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家族的后代 李鸿章是怎么死的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晚清政府三朝重臣,以内阁大学士(中堂)闻名,世称李中堂。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殷实的家庭,自幼通读经史,在成年后通过参加科举走上仕途。相较于其他学子,李鸿章获得的人际关系远比官职更为重要,例如他的恩师曾国藩。
李鸿章照片
咸丰年间,李鸿章通过镇压太平军进入了军中,随后因清政府江南兵力的薄弱而受命组建淮军,以曾国藩的湘军为骨干,淮军通过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势力,军事力量不断扩大,在湘军解散后,淮军仍旧是江南最精锐的部队。这支地处江南的武装力量成为李鸿章拥有清政府话语权的根本。
同治年间,李鸿章与左宗棠等人试图在封建帝制下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发起了近代中国资本力量的启蒙,建立清政府国有企业,改变晚清朝廷关于近代科学、军事和经济的态度。洋务运动期间,以李鸿章为主的清政府外交部门一度在列强国家面前获得主权。
光绪年间,李鸿章开始组建清政府的海军力量,北洋水师的成立代表洋务运动的巅峰,然而终因政治制度的腐朽,后勤补给极为落后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灭,同时也标志着李鸿章奋斗半生的改革以失败告终。
晚年,李鸿章担任两广总督期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李被晚清逃亡政府逼迫,前往北京。重病缠身的李鸿章在签订辛丑条约后身心俱丧,病逝于北京,谥号文忠。
李鸿章后人
李鸿章作为一个朝堂重臣,尽其所能地照拂着兄弟同族,这在当时无可厚非。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而淮军后勤或洋务重职也都有亲族把握,保证李鸿章的嫡系生存。
李鸿章画像
在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死后不久,长子李经述在守孝期间也逝世了,唯有李鸿章的幼子李经迈承担起李家朝中的力量。李鸿章对于幼子极为喜爱,因此李经迈受到李鸿章余荫清政府做到驻奥匈帝国大臣、民政右侍郎等职。李经迈是最为理解父亲的人,所以他曾一度为父亲鸣不平,深悔看错他人、错信朝廷。
李鸿章在签订《马关条约》极为颓唐,家中唯有长孙李国杰稍缓他的情绪。李国杰极为著名,和军阀段祺瑞等人交好,在北洋时期和民国初期占据高位,长期掌握轮船招商局。李国杰出手阔绰,与杜月笙、黄金荣等相交甚密,曾经救济抗日志士王亚樵。蒋介石上位后,李国杰因洋务运动和满清遗产与蒋介石交恶,且并未看透政治大局,在日军侵华后不久,被蒋介石指使军统暗杀。
李鸿章的曾孙一代随着李国杰的死亡和日军侵华而逐渐没落,或隐姓埋名,或专于学术,多数生活在上海或安徽合肥。在现代中国,李鸿章的后代多为道字辈和永字辈。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这句古人的谚语在李鸿章后人身上完全应验,自李鸿章的从孙开始,他们不再拥有贵族的骄傲,依靠自己曾经受过的教育、知识素养,为自己而活。
李鸿章怎么死的
李鸿章在晚年时期担任两广总督,不久后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通知广东,将李鸿章改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全权负责战事。淮系以《马关条约》一事进行劝阻,然而北方局面无法控制,首都沦陷,朝廷逃亡。李鸿章接受朝廷旨意,前往北京进行谈判。
李鸿章剧照
到达北京后,李鸿章在议和初期就患下重病,随后列强制定了耗尽清政府国力的和谈目的,强迫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签下《辛丑条约》,定下所有事宜后,李鸿章被全国上下一致声讨,签字归去后李鸿章的病情越发严重。
俄国试图通过这次侵华事件并吞中国东北,东北满洲仍旧在抵御俄国侵略,其余西方列强极力阻止俄国在中国的利益扩大。李鸿章斡旋于列强之间,意欲拖延至东北战事结束或列强中阻止俄国侵占东北。
俄约制定完毕,俄国从东北撤军,但拥有随时向东北进兵权利。李鸿章不允签字,仍旧商谈中俄条约事宜,然而身体已然支撑不住。在前往俄国使馆谈判期间,俄国公使态度蛮横地要求李鸿章尽快签字。在归去之后,李鸿章开始呕血,“紫黑色,有大块”,“痰咳不支,饮食不进”,医生经过诊断认为是胃出血。
清政府下旨允他休息,等到病体痊愈后再度谈判,孰料李鸿章心力交瘁,翌日便已经病逝了,朝廷下旨谥号为文忠。临死之前李鸿章仍旧心有感叹,试图挽救这个没落的帝国。
李鸿章墓
李鸿章在北京逝世后,晚清政府下令协同李鸿章后人建造李鸿章墓,名为享堂,建造地点位于现在的合肥大兴集。李鸿章享堂原占据面积一万多平方米,以“久久”之意修建了99个房间。晚清朝廷又镌刻了李鸿章生平的神道碑,立在墓前。利用十六个月的时间终于建立起来的享堂,埋葬了这个尽忠四十余年的李中堂。
李鸿章墓
李鸿章墓并非祖祠,因李鸿章崇仰包拯,因此李鸿章墓与包拯葬地相邻,同时这片墓群还有明朝蔡国公张德胜墓。当地人称“一里三公”,三个朝代的高官显贵埋葬在大兴集。
李鸿章墓并未能躲过世人的偏见,被冠于“卖国贼”半个世纪之久的李鸿章没有得到安宁。大跃进时期,当地人民挖开了李鸿章墓,将所有殉葬物品包括李鸿章的遗体破坏殆尽。整个享堂也成为废墟,唯有数间房屋被当作仓库而得以留存,约九百平方米。
改革开放后,政府将李鸿章墓和李鸿章故居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墓穴中埋葬的古人遗体已经消亡,徒留下九百平方米的享堂成为了李鸿章墓最后的象征。
李鸿章作为近代中国晚清时期唯一的救世主,入朝为官出庭拜将,抛下气节只为国家求存。历史行进的太过缓慢,半个世纪的时间并不能让所有人看透他曾经的功劳,看透他曾经犯下过错的根源。生前显赫半生,家族富贵堂堂,后人没落分散,墓穴只留空响。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