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中生简历 曾中生与游击战
曾中生简历
曾中生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军人,他被称为红军奇才,可惜他英年早逝在1935年的时候由于受到了张国焘迫害,年仅35岁的他死在了四川卓可基以北的森林里。今天让我们通过曾中生简历来了解一下这位红军奇才短暂的一生。

曾中山早期的照片
1900年6月曾中生出生于湖南的一个书香世家,四年后他的弟弟曾希圣也出生了,他们二人一同考入了黄埔军校。在这一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曾中生参加北伐战争,在北伐战争中他和国民革命军第八军政治部科长建立了中共关系。曾中生简历记载他是还是一位留学生,1927年他前往苏联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第二年他在莫斯科参加了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一年冬天回到祖国在上海中共中央军事部担任参谋科科长,后来又调往南京是参加工作。在1936年曾中生一,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参与鄂豫皖苏地区的第一次围剿,并带领当地士兵获得了这次围剿斗争的胜利。1932年他跟谁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苏根据地,并担任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参谋长。当时曾中生是红军内部的一个奇才,但谁都没有想到两年后他会死于四川理番县卓克基森林里。
1935年的时候由于曾中生反对军阀主义和分裂主义所以被张国焘秘密杀害,就这样,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红军战士,同时也失去了一位军事家,他有很多军事著作,他的多部军事类著作都深刻的分析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曾中生是我国抗战时期不可多得的人才。
曾中生 游击战
我想我国的人民对游击战都不会陌生,游击战是我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发展出来的一项战术,他的理论是“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一战术是由我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斗争经验而得出的一项很有效率的战术,这一战术的产生和我国抗战时期的一位红中奇才有很大关系,他就是曾中生。曾中生游击战的提出为我国共产党获得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曾中山的照片
游击战是一种非正规的作战方式,它主要是以袭击为主要手段,这种战术具有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速决性的特点,这种战术非常符合我国当时的国情,所以曾中生游击战提出后受到了当时红军将领们的一致认可。游击战利用了地形和红军的特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32年曾中生在第三次反围剿中,利用游击战指挥独立师歼灭千余名的敌军,后来又率领独立师在永家河打击了多于我方军队以数倍的敌军。这两场战役都足以看出游击战的威力。在1933年的时候曾中生卸下了一篇关于游击战的军事论述类文章名为《游击战争要诀》,这篇文章为我国日后开展游击战做出了指导作用,并奠定了我国游击战的基础。
后来曾中生由于受到军阀主义和分裂主义的迫害而英年早逝,享年35岁。曾中生虽然死了但他提出的游击战理论却造福了红军,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利用游击战获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