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为何与鲁迅绝交 周作人的是非功过
周作人和鲁迅的关系
都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周作人和鲁迅的关系是复杂的,不仅仅因为他们是亲兄弟但是在差不多四十岁的时候反目绝交,也因为他们在文学领域各有杰出成就,也因为他们政治上的不同主张和遭遇。

周作人和鲁迅合照
周作人和鲁迅的关系,首先还是兄弟。鲁迅是周作人的长兄,比他大三岁多,周树人和周作人这两个自己改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关系。另外周作人早期可以说是一直沿着鲁迅走过的路在走,读私塾、上水师学堂、去日本留学、回国教书。可以想象鲁迅对这个弟弟的成长,影响是无比巨大的。
而且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一直很好,兄弟怡怡,这一点从两人各自的日记就可以看出来,一起宴请朋友,一起茶话,一起出游,一起参加讲座,一起去书店照相馆等。而且当时,他们在北京时是两家人住在一起的,在八道湾胡同。
但是在1923年7月,兄弟二人开始失和。18日按天,周作人给鲁迅写了一封信,以“鲁迅先生”称呼,“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十几天后,鲁迅也搬走了,之后双方很沉默,可是十个月后,在鲁迅回去拿回东西时,发生了骂战甚至殴打。此后,两人不再来往形同陌路,不再同时出现在同一张照片上。周作人也常常在报纸上用文字讥讽鲁迅。
但其实,鲁迅分居后大病了一个多月,之后也一直很痛苦和愤怒。而周作人晚年也开始客观地写有关鲁迅的回忆录。
周作人为何与鲁迅绝交
身为亲兄弟,周作人为何与鲁迅绝交?对于这件事情,两人都没有表示,鲁迅生前没有发表文字,周作人也一再不解释。不过当然一些暗示还是有的,而且他们的亲友也可以以旁观者的角度回忆,最后矛头基本上都指向了周作人的那个日本妻子。

周作人照片
周作人和鲁迅两人生前对此事的暗示有,周作人从侧面肯定过是他的夫人不愿意和鲁迅一道居住;鲁迅后来有一个笔名“宴之敖”,据说对此的解释是,“宴”是指家里的日本女人,“敖”是指出来,暗指的就是被周作人的日本妻子赶出来。但具体细节,两人生前都是一点未提。
而根据他俩的亲友,比如他们的母亲鲁老太太、弟弟周建人、鲁迅妻子许广平、好友郁达夫等人,兄弟反目也是因为那个日本妻子。据说当时,鲁迅对钱财并不计较,工资和稿费也是交给周作人的妻子支配。兄弟俩当时一边教书一边写作或者翻译,收入是不低的,每个月差不多有六百元。但是这个日本女人花钱非常大手大脚,不知道节俭,据说是不论大小病痛都要请日本医生来看。因此,整个家常常被她弄得入不敷出,甚至需要鲁迅出去借债为生。因此,鲁迅应该劝过周作人,而那个日本女人甚至说鲁迅对她有失敬和不轨之处,而周作人大概是轻信了自己的妻子,所以误解鲁迅,这才导致两人反目绝交。
由此可见,周作人为何鲁迅绝交?不是因为政见,只是家庭经济上的琐事产生的误会。
周作人的是非功过
作为一个在历史上非常有争议的人物,周作人的是非功过是很难一言概之,更不能盖棺定论的。首先他是一个文学家,尤其擅长散文和翻译,在这一块他的影响是极大的,这是他一身个最大的功绩。同样有一个本,名字就叫《周作人的是非功过》。

《周作人的是非功过》封面照
早年的周作人是有功绩,一方面是在新文化运动中是杰出代表之一,另一方面就是日本侵华时成为了一名“留平教授”。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北平被日军侵占,北京大学被迫撤离,而周作人身为教授没有同行而是留在被北平,留下的只有四人,他是其中之一。留下来做什么的,他受校长委托留下看守北大的校产。另外,周作人也掩护过国民党地下工作者。
晚年,周作人回忆自身并且像别人解释过去时,他把自己自己塑造成了一个为国为民的“殉道者”。但是他在汪伪政府担任翻译官是一个历史事实,无法抵赖,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但必须说明的是,周作人本身也反对过日本侵略,此外和李大钊关系深厚,十分崇敬他。可见他出任伪职,应该并非他内心所愿,至少是事情存在原因。
另外,周作人还有一件事情,时常遭到后人的责骂,那就是轻信日本妻子言语而与长兄鲁迅反目成仇。但,这件事情毕竟是他们的私事,即使是被赶出门的鲁迅后来虽然痛苦,但也从未多么责怪批评这个弟弟。
周作人的是非功过的难以评判,主要还是和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关,换成是如今的和平年代,这样一位文豪自然是有着极高的地位和赞誉。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