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时间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时间
众所周知,在我国近代史,经历了一系列黑暗的历史事件。而这一系列的屈辱和压迫,也促使了人们的反抗和斗争。新文化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轰轰烈烈的展开的。说起新文化运动,肯定都不会陌生。那么,对于新文化运动时间又了解多少呢?

新文化运动领导人鲁迅照片
据悉,新文化运动持续时间是比较长的,所以新文化运动时间也分了两个时期,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时间是从1915年到1919年。当时的中国,人们遭受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同时还遭受了外来侵略的压迫。另外很重要的一点,随着外国侵略者的进一步入侵,也带来了许多国外的思想文化,人们越来越希望可以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新文化运动前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后期时间是从1919年到1923年。新文化运动最大的贡献,就是对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进行了抨击,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口号。在新文化运动之前,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称帝,同时大肆宣传孔子的封建学说,从而希望通过这种文化,巩固自己的统治。受此影响,新文化运动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反对孔子。
当时很多人模糊了封建和传统文化的概念,认为旧的通通都是不好的,所以将很多传统文化的物质的东西全部销毁,十分遗憾。所以新文化运动时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众所周知,历史是在不断的变化中产生的。而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文化中,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变革,几乎可以用万做单位来计算。而在外国列强强迫性的打开中国大门之后,我国的变革更为多样。新文化运动就是其中一个。那么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新文化动领导人李大钊照片
简单来说,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提倡,四个反对”。据了解,当时的中国,人们急切的想要摆脱落后的局面,于是寻求各种方式效仿国外的先进国家,在文化上也掀起了一场不小的轰动。各位民主人士,提出了提倡民主,反对专治的口号。意外改变我国专制落后的场面,向发达国家靠拢,解放人们的思想,向民主社会前进。另外还有人提出,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众所周知,我国自古以来就对鬼神之事有着特别的情结。每逢过年过节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甚至有人生了病也不去看医生,而是一味求神拜佛。随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加深,对迷信也有了一定的克制。
还有人提出要提倡新的道德观念,反对原来旧有的道德观念。在婚事和葬礼等大型的事务上,也追求一切从简,不追求铺张浪费,大操大办。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其中比较受争议的便是反对文言文,要求使用白话文。虽然得到较多的专家和学者的赞同,但是也不乏社会各界的反对之声。以上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辛亥革命以来,以鲁迅等人为首的新式教育代表人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推陈出新的新思潮。如沉寂千年的死海水面上吹来的一阵清风,中国的传统迂腐的思想终于泛起了几圈涟漪。其中功不可没的就是胡适、陈独秀等人发动的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照片
1915年9月,《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被看做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原名为《青年》,后来才改名为《新青年》。想来,只加了一个“新”字,就是为了有别于旧社会上的抱着旧思想的年轻人吧。作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承载着人们太多的希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最初,陈独秀是《新青年》杂志的编者,后来整个刊物的发行与编辑都由他一手主办。后来因为陈独秀在北大任职的原因,《新青年》的编辑部还从上海迁移到了北京。
同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第一次正式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理念,也就是民主和科学的口号。自此,民主和科学这两大旗帜在改革之风的吹拂下,飘扬飞舞,逐渐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在给予迂腐教条礼节以沉重打击的同时,还为人民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新青年》杂志的发行之所以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因为它如新式教育开出的一剂良药,从思想上将中国人民从传统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并赋予其新的生命。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915年,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动了一场“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新文化运动。胡适、鲁迅、陈独秀这些都是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文人作家,代表着一个国家最新潮而具有生命力的思想。所以,从新文化运动的发动人上,就可以看出来,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上的较量,是解放思想,拯救灵魂的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配图
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的发行作为开始,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在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的一个新的文化阵营里,民主,自由,民权,平等这些思想作为运动的指导思想,指引着新文化运动前进的方向,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发挥到了极致。新文化运动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将自由平等的思想深植人心,信奉科学的意识也为人们所接受。同时,新文化运动还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新文化运动也不例外,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也有它消极的一面。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传统礼教,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弃之如敝履。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人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不假思索地摒弃旧事物。只要是贴有“旧”的标签的事物都会被视之为糟粕,丝毫没有回旋的余地。这使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被遗忘被丢弃,经典的古典文学作品也走向了低谷。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