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简介 李白写了多少首诗 李白的诗鉴赏的简介

正在使用人数

李白简介李白基本信息数据来源:历史百科-李白中文名李白别名李十二,李太白,青莲居士,谪仙人国籍/朝代唐朝职业诗人民族汉族出生地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域碎叶出生日期701年2月8日逝世日期762年12月6日主要成就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

小知识:李白简介 李白写了多少首诗 李白的诗鉴赏

李白简介 李白写了多少首诗 李白的诗鉴赏

时间:2016-03-12 01:04    来源: 我爱IT技术网    编辑:佚名

李白简介

李白基本信息数据来源 : 历史百科-李白

中文名李白

别名李十二,李太白,青莲居士,谪仙人

国籍/朝代唐朝

职业诗人

民族汉族

出生地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域碎叶

出生日期701年2月8日

逝世日期762年12月6日

主要成就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

代表作品《静夜思》《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家庭成员李客,李伯禽,李平阳,李颇黎

李白,想必大家对这个人物都不陌生吧,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的美誉。李白一生博闻多识,写下了许多飘逸优美的诗歌。李白所写的诗,用词精美,字里行间充满了飘逸之美,给人以美的享受,无愧于唐代最伟大的诗人这一称号。

李白的雕像

李白的雕像

根据史料的记载,李白出生在公元701年,出生的地点大约是在西域的碎叶城。李白从小便十分的聪慧,五岁的时候他就能够背诵六甲,是当时名副其实的神童。等到李白十五岁时,他出口成章,写得一手好诗。李白写的诗受到了当时上层名流的赏识,李白也变得愈发有名了。不同于寻常读书人参加科考步入仕途的经历,李白一直很喜欢习武练剑,想要做一名浪迹天涯的侠士。

公元724年即开元十二年,已经二十四岁的李白,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家乡。在李白仗剑远游的途中,李白感慨于美丽壮阔的自然风景,写下了无数诗歌。等到公元742年即天宝元年,已经四十二年岁的李白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赏识,唐玄宗在看过李白的诗集后,立即召李白进宫,并亲自去迎接他。最后,唐玄宗封李白为翰林,随时陪伴在他左右。但好景不长,有许多人嫉妒李白能够得到唐玄宗的赏识,李白自己也厌恶当时奢靡的生活,于是李白便远离了宫廷。

公元762年,已经六十二岁高龄的李白因病而亡。李白在临死之前还写下了一篇名为《临终歌》的诗词,这篇诗歌总结概括李白的一生。

李白写了多少首诗

诗仙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大诗人,如果把文学比作一种武器,那么李白的诗歌就是所有武器中最华丽的一种,也是最自由的一种,在他的笔下,没有束缚,不按常理,不按世情,以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自信展现着自己的内心。

李白望月

李白望月

纵观李白的一生,他创作了很多的诗歌,在全唐诗之中收录了其中的900多首,而到了现在又陆陆续续补充了一部分,大概有1000多首,而李白自称自己有万首诗,至于是真有这么多失传了还是李白酒后的豪言,或者说放在心中还没有写出来就不得而知了。李白生在盛唐时期,安史之乱的时候他已经老了,所以李白的诗歌大多浪漫气息浓厚,豪气十足,无论是七言诗,还是五言绝句都是史上少有的名篇佳作,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一生诗作颇丰,流传甚广,这里为大家介绍一首流传最广的《静夜思》。这首诗大概随便找个小学生都会背,作为中国现在流传最广的诗歌之一,它实在是太朴实了,没有什么复杂的词汇,也没有深奥的引用化用,简简单单的话语,就像是儿歌一样,却打动了无数的成年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坐在床上,月光照在地上,或许很多人觉得奇怪,既然在床上为什么抬头就能看到月亮呢?难道房子破了吗?其实不然,马未都等人认为“床”并不是现在的床,而是一种长板凳,试想一下,当时李白坐在板凳上,喝着酒,看看月亮,想起了故乡,多么诗意啊。

李白一斗诗百篇

唐朝时期,尤其是盛唐时期,有不少文人墨客都非常喜欢喝酒,为此杜甫还亲自创作了一首有名的《饮中八仙歌》其中提到李白时这么描述,“李白斗酒诗百篇”,也有人说是“李白一斗诗百篇。”虽然说法不同,但是都说明了李白才气过人,他喝酒作诗更是世所闻名。

李白喝酒作诗

李白喝酒作诗

杜甫的这首《饮中八仙歌》是以喝酒为纽带,联系了当时有名的八个人,其中包括著名诗人贺知章,当时的左丞相李适之等等,这些人的酒量都非常高,比起李白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这里杜甫要重点描述的并不是李白能喝这件事,而是李白的诗才和豪气,杜甫这么写道“斗酒诗百篇”,喝一斗酒的时间能够写出上百篇的诗歌来,可见李白的才气,而且之后更是展现了惊人的豪气。

且看杜甫的描述“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皇帝来传唤他,他连衣服都不穿好就去了,还说自己是酒中仙,这样的豪迈又岂是一般人能够做到了。从中可以体现出李白不屈服于权贵的霸气豪迈,而且李白的喝完酒之后还随便就睡在了酒家之中,更表现了他的自在随性。这里的着重点不是李白喝了多少,而是他一边喝,一边写诗的才华,和那种自由自在的豪气。

那么问题来了,虽然两种说法的意思相近,但是到底当时杜甫写的是“一斗”还是“斗酒”呢?一般来说现在认为原文是“李白一斗诗百篇”,而另一种说法则是后来人取其诗意的说法。

乌夜啼李白

“乌夜啼”是中国古代有名的乐府古题,有不少人以此为题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诗词,其中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就曾经创作了这么一首《乌夜啼》,李白别出心裁,虽然题材相仿,但是情景交融,言浅意深,别具特色,传说当年贺知章对于这首诗就非常喜欢,还向唐玄宗推荐了李白。

李白乌夜啼

李白乌夜啼

这首诗共分六句,开头两句就描绘景物,渲染气氛,李白描绘了一幅秋天傍晚乌鸦回巢叫声不息的场景,黄昏时分,乌鸦们都将要休息了,这个时候乌鸦们都回到了自己的鸟巢之中,趁着还没休息的这点时间唱唱歌什么的。而乌鸦的叫声是最令人感到心烦的,正常的人听了心里都不舒服何况是心中本来就愁苦不已的离人呢?而且就连乌鸦都只要要回巢,但是远在前方的征夫合适才能回家,甚至能不能回家都是问题,这更加让读者感到沉闷。

之后的两句讲的是秦川的织锦女子,李白并没有描写这人长得怎么样,只是说她在独自一人在闺房之中,透过迷茫的烟雾,低声私语,这里的重点不是她长得漂不漂亮,家里有不有钱,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中流露出来的一种迷茫的神色,喃喃自语的孤独。

最后两句李白将全诗升华,织锦女停下了手中的活,想念起了远方的丈夫,她一个人独守空闺,孤独寂寞,不禁泪如雨下,那么这一切又是谁造成的呢?不禁让读者跟着深思。

李白登临谢眺楼

李白的一生是坎坷的,他的仕途非常不顺,虽然生在盛唐时期,但是一直没有得到重用,所以他的心中是非常愁苦的,经常在各地流浪漂泊,居无定所,过得比较的窘迫,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在一次告别亲友的时候李白登临谢朓楼,作下了这首著名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谢朓楼风光景点

谢朓楼风光景点

这首诗是在安史之乱不久前创作的,上回在长安受到贵族排挤,不能展现才华,李白就离开了长安,过上了漫游生活,在753年的秋天,他来到了宣州,当时恰好遇上他的叔叔李云,而李云又很快就要离开,所以李白和他一起登了谢朓楼,为之饯行。这虽然是一首饯别诗,但是全诗主要的不是诉说离别的愁绪,而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和遗世独立的豪迈之情。

这首诗开局就与众不同“昨日之日,今日之日”其实说的是李白心中的时光,离我而去的一个个昨天已经无法挽留了,即将到来的一个个今天还是那么令人烦恼,展现了李白悲愤的内心和强烈的苦闷。之后转而描述了一幅万里清秋,大雁飞去的场景,不觉神清气爽,先前的苦闷一扫而空,之后几句则是为人送别的场景,双方豪情壮志,喝酒聊天非常开心,作者简直就像要上去一揽明月了,这也表现了李白对于美好世界的追求。然而这样的幻想终究只是幻想,现实依旧是残酷的,喝再多的酒也只会让自己更哀愁。

最后李白在理想和现实的激烈矛盾之下,选择了一条别样的出路“散发弄扁舟”,这样将整首诗的苦闷压抑瞬间变得豪放壮阔,表现了李白永远不会屈服于黑暗现实的心。

将进酒李白

说起被称为“谪仙人”的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人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他一身白衣胜雪,对月独酌的模样。李白一生写下了无数的诗歌,可以说首首都是经典,而《将进酒》就是其中较为有名的一首诗歌了。

《将进酒》

《将进酒》

根据史料的记载,《将进酒》原本是汉乐府的一首曲调,许多诗人都用《将进酒》为题写过诗歌,但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李白所写的《将进酒》。关于李白是在何时写下这首诗歌的,一直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没有具体的历史资料可以进行研究。现在较为被大众接受的说法是李白在公元752年,与友人相会时有感而发所写下的。当时李白被唐玄宗赏识,封为翰林,随时跟随侍奉在唐玄宗左右,风头一时无两。李白的这种幸运被当时许多人嫉妒,他们纷纷在唐玄宗面前中伤李白,于是李白就被他们排挤出了朝廷。在李白外出游历时,碰到了自己的好友岑夫子等人,李白与几人一同饮酒作乐,趁着酒兴写下了这首名传千古的诗歌。

《将进酒》这首诗所蕴藏的含义十分深刻,艺术的表现手法也非常的成熟,可以说是李白巅峰时期的作品。这首诗形象而具体的表现出李白的独特的性格特征,一方面他放荡不羁,乐观洒脱,对自己充满了自信,而另一方面,他又怀才不遇,在自己的仕途不顺时流露出了要享受人生的意愿。

《将进酒》一诗的篇幅不算很长,但它语言极为豪放而沉着,有着一股能够震撼他人的力量与气势,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赠汪伦 李白

大唐是一个盛产诗人的朝代,那个年代的诗人多如夜空中的繁星,而李白可能是那片星空中最亮的一颗星星了。李白被誉为诗仙,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下了无数生动而优美的诗歌,《赠汪伦》这一首可以算是李白所写诗歌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了。

《赠汪伦》

《赠汪伦》

李白当时因仕途不顺,无奈之下离开了京城,游历四方。公元前754年,李白来到了泾县,准备欣赏当地的美景。泾县有一个乡绅名为汪伦,他一直很仰慕李白的才华,听到李白来了泾县,心中非常的欣喜,他十分想要结识李白。于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汪伦终于想出了一个能够邀请李白来自己家中做客的方法。汪伦先是给李白写了一封信,信的大概内容是说我这里有将近十里的桃花,还有近万家的酒家。李白收到这封信后十分的开心,李白是一个嗜酒如命的诗人,既然那里有美酒又有美景,于是李白就接受了汪伦的邀请。

李白来到汪伦家中后,李白就问汪伦桃花园与美酒在哪里,汪伦就实话告诉他说:“十里桃花其实潭水的名字,一共有十里长。而万家酒楼则是有一名姓万的人家开了一家酒楼,这些其实都是不存在的。”李白听后哈哈大笑,也没有怪罪汪伦,反而与他结下了真挚的友情。

《赠汪伦》这首诗仅有四句,共二十八字,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抒情,但却字字珠玑,句句饱含着两人深厚的情谊。

静夜思 李白

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的诗歌琅琅上口,虽然篇幅较小,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李白在历史上素有诗仙的美誉,李白笔耕不辍,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歌,同时这些诗歌也是我们研究李白生平经历的最好资料。

思念家乡的李白

思念家乡的李白

《静夜思》是李白较早时期所写的一首诗了,大约写于公元726年即唐开元十四年,李白在那时应该是二十六岁。根据史料可考,李白于公元724年时,拜别父母离家远游。李白写下《静夜思》的时候他已经离家近两年了,可想而知,李白是想念家中的亲人,有了思乡之情。在一个秋季的夜晚,诗人李白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无奈之下只得起身。李白站在小窗边,抬头便能看到天边的一轮圆月。这就样猝不及防的,李白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故土,不知道自己家中的亲人是否安康幸福,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静夜思》全篇只有短短的四句,仅二十个字。这首诗跟李白一贯所写的诗歌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更没有运用各种奇特的艺术手法,只是简简单单。但这首诗却有着神奇的魔力,寥寥几字却耐人寻味,吸引着离家远游的游子们为之倾倒。全诗从“举头”到“低头”,生动而形象的揭露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当时思念家乡的心情。千百年前,诗人因为思念亲人,思念家乡,在深夜里不能安然入睡。千百年后,亦有离家的游子有着同样的心情,同样的举动。

独坐敬亭山 李白

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他有着远大的人生目标和抱负,但却一直怀才不遇,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这种怀才不遇的心情,在李白远离京城十多年后到达了顶点。从他所写的《独坐敬山亭》中,我们能够窥的李白当时无奈而落寞的心情。

《独坐敬山亭》

《独坐敬山亭》

其实,大诗人李白还是有过一段为官的经历的,公元742年即天宝元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唐玄宗翻阅了李白的诗集,当即惊为天人,封李白为翰林,让李白随时侍奉在自己左右。但唐玄宗对李白的赏识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那些人纷纷在唐玄宗面前诋毁李白,李白才当了没多久的翰林,就被放逐出了京城,远离了政治中心。

而《独坐敬山亭》这一首诗就创作于公元753年即天宝十二年,根据时间来推算,李白那时候已经远离京城十二年了。李白出门远游的十二年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长期漂泊无依的生活,使李白尝遍了人世间的辛酸苦楚,看透了世态炎凉。虽然李白的性格一直都是如此乐观豁达,但心中还是会有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一丝丝的孤独之感。

从《独坐敬山亭》一诗中,我们能够很明显的体会到诗人的孤单、寂寞以及落寞的心情。诗中所写的意象,如飞鸟、孤云、敬山亭等都是孤孤单单的,形单影只,正如诗人自己。李白在那时已经不复当年的风采了,他独自一人来到敬山亭,独自许久,触景生情,感到十分的悲凉。李白看着眼前的风景,于是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心中的孤独与无奈之情。

长相思李白

自古以来描写男女之情的诗歌有很多,李白所写的《长相思》便是其中之一。《长相思》其实是组诗,一共有三首。这三首诗相互关联,共同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写的缠绵悱恻,别具一番风味。

《长相思》

《长相思》

根据史料的记载,诗人李白写《长相思》的时间大概是在他被排挤出朝廷的时候,因为心中的苦闷与无奈,李白沉浸在过往之中无法自拔,有感于过去所写下的诗歌。《长相思》的第一首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景抒发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房屋内纺织机器吱呀吱呀的响着,屋外飞虫哀哀的鸣叫着,独自一个居住的人听到这些声音就越发有感触了。于是,独居的人只好进入梦中去寻找自己的爱人,希望能在梦中与自己的爱人相会。诗人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进一步渲染了孤独、寂寞以及无奈的气氛,抒发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同时,诗人假借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表明了自己心中远大的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

《长相思》的第二首则是描写了一位女子独自一人在窗边弹琴的场景。那位女子所弹奏的曲目十分的哀怨与凄凉,让人听了十分的感慨与唏嘘。诗人通过对女子独自一人演奏,对镜流泪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女子对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的丈夫的思念,不知道自己戍边的丈夫是否平安的担心。

《长相思》的第三首描写的则是一名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已经空了的床做了一个详细的描写,赋予情感,引起无数的联想,进一步提升了诗歌的意境。

侠客行 李白

唐代的李白不仅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更是一个志在四方的侠士。根据史料的记载,李白年幼时期便十分的聪慧,五岁时便会背诵六甲。但在他慢慢长大成人时,李白却对剑术情有独钟,一直想要成为一名侠客。为了实现这个心愿,李白在其二十四岁那年,拜别父母,仗剑远游。

《侠客行》

《侠客行》

《侠客行》便是李白所写的一首歌颂古代侠客的五言诗。全诗共一百二十个字,在当时看来篇幅也不算很长。《侠客行》的前四句描写了唐代侠客们所穿的服饰,所用的兵器以及他们的坐骑等。李白用寥寥几个字就刻画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唐代侠士的形象,可见李白在文学上的造诣极高。接下去就是引用了古时候一些有名的侠士事迹,用来进一步歌颂侠士的风采与仗义,描绘出侠士高大而光辉的形象。同时,诗人也婉转的表达了自己心中远大的抱负以及想要实现自我价值,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心愿。诗歌的最后几句表达了即使侠客没有完成自己的目标,但不可否认的是侠客仗义的精神以及无人能及的风骨,侠客单凭这两样也能流芳百世。

《侠客行》这首诗大约是李白在公元744年即天宝三年所写的,当时唐代游侠之风盛行,人人都有一颗想要成为侠士的心,连大诗人李白也不例外。李白从小便爱好剑术,可以说是一个文武兼备的人才。当时李白应该刚刚被放逐出京城,远离了政治中心,但李白却毫不气馁,认为自己最终还是会有所作为的。

月下独酌 李白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仕途一直不怎么顺遂,公元744年即天宝三年,本来身为翰林的李白在皇帝面前被人诋毁,最终远离了政治中心。官场失意的李白很是忧愁,心中的苦闷无法排解,于是他就写下了名传千古的《月下独酌》这首诗歌。

月下独酌的李白

月下独酌的李白

其实《月下独酌》是组诗,一共有四首,但大多数人都只知道流传最广的第一首。这组诗中的第一首是因为当时诗人李白受到了排挤,失去了官职,心中寂寞忧愁,于是借景抒情写下了这首诗。诗人将寂寞的景物放大处理,进一步烘托自己孤寂无奈的心情,同时更是表达出了诗人不跟他人同流合污的志向和放荡不羁遗世而独立的个性。

组诗中的第二首《月下独酌》是一首议论题材的诗歌。诗人将“爱酒”两字贯穿全诗,从开头就表示了没有人能够不爱酒,就连天地都不例外。最后,诗人得出了结论,爱酒不但是有道理的,更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其实,这首诗只是诗人李白借酒抒发自己的感情,排解自己远离朝政和仕途不顺的苦闷心情。

而组诗中的第三首与第四首写的则是写诗人心中的苦闷无法排解,最后只能借酒消愁。诗人将饮酒时的欢悦与自己官场失意做了一个比较,表现出诗人旷达乐观的个性。但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诗人隐藏在诗中的苦闷和忧愁。

从《月下独酌》这组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李白在失意时只能一醉解千愁,用酒来排解自己心中苦闷,但也能在这组诗中看到诗人乐观向上,毫不气馁的性格。

关山月 李白

唐玄宗时,唐代虽处于兴盛时期,但边关塞外却一直没有安宁过。被称为诗仙的李白曾经游历大江南北,在经过塞外时,李白看到国家虽然富强,但这富强却不包括边塞地区,许多戍边的将士因保卫国家而死。李白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关山月》一诗。

《关山月》

《关山月》

《关山月》这一首诗歌,主要描写了离家千里保卫边疆的戍边士兵与苦苦等待士兵归家的妻子之间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从侧面表达出了战争给那些百姓带来的痛苦和不幸。在诗歌开头的前四句便写了“关”、“山”、“月”这三样最典型的边塞景物,构成了一副壮丽辽阔的边疆风景。李白用他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将天山跟云海结合在一起,气势磅薄,也将诗歌的意境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诗人从边关的风景,联想到了边塞战争时的场景。无论是汉高祖刘邦当时在边塞被匈奴围困,还是现在唐朝军队与吐蕃的连年之战,都为边塞带来了一股苍凉之感。诗人又从战争想到戍守边关的将士们,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保卫边疆的安宁。常年戍守边关的将士们,也会思念家中的亲人,思念故土,但他们却只能抬头看看挂着天上的月亮,来抚慰自己的思乡之情。而苦等边关将士们归家的妻子们更是如此,她们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丈夫是否安全,一切一切的担心只能化作一声叹息。

诗人李白以极其恢弘的写法,感慨了战争的残酷。同时,诗人更是放眼于边塞不休止的战争,揭露出战争带给战士以及战士亲友的痛苦。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自古以来,表达远离家乡的游子们思乡之情的诗歌一直颇多。但唐代大诗人李白客居洛阳时所写的《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是一首表达游子思念故土的佳作,有着很深刻的意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慢慢解读。

《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写于公元前735年,李白当时客居在洛阳城。在唐朝时,洛阳城一直是一个非常繁华热闹的城市,车马人流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春日里的深夜,独居在客栈之中的李白忽然听到远方传来一阵笛子声,仔细侧耳倾听,原来是一首《折柳曲》,听到这略带悲凉之感的笛子声,李白不禁想起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的故土,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一篇传世佳作。

深夜里,诗人听到这不知是何人演奏,何处传来的《折柳曲》引起了他心中最隐秘的思乡之情。《春夜洛城闻笛》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正是在深夜里听到了笛子声,才有了接下去一系列事情的发生。诗歌的第一句是一个问句,是问到底是哪家传出来的笛子声。第二句则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笛子声传遍了整个洛阳城。第三句则点出了吹笛人所吹奏的正是用来跟友人告别的《折柳曲》,语句自然而清新。第四句紧接着上文,在深夜里听到笛子声有哪个游子会不思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朋好友。

《春夜洛城闻笛》是一首七言绝句,共二十八个字。但正是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写出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引起了千百年来远离家乡游子的共鸣。

驱鬼 李白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网上被众多网民称为预言帝。这是因为生于千百年前的李白,将现代发生的一些大事一一做了预言。只要有大事件发生,网友们总能找到关于李白所写的预言诗,在前一段时间比较火爆的就是一首为名《驱鬼》的预言诗了。

《驱鬼》

《驱鬼》

《驱鬼》一诗所预言的便是奇虎360与腾讯之间最后的结局。总所周知,奇虎360与腾讯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两者的关系可以用“剪不断,理还乱”来形容,总之就是很纠结的一个存在。奇虎360与腾讯都是互联网领域的领导者,一个是以安全软件闻名的,一个则是多面发展,有着极高的市场占有率,两者都想打败对方,成为唯一的一个存在。于是,安装了奇虎360产品的就不能安装腾讯的产品了,或者是安装了腾讯产品的就不能使用奇虎360的产品了,两方的斗争越来越激烈。

根据以上的这个背景,网上就开始流传出了一首名为《驱鬼》的诗歌,然后网友们就发现,只要将每句开头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能连称一句“三六零必定灭腾讯”。这看起来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千百年前的李白对奇虎360与腾讯两个公司最后的结局做出了预言。但不久就有相关的专家证明,这首名为《驱鬼》的诗歌根本不是李白所写的,李白也根本没有预言的能力。

这首名为《驱鬼》的诗歌是网友借助藏头诗生成器所写的一首诗,假借李白的姓名只是为了提高这首诗的知名度,想让更多的网友注意到这首诗。

落雁泓李白

最近在网上有一首名为《落雁鸿》的诗歌,传为唐朝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落雁鸿》也是一首藏头的预言诗,将每一句开头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鹿晗必火”,想必有些人会不明白这首藏头诗所包含的意义。

李白

李白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下“鹿晗必火”这一句中,鹿晗是谁?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鹿晗是我国新生代男演员和歌手,在中国的人气十分的高。鹿晗于2012年在韩国S.M公司推出的男子组合EXO中正式出道,走入了大众的眼中。鹿晗在组合时期,人气便一直很高。后来,由于跟公司的理念出现分歧,鹿晗于2014年申请解除与公司的合约,并返回中国。鹿晗回国后,出演了许多电影,例如《重返二十岁》、《我是证人》以及张艺谋导演的《长城》等等,获得好评无数。鹿晗用自己精湛的演技,向大众证明他不仅有着一张帅气的脸庞,还有出色的演技。

而现今在网上广为流传的藏头诗《落雁鸿》中所写的人正是鹿晗。但唐代大诗人李白根本没有写过这首名为《落雁鸿》的诗歌,这应该是喜欢鹿晗的粉丝用藏头诗生成器所写的。《落雁鸿》这首诗歌被广大网友认为这是千年前李白所做的又一个预言,认为李白是名副其实的预言帝。其实大家可以仔细想想,如果李白有预言的能力,那他为什么不预言一下自己的命运而是要预言千年后的今天呢?以后,大家看到类似的诗歌可以一笑置之,这些诗歌根本不是李白所作的藏头预言诗,李白也根本没有写过所谓的藏头预言诗。

忆秦娥 李白

从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代大诗人,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大多所写的都是诗歌,很少会写词。李白是很少写词,但不代表他没有词流传下来。李白所写的词中较为有名的一首便是《忆秦娥?箫声咽》了,同时,这也是唐五代时期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词了,被世人广为传诵。

《忆秦娥?箫声咽》

《忆秦娥?箫声咽》

李白所写的《忆秦娥?箫声咽》描述了一位女子思念远方爱人的痛苦之情,有着一股哀愁之感。此词的上片直接描写了秦娥思念爱人的场景。不知何时传来了一阵玉箫的声音,正在梦中与远方爱人相会的秦娥被玉箫声给惊醒了。玉箫的声音很是悲凉哀怨,此时窗外正悬挂着残月,倍感凄凉。秦娥的梦虽然被玉箫声给打断了,但秦娥还是沉浸在自己的梦中无法自拔,因为梦中有她的爱人。但无奈现实中她的爱人不在她的身边,陪伴她的只有天边冰冷的残月。

此词的下篇却由秦娥个人思念爱人的哀怨转换成了历史的忧愁,加深了词的意境。李白通过对秦朝的古道,汉朝的陵墓进行了描写,时间匆匆而过,这些王朝的遗迹已经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无论当时这个王朝是多么的强大都阻止不了时间的流逝以及王朝的衰亡。各种景物相结合,形成了一片苍凉之感。

《忆秦娥?箫声咽》全词的意境十分的深远,风格恢弘壮丽,李白用短短四十六个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场景,是少有的传世佳作。古今众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极其的高,有“百代词曲之祖”的称号。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猜你喜欢:

与“李白简介 李白写了多少首诗 李白的诗鉴赏”相关的热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