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希龄的简介 熊希龄的故居在哪里的简介

正在使用人数

熊希龄简介熊希龄简介是这样的。熊希龄是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慈善家。熊希龄出生在清末湘西的一个军人家庭。当地教育事业并不发达。熊希龄的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一代风流人物,对他的教育很严格。熊希龄在幼时就体现了他的聪慧,只用了三天就能背下整部《三字经》。

小知识:熊希龄的简介 熊希龄的故居在哪里

熊希龄的简介 熊希龄的故居在哪里

时间:2016-03-12 01:22    来源: 我爱IT技术网    编辑:佚名

熊希龄简介

熊希龄简介是这样的。熊希龄是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慈善家。熊希龄出生在清末湘西的一个军人家庭。当地教育事业并不发达。熊希龄的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一代风流人物,对他的教育很严格。熊希龄在幼时就体现了他的聪慧,只用了三天就能背下整部《三字经》。

熊希龄的简介 熊希龄的故居在哪里

熊希龄照片

熊希龄不仅聪慧,还极其勤奋。天道酬勤,他在十四岁那年中了秀才。这对熊氏一族来说是荣耀,那时整个湘西都没几个秀才。为了继续深造,熊希龄的父母把他送到了芷江县。可是该地区教育水平不高,熊希龄没有中举。当地新太守决定振兴教育,开办了一所新书院。教导方式非常特别,不仅教授经史等传统课程,还增加了实学课程,农业、军事等都有所涉猎。熊希龄立即报考。在这里,他的学问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二十一岁,熊希龄高中乡试,次年参加会试。熊希龄认为自己书法不佳推迟了殿试,后来他高中光宗耀祖。当地太守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了他,熊夫人聪慧娴熟,是熊希龄一生的知己。

甲午战争爆发,熊希龄目睹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决心加入到改革的队伍。变革失败,他被削职。辛亥革命后,熊希龄拥护共和,任北洋政府高官。因为与袁世凯政见不一被迫辞去一切职务。1918年,熊老先生创办香山慈幼院,带领家人与师生加入抗日队伍。熊先生在上海与革命同仁一起创办了医院与收容所。熊希龄在1937年赶赴香港募捐资金,因脑溢血逝世。这就是熊希龄简介。

熊希龄夫人

熊希龄一共有三个夫人。第一任熊希龄夫人姓廖,贵州人,婚后二人琴瑟和鸣。但好景不长,廖氏后因病去世。熊希龄第二任夫人朱其慧是个才女。当时熊希龄在沅水校经堂念书,当时的书院院长就是朱其慧的哥哥。朱院长见书院里有不少俊杰,想要从中挑个妹婿。

熊希龄的简介 熊希龄的故居在哪里

熊希龄毛氏合照

兄妹二人决定通过对对联的方式选郎官。在他们出了上联后,整个书院男生都激动不已,绞尽脑汁想下联。一心读书的熊希龄觉得这样的行为有失君子风度,为了停止这场闹剧,他对了个下联。朱院长觉得这下联对得妙极,把妹妹许配给了他。两人成亲前一起散步,熊希龄谦虚地表示他本不想高攀,现在只怕会让其慧失望。事实上其慧非常心仪熊希龄,立即表示,愿意从此之后同甘共苦,宛若溪流决不回头。婚后两人的家庭幸福美满。不知怎么一回事,朱其慧的才貌传到了袁世凯的耳里。袁世凯在称帝前夕给熊希龄写了封信希望其慧能够成为国妇。朱氏见了这封信立即以丈夫的名义回信,贱内是一个乡野中人,不懂礼节,夫妻二人希望过山野生活。熊希龄看见妻子的行动觉得她更加美丽了。两人生下三个儿子后,朱氏因病去世。悲痛的熊希龄为了怀念爱妻,续须持杖。

第三任熊希龄夫人是毛氏,本是熊希龄女儿的同学。那时两人有很多话说,熊希龄深感毛氏是他的知己,又见她聪明活泼,便向她求婚。毛氏只有一个要求,让熊先生割须弃杖。熊先生答应了这个要求,两人在上海举行婚礼。这对老夫少妻既是生活中的伙伴,也是事业上的战友。

熊希龄集

熊希龄集记载了1891至1914年熊希龄所有的著作和他书写的文件。凡是有关于熊希龄的资料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连他的祭文、合同数据、委任状都有。熊希龄集是国务院批准的人物集,由湖南师范大学的教授收集资料整理得出,总共约一百五十万字。

熊希龄的简介 熊希龄的故居在哪里

熊希龄集图片

这本书出版时分成了三册,是目前国内外关于熊先生资料最详细的书籍。网上所售熊希龄集被封为了八册,价值约八百人民币。

熊希龄集上册约五十八万字,不仅提供了熊先生革命思想演变的过程,维新运动中与各革命人员的联络方式,还详细记载了熊先生如何在维新变法中斡旋。

上册也较多记载了他在东北建办实业的往事,这对研究东三省的历史也有极大的好处。善于理财的熊希龄被北洋政府聘为财政司长,他这一时期签发的所有文献都被收集进这本书中,这些资料方便了研究北洋政府的历史学家们。上册还收集了早期熊先生向世界各大银行借贷的资料,至于他抗战后的一些文献资料则被收集进了后面两册中。上册的编辑也不是非常完美,在书中,经常是用揣测性的语气得出结论的,说明对资料的找寻还不够充分。书中也遗漏了一些内容,但是这些缺点不影响它的研究价值。

熊希龄是民国早期颇具影响的实业家,他希望能够集合起大家的力量救国。晚年的熊希龄总是利用他名流的身份捐集物资,帮助难民和伤员。熊希龄集让大家能够窥探到他的一生。

熊希龄故居

熊希龄故居坐落于凤凰古城,离湘江不远。整幢建筑极具苗族风格。这座建筑是熊希龄的祖父在道光年间建造,熊先生就诞生在这座屋子里,并在这度过了童年与少年。熊希龄故居总建筑面积八百平方米,平房建筑,木质结构。故居是四方形,院落中间就是一口天井。

熊希龄的简介 熊希龄的故居在哪里

熊希龄故居图片

门左边的房间时会客室,右边的房屋里是杂物房,放着一些家具。熊希龄小时候喜欢到杂物房玩耍,对存于里面的家具都能熟练应用。熊希龄为此也培养出了关心劳动人民的情操。在故居的正室两边挂着一对对联,上联写出了熊希龄的爱国志向,下联写出了熊先生为国家作的好事。在正室里放置着熊希龄的曾用品,悬挂着的一张张图片记载了先生的脚步。门窗上都刻着木雕,做工精美,保存完好。熊希龄故居自从二十一世纪初正式对外开放,已经接待了百万游客。

熊希龄在年少的时候就有神童的美誉,只花了六年的时间就从秀才完成了到翰林的蜕变。青年的熊希龄目睹清政府的无能弃笔从戎。北洋政府成立后,熊希龄先后担任财政司长、总理等职务。五四运动中,熊希龄不仅要求政府拒绝签署屈辱条约,还为被捕的学生到处奔波。五卅惨案后,熊希龄组织救恤会在天安门游行追悼死难者,后整个队伍达到十万人。李大钊同志逝世后,熊希龄冒险将李家遗孤接到香山,并把他们安排到了安全的地方。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猜你喜欢:

与“熊希龄的简介 熊希龄的故居在哪里”相关的热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