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 如何评价莫理循的简介

正在使用人数

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莫理循是身高一米八几的澳大利亚人,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旅行,曾著有《1910,莫理循中国西北行》一书。莫理循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他不仅善于写作,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驻华记者。曾经任职英国《泰晤士报》的驻北京记者,后来被国民党领导人袁。

小知识: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 如何评价莫理循

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 如何评价莫理循

时间:2016-03-12 00:54    来源: 我爱IT技术网    编辑:佚名

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

莫理循是身高一米八几的澳大利亚人,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旅行,曾著有《1910,莫理循中国西北行》一书。莫理循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他不仅善于写作,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驻华记者。曾经任职英国《泰晤士报》的驻北京记者,后来被国民党领导人袁世凯看中,成为他的政治顾问。他从1897年来到中国,这一来就是二十多年,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关系十分密切。他见证了中国近代史很多著名的事件,对中国历史具有很深的影响,对中国的感情也是十分复杂的。

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 如何评价莫理循

莫理循在图书馆合影

《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这是窦坤博士的著作,同时也是他的博士论文,这本书对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关系进行了比较客观的研究。此书中对于莫理循在中国活动中的一些具体的事件也做了深入的讲解。对莫理循当时的描述是非常详细的,比如说他在北京的住宅和平时的一些社交情况。辛亥革命时期莫理循对袁世凯的支持与反对,1915年日本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密件内容的透露都做了很深入的讲解。

《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这本书主要写的是莫理循担任英国《泰晤士报》驻华记者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当时中国政治局势动荡,莫理循身兼数职,一个外国人卷进了中国内部事务,与诸多重要人物都有交往。书中把莫理循与中国内外在政治上的事件关系梳理得非常清楚,是一本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

莫理循中国西北行

莫理循是一位澳大利亚人,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的医科,他不仅是一位优秀有记者,同时也是一位好作家。《1910,莫理循中国西北行》是莫理循的作品,这本书于2008年在中国福建省下面的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莫理循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他学的医科,真正的职业是记者,而业余又是位成功的作家。《1910,莫理循中国西北行》这本书总共有两册,这是一本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图书,主要记述的是莫理循一个人西北旅行的所见所闻。

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 如何评价莫理循

莫理循像

莫理循西北行是从西安出发,一路旅行至北边的乌鲁木齐,一路上他拍摄了很多照片,这些照片有美景,有人物,有建筑。莫理循对一些关于中国历史的建筑非常感兴趣,有时候遇到这类建筑他一只拍摄一张,而是拍摄多幅照片,然后对这些照片都加上自己详细的叙述。看着这些照片,然后对着他辅助的报道,对他的西北行印象非常深刻。

莫理循对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也很重视,当时因为戊戌变法被流放至新疆的张荫引起了他的关注。因为早期他就想营救张荫,最终被张荫拒绝了,他一路上都在打听张荫的下落。没想到张老早就被处死,莫理循在《1910,莫理循中国西北行》这本书里面记载了很多关于张刑的地点,并且都附有图片,对后世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财富。莫理循在这本书里面还记载了很多美景,一路上只要他觉得有意义,对中国历史有价值的所见所闻他都记载得非常详细。

莫理循评价

莫理循出生于1862年2月4日,于1920年逝世,享年58岁,是一位澳大利亚人。他曾经是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的医科,但后来由于自己的作品《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而被英国《泰晤士报》赏识,成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驻中国记者。莫理循虽然是一位澳大利亚人,但是他比很多中国人更了解中国,亲身经历和参与了中国近代史上很多著名的事件。仔细查阅一些关于他的资料,对莫理循评价都是非常高的。

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 如何评价莫理循

莫理循照片

莫理循作为一个外国驻华记者,他对中国的感情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而另一方面又努力的帮助中国政府走出危机。莫理循对中国的历史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当时对莫理循评价也很高,著名的北京王府井大街,曾被人称为“莫理循大街”。莫理循从1897年就来到北京,紧接着在这里当了将近二十年的记者,他当时是全世界人民的焦点。莫理循那时候不是澳大利亚的莫理循也不是中国的莫理循,他可以各国列强都想据为己有的响当当人物。

莫理循他是一个非常有正义的人,他报道的新闻都客观公正,当时《泰晤士报》报道中国消息是非常具有权威性的。后来中国人对莫理循评价是“中国的莫理循”,莫理循不是中国人,但他为中国做的贡献远远超过很多中国人。莫理循在北京王府井大街有属于自己的住宅,当时很多人把王府井大街称为“莫理循大街”。

莫理循大街

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众所周知,这条街还有“中华第一街”的美称。早在清末民初的时候,王府井大街被称为“莫理循大街”,当时这条街在来华外国人中特别出名。在1949年之前,王府井大街店铺的墙壁上还刻有“莫理循大街”的英文路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路牌呢?

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 如何评价莫理循

北京王府井大街图

因为当时这里住过一个名叫莫理循的澳大利亚人,他当时就在这里居住和工作。莫理循这个人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不然也不会把这么重要的街道以他的姓名去命名了。莫理循当时是英国《泰晤士报》的驻华记者,后来因为才华出众,在1912年又被袁世凯看重,成为他的政治顾问。莫理循对中国的政治和周边的一些局势非常了解,同时他与中国近现代史和北京关系十分紧密,所以后来有人称他是“北京的莫理循”。

莫理循在澳大利亚人眼中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中澳文化交流先驱”,为中国与澳大利亚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从“北京的莫理循”和“莫理循大街”这些称号中可以看出莫理循与北京的渊源是十分紧密的。根据一些历史资料中记载,莫理循曾经大部份时间都居住在北京,并且在北京拥有自己的住宅。后来在文章《王府井变迁》中有说到,在民国时候袁世凯曾下令将王府井大街改名为“莫理循大街”,但当时很多北京百姓并不同意。但在窦坤博士的信中又提到,王府井大街历史确实曾被称为“莫理循大街”。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猜你喜欢:

与“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 如何评价莫理循”相关的热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