的士兵都纷纷嚷着走不动路,想要喝水。曹操看了看四周,发现并没有水源,知道士兵们身心俱疲,便心生一计。曹操大声的说到,这条路我走过,穿过前面一条路,就会出现一片梅林,里面的梅子果实饱满,吃起来酸酸脆脆,特别好吃。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出这条路就可以吃到酸酸可口的梅子了。士兵们正好口渴,听到曹操的形容之后,感觉自己的唾液都被酸出来了,顿时也有劲头。曹操见此情况,便一鼓作气的带领士兵前行,有了梅子的号召,士兵们脚步都轻快了很多。于是,很快地走出了这片林子,出了林子后就有了水源,曹操的士兵们,便喝饱了水,再次踏上前行之路。而这就是望梅止渴的故事。
成语老骥伏枥出自于曹操的一首乐府诗《龟虽寿》。全诗有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歌体现了曹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老骥伏枥至今也仍被广泛使用。
说曹操曹操到的典故
说曹操曹操到这句话,在今天仍被广泛使用。现代人常说这句话说,就是形容一个人的速度之快,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意思便是说,某人的眼线十分多,有什么消息都能知道。说曹操曹操到这句话,还有一个关于曹操的典故。
《三国》曹操扮演者
当时,汉献帝和李催与郭汜军队正在作战,而汉献帝已经突围成功了,但是李催与郭汜仍然率领军队对汉献帝穷追不舍,情况危急,汉献帝需要外援的军队来增援他。此时,有一位随从的将领便向汉献帝推荐曹操,说曹操英勇善战而且很有计谋,汉献帝可以让曹操来救驾,加上曹操曾经平定了青州的黄巾军,从这件事情完全可以看出来曹操是有力的人选。汉献帝听到部下的意见,认为曹操的确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便让信使出发,前去通报消息让曹操前来救驾。就在此时,李傕和郭汜的军队已经杀来了,汉献帝慌了阵脚。眼看信使还未出发,正准备和俩人的军队火拼之时,夏侯惇来了,他是奉曹操之命前来增援汉献帝。汉献帝看着曹操部下来了,心中的石头就落地了。夏侯淳将汉献帝解救出来随后又将李傕和郭汜的军队击溃了。后来,汉献帝对曹操军队的建设和作战精神有了强烈的认同感。并且,还大肆的嘉奖曹操,对他加官进爵。后来,在说起这件事情后,都很感慨曹操料事如神,以及速度之快,便有了说曹操,曹操到的说法。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