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英雄冼夫人介绍 冼夫人的精神
巾帼英雄冼夫人
巾帼英雄,说的是女性的英雄形象。古代的贵族妇女,在祭祀庆典的时候,都会戴一种用丝织品或者是发丝制成的头饰,人们将这种头饰叫做巾帼,后来泛指女性。巾帼英雄,指的就是女性英雄,中国历史之上出现了不少巾帼英雄。

冼夫人骑马像
周恩来曾经说过,冼夫人是中国第一巾帼女英雄,中国从古至今,巾帼英雄不在少数。从古时的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到现代的抗日英杰秋瑾,无论是谁,都堪称是巾帼英雄,那么为什么周恩来这么推崇冼夫人呢?还将“第一巾帼英雄”的称号送给了他。
冼夫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她的政治军事和道德方面都非常的出色,她给后世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冼夫人还未嫁人之时,就规劝自己的兄长,要发展和周边州县的关系,不可轻易攻伐,她的哥哥听从了建议,果然就得到很多小部落的投靠,冼氏家族也逐步的发展起来。
军事方面,冼夫人一生之中经历过四次大战,这四次大战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第一次是配合陈霸先平定了梁朝的侯景叛乱;第二次是在陈朝的时候,平定广州的大叛乱;第三次是在隋朝时期,打破徐登的封锁,迎隋将韦光进入广州,使广州百姓避免了战乱的损害;第四次还是在隋朝时期,指挥军队击败了王仲宣的叛乱。当时的冼夫人已经是八九十岁的高龄了,为了国家的统一,她依然身披战甲,带领着士兵,奔走各地安抚百姓,安定了整个岭南的局势。
冼夫人不仅给岭南百姓带来了安定的生活,她还促进了岭南人民的社会进步,积极传播先进的种植技术,提倡礼教,大力发展岭南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至今,海南和广州的很多百姓都对她感恩戴德,奉若神明。
冼夫人精神
冼夫人,原名冼英,出生于岭南一个大家族,家族世代为岭南地区的洞主,家里拥有私兵十余万。按照古代的说法,冼英也是一位出生大家的闺秀,这样一个女人应该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冼夫人
这样一位大家闺秀,却有着“中国第一巾帼英雄”的称号,冼夫人身上有着很多珍贵的品格,也有着很多可贵的精神,主要有爱国主义精神和勤勉爱民的精神。
冼夫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她对于国家分裂势力的态度。冼夫人也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的梁朝的第三个国家,那时的冼夫人是梁朝高凉太守冯宝的妻子,那时梁朝发生了“侯景之乱”,冼夫人辅佐自己的丈夫帮助陈霸先平定叛乱。后来,冯宝病故,高凉大乱,冼夫人又不顾安危,亲自平定乱局,维护国家的安定。杨坚建立隋朝之后,冼夫人所居的岭南地区地理环境比较恶劣,难以征服,冼夫人本来可以自立为王的,但是为了国家统一,她主动归降隋朝。
另外,早在梁朝时期,冼夫人就上书梁武帝,请求将海南岛收回,在岛上设置郡县,并自荐请求驻守海南。海南早在汉元帝时期,就被分离出去,在冼夫人的提议下,海南重新回到大陆。
冼夫人早在幼年的时候,就由于其聪慧勤勉,而闻名乡里,虽然冼家是大族,但是冼夫人丝毫没有大族小姐的脾气,反而和一些普通的民众比较合得来。冼夫人驻守海南的时候,为海南人民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了海南免于战乱,她在八十多岁的时候,还披甲上阵,为百姓平定海南叛乱。冼夫人死后,他的后人不顾海南的恶劣环境,治理海南一百多年。
冼夫人死后,她的精神也在自己的后人之中得到传承,唐朝著名宦官高力士就是冼夫人的第六代孙,高力士有着“千古名宦”的称号,他在位期间,向大唐举荐了一大批人才。
冼夫人纪念馆
冼夫人是著名的巾帼豪杰,同时她也是维护国家统一,加深民族交流的重要功臣。隋朝大军灭亡陈国之后,天下一统,南越各地的百姓尊冼夫人为王,当时冼夫人为了南越等地的百姓生活安定,投靠隋朝,避免了战乱,维护了黎、汉两族之间的关系。

冼夫人纪念馆内景
后来,岭南各地的百姓为了纪念冼夫人,为她建了好几个纪念馆,比较出名的有海口冼夫人纪念馆和冼夫人故里的冼太纪念馆。2015年1月15日,是冼夫人诞辰1502年的纪念日,这一天世界上最大的冼夫人纪念馆,在广东高州市南塘镇大石垌村举行了落成庆典。
海口市冼夫人纪念馆位于海口市的新坡镇,冼夫人随夫冯宝在凉州生活了很长的时间,冯宝死后她也继续生活在凉州,继承了丈夫的事业。后世之人为了冼夫人的功绩,于1989年在冼夫人庙的旧址之上,兴建了这座冼夫人纪念馆。
海口冼夫人纪念馆总占地面积283平方米,整个纪念馆造型古朴大方,屋顶为重檐式的古代设计,重檐之上在铺上金色的琉璃瓦,金碧辉煌。纪念馆的正门镶有“巾帼英雄”“岭南风流”“千秋懿范”等歌功颂德的匾额。冼夫人纪念馆的正殿之上有冼夫人的彩绘画像,画像的尺寸和真人相仿,身穿彩袍。神像前摆着香案香炉等供奉用品,两边还陈列着八种武器。每年新坡人民都会在这里举办庙会。
海南的回归和冼夫人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因为有冼夫人,海南才能顺利回归,海南的百姓生活才能安定下来,所以海南的百姓对于冼夫人是非常的尊敬的。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