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克里米亚战争过程 简述克里米亚战争始末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于1853年,结束于1856年,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之后规模最为庞大的一次国际战役,参加这次战争的国家有俄国军队和英法联军,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克里米亚战争的始末是怎样的,在它发生的近三年时间里,克里米亚战争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
简述克里米亚战争过程
1853年11月,奥斯曼帝国军队在奥尔特里查击败侵略的俄军后,没有得到充足的补给,同时俄军遭受战败,补给也成了他们最大的问题。恰逢战场离多瑙河不远,谁能占据多瑙河的控制权,谁就能在战争中获得先机。于是,围绕多瑙河双方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激烈的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油画图
同年11月底,俄国派出黑海舰队将土耳其的木质风帆战列舰打得七零八落,击破7搜护卫舰及2艘轻巡洋舰。这是最后一次大国使用帆船舰队的时刻,也是蒸汽动力船舰首次即将出现的时候。英法国内知道了多瑙河战役,土耳其军队的惨败,立刻组织军队进入黑海,为土耳其运输船保驾护航。
1854年,俄国在英法支持土耳其与其对抗之时,宣布与其断交。与此同时,英国还派出使臣希望能与俄国重修于好。而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严词拒绝,并威胁英国,此时神圣同盟已经有了貌合神离之态。1854年2月23日,英国陆军登入土耳其;3月19日,法国陆军也登入土耳其。两国同时对俄国发出警告,若他们不在4月30日前撤军,将面对两国合力对战。
1854年4月5日,英法联军在俄国对其警告之语视若无物的事态下,依然发出对战声明。他们在短时间内制定了作战计划,并利用新研发的武器装备,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将俄国的海军基地破坏掉。而俄国也因此遭受到了开战以来最大的危机。普奥两国宣布中立,并秘密结盟,这让寄希望于神圣同盟的俄国十分恼怒。
1854年到1855年,俄国在奥斯曼帝国以一国之力对抗四国联军。不管是人数还是武器装备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最终战败。与1855年2月,俄国在巴黎签订了《巴黎和约》,这对当时的俄国来说是个奇耻大辱,但也毫无办法。
简述克里米亚战争始末
1815年9月,俄国签订神圣同盟条约,导致其不得向西方扩张版图,只好将矛头对向奥斯曼帝国。当时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曾多次告诉世界,奥斯曼帝国不应继续存在。他联合各方打算侵吞奥斯曼帝国,而英国虽跟俄国关系融洽,但对其的秉性十分了解,所以一直小心谨慎的对待。

画家眼中的克里米亚战争
1829年,第八次俄土战争结束,俄国得到了黑海两海峡商船能自由通行的权力,并签订了亚得里亚堡条约。但尼古拉一世野心十足,并不满足于此。1831年,奥斯曼帝国苏丹与埃及国王穆罕默德·阿里帕夏因领土报酬分配不均,引发了第一次土埃战争。法国派军支持埃及,埃及取得战争胜利,而俄国乘此良机以受邀保护奥斯曼帝国为由直接出兵参战。奥斯曼帝国苏丹和埃及国王帕夏只好同意坐下来和谈。
而俄国得到了奥斯曼帝国的丰厚报酬,签订了《温卡尔-伊斯凯莱西条约》。谁知条约内容很快就被泄露出去,引起了英法两国震怒。1839年,英国怂恿奥斯曼帝国发动了第二次土埃战争,并在苏丹战败后,出兵干涉,让苏丹签订了《海峡公约》,使其不得让任何国家军舰通过奥斯曼帝国海峡。这使得俄国的《温卡尔-伊斯凯莱西条约》无效,致使英俄矛盾越来越深。
英国知道其跟俄国的关系已经不可调和,所以为了找到法国希望能结为同盟。两国为了国家稳定,决定站在一起遏制俄国扩张版图的野心。1853年,俄国派出亲王前往君士坦丁堡参加谈判,苏丹在俄国的帮助下平定了内哥罗镇压。苏丹决定在圣地保护权上对俄国做出让步,而各国亲王却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苏丹不能容忍,与此同时,苏丹得到了英国和法国的支持。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于1853年7月,结束于1856年2月,历时近三个月,所以它经历的过程也是很多的,主要有锡诺普海战、要塞攻防战等。克里米亚战争发生的起因是俄国想要扩大版图,这遭到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的反对,于是战争爆发,最终取得胜利的是英法联军,这就是克里米亚战争的始末。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