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是谁 郎世宁从传教士到宫廷画师
郎世宁从传教士到宫廷画师
米兰人郎世宁最初的梦想是能够成为一名著名的传道士,能够将基督教的思想传播到大清王朝之中,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上面让郎世宁名垂青史的恰恰不是因为郎世宁的传道士身份,而是因为郎世宁包裹中的画笔,同时也铸造了郎世宁的在中国绘画史上面的杰出成就。

郎世宁十骏图之一
那年,郎世宁只是一个27岁的基督教信徒,心中怀着无比美丽的抱负和憧憬,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最终来到了风光无限的大清王朝的紫禁城。郎世宁的基督教的思想是追求幸福的,但是当时的人们对于幸福的追求并不感兴趣,反而是只关心如今的生活。因为郎世宁的传教士的梦想几近落空了,本来是带着牺牲自我能够拯救众生的决心和信念而来的,但是中国北京中的现状却那么让郎世宁震惊。所以郎世宁从传教士到宫廷画师也有了一个美丽的原因,他手中的圣经始终是无人肯问津的,反而是他笔下的画作让人赞叹不已。
郎世宁从传教士到宫廷画师,其实也是得到了汤若望等人的谆谆教诲以及指点,最终才促成了郎世宁极大的转变。当然,郎世宁的传教思想并没有得到众人的认可,反而是她的画作首先得到了康熙的认可,从此以后郎世宁便开始了精心地当一名宫廷画师了。反而郎世宁成为了一名宫廷画师之后,渐渐得到了众人的瞩目,因此也可以说郎世宁从传教士到宫廷画师其实也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郎世宁凭混血画走红清宫
意大利米兰人郎世宁在康熙年间来到了中国,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面唯一一位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外国画家,郎世宁在清宫之中的时候,郎世宁是以中西合璧(主要是用西洋绘画的风格杂糅中国古代传统的画法来进行画作的创作的)的手法来进行画作创作的,同时这种作画的风格和手法也被时人称为是混血画。

郎世宁作品
郎世宁的画作因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得到了很多人的欢喜,同时也在清宫之中渐渐地走红,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郎世宁的绝世画作。
郎世宁凭混血画走红清宫,与前人的谆谆教诲与提点分不开,起初郎世宁作为一个传教士来到了中国,后来郎世宁的传教士身份在中国显然是不能够被人所接受的,郎世宁的心中也是百番的苦闷,幸好得到了汤若望等人的提点,终于郎世宁渐渐地发现了在大清王朝中根本是不能够继续着从前西洋的做派的,因而郎世宁的目标开始了转变。其实也是因为郎世宁受到了点播,郎世宁此开始创作“混血画”的。
郎世宁凭混血画走红清宫,本来便不是意料之外的。郎世宁仔细地考究着中国的传统,才发现了中国古代对于艺术的理解是过于讲究章法的,与西洋的开放的作画风格是极为不同的。于是郎世宁开始进行了中西合璧的创作方式,将中国传统的作画风格与西洋的思想融为一体,最终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绘画方式,同时也深得清宫人的喜欢。
郎世宁白鹘图
公元一七五一年,这一年郎世宁正好六十二岁,《白鹘图》就是郎世宁在这一年创作而成的画作。

郎世宁白鹘图
郎世宁《白鹘图》现在被藏于台北的故宫博物馆,整幅画纵度为一百二十一点七公分,横为六十四公分,是在绢上作画。《白鹘图》以一白鹘为绘画的对象,一只通体雪白的白鹘站在松枝上,锋利的双爪紧抓着树干,画中的白鹘似乎听到了一些声响,正准备闻声而起。白鹘身旁的景色如同真景一般,就连松叶也片片清晰可数,小瀑布自然地顺流而下。《白鹘图》具有郎世宁一贯作画的特点,与《锦春图》相似,画中的白鹘以白粉进行细致的描绘,特别是白鹘的眼睛更是被郎世宁画活了。而背景中的景色则运用中国的水墨画风格,将中西方两种画法完美地结合了起来。整幅《白鹘图》将白鹘的“动”与景色的“活”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郎世宁《白鹘图》上还有落款,落款上的意思为乾隆十六年的五月初十,大学士傅恒进献了一只百鹘,皇帝命郎世宁将这百鹘作于画上。从这个落款中后人不难看出这幅《白鹘图》创作的时间是乾隆十六年的五月初十,当时身为大学士的傅恒向乾隆皇帝进献了一只白鹘,乾隆对此白鹘十分喜爱,便下令郎世宁以此白鹘为题,创作了这幅《白鹘图》。
郎世宁的《白鹘图》属于郎世宁的晚年精品之一,这幅画体现了郎世宁将中西方画法结合起来的特点,价值十分巨大。
郎世宁百蝶图
清朝的宫廷画师郎世宁将中西两种画法结合在一起,为当时的统治者创作了一幅幅的佳作,因为郎世宁的画鲜少流向民间,所以其画作的价值不可估量。《百蝶图》就是郎世宁的画作之一。

郎世宁《百蝶图》
郎世宁的《百蝶图》现珍藏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馆中,因为画中总共有一百只蝴蝶,因而被命名为《百蝶图》。郎世宁擅长画马众所周知,但是与高大的马匹相比,要将这一只只细小的蝴蝶画于画作之中,可就显得不那么容易了,更何况是一百只形态不同的蝴蝶。然而郎世宁的《百蝶图》则告诉了人们,他的确做到了。
《百蝶图》上的百只蝴蝶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画中央偏右下有一只以黑色为主的大蝴蝶,它张开双翅,翅膀上蓝色和红色的花纹清晰可见。画的左上角则画有四只蝴蝶,其中一只体型较其他三只大,身上黑色与白色的花纹相间。旁边一只黄色的蝴蝶色彩十分鲜明。画的右侧是盛开的鲜花,正是这鲜花的香味连连才引来了如此多的蝴蝶,画中的鲜花十分逼真,就算隔着画,观众似乎也闻到了鲜花散发的阵阵香味以及听到了蝴蝶轻轻拍动翅膀的声音。
《百蝶图》上的色彩十分鲜艳,亮丽,这是郎世宁的画风,更为难得的是,我们在《百蝶图》中竟然找不到两只一模一样的蝴蝶,每只蝴蝶都各具有自己独特的形态,或围绕在鲜花上,或与同伴嬉戏,或展翅高飞,或停留在枝叶上。《百蝶图》是郎世宁画作的又一精品。
郎世宁十骏图
《十骏图》顾名思义,便是十匹俊美的马匹的画作。根据相关的记载,这《十骏图》画于公元一七四三年,是郎世宁遵照乾隆皇帝的吩咐所创作,当时蒙古向清朝进贡了骏马,乾隆十分高兴,便下令郎世宁将骏马画了下来。

郎世宁《十骏图》之一
《十骏图》总共有十轴画,现在有五件保存在了台湾的故宫博物馆。画中都标明了马匹整马的尺寸,高度大多都在四尺多高。《十骏图》中的奔霄骢是一匹通体雪白的马,后脚微倾,颈上的毛发清晰可见。而赤花鹰则是一匹赤色和白色相间的马匹,马尾后带着一段黑色,体型均匀。大宛骝则是一匹通体赤色的马,马尾垂直,姿态十分悠闲。爾云驶则是一匹赤色和白色的马,它与赤花鹰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四蹄都是雪白色的,马尾的黑色十分明显。红玉座这匹马头上与颈部的毛发是白色的,十分显眼,双眼直视前方。霹雳骧则低着头,似乎在寻找鲜嫩的绿草,马匹四蹄带有黑色。如意骢则是一匹灰色的马匹,它的头部和尾部各带有黑色的毛发,四蹄直立,目视前方。狮子玉也是一匹通体发白的马,但是它与奔霄骢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毛发较短,体型较为匀称,马口微张,似乎正准备嘶叫。雪点雕这画则马匹身上的白色雪点十分明显,这想必也是它被取名为“雪点雕”的原因。自在驈则一副自由自在的样子,颈上和尾部的黑色毛发长而厚。
郎世宁《十骏图》将十匹骏马的不同姿态留在了画作之中,图中骏马形象逼真,堪称佳作。
郎世宁锦春图
郎世宁是我国清朝一名著名的画师,他以自己独特的技法将西方的绘画技术运用到中国的绘画中。郎世宁现存至今的作品不少,如《锦春图》便是郎世宁的经典画作之一。

郎世宁锦春图
郎世宁《锦春图》现存放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馆中,整幅作品横为六十八点六厘米,纵为一百二十一点六厘米。《锦春图》顾名思义,图中自然是由锦鸡作为绘画的主要对象,在辅以其他景色进行点缀。《锦春图》图中有两只锦鸡,两锦鸡都站在太湖石上。正中央的锦鸡身上羽毛颜色十分艳丽,昂首望着远方,而另外一只锦鸡则静卧在石上陪伴在一旁。画中的小溪流水似乎会流动,发出潺潺的流水声,坡上的鲜花竞相开放,散发出阵阵香味,整幅画呈现出一片生机活力的景象。
郎世宁《锦春图》的色彩设置十分鲜艳,即使在现代,画中的色彩依旧鲜艳如初,是郎世宁绘画惯用的画法,而且这《锦春图》让人赞不绝口之处还在于郎世宁使用了中西两种画法相结合的特点。图中的锦鸡是使用西方的画法进行绘画,以突出锦鸡的“活”;而锦鸡身后的景色则是中国画的笔墨绘画,以突出景色的“美”。两种画法的运用恰到好处,将《锦鸡图》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郎世宁的绘画对于当时的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他的绘画特点也独出一格,且深受当时君主的喜爱,郎世宁为当时中西方的交流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