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凤至和赵四小姐 张学良对于凤至的评价
于凤至和赵四小姐
张学良的一生,是风流的。于凤至是张学良的原配妻子,赵四小姐是张学良的第三任妻子。于凤至和赵四小姐会有交集吗?她们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赵四小姐照片
于凤至出生于一个富商之家,从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她的父亲于文斗是有名的富豪,曾经照拂过张作霖,在那时候张作霖就已经想着要跟于文斗搞好关系了,加上偶然间听到于凤至乃是“天生凤命”,就更是坚定了他要与于文斗一家搞好关系的信念了,他坚信“凤命”与“虎子”必是好姻缘。在张作霖得了权势之后,便与于文斗定下了于凤至和张学良的婚约。
于凤至和张学良的婚姻并不是建立在爱情之上的,这就注定了张学良对婚姻的不忠贞。过惯了酒会舞场的潇洒生活的张学良,在与于凤至结婚之后,依然流连于花丛中,更是在外面与其他女子同居。
赵四小姐就是张学良在与于凤至婚后结识的。1927年,张学良与赵四小姐一见钟情。但是那时候的张学良已经被于凤至的关爱所感动,也钦佩于凤至的大气得体,便对赵四小姐提出跟着他也没有名分。当张学良将赵四小姐带进家门的时候,于凤至也没有失了她的风度。面对自己丈夫的情人,她待她如姐妹,三人一起进进出出,生活的愉快。
后来,于凤至与张学良不得不离婚之后,赵四小姐依然没有成为张学良的妻子,直到1964年,已经53岁的她才与张学良正式结婚。于凤至和赵四小姐均是张学良一生之中不得不说的人物,一个是张学良的原配,一个是张学良的挚爱,都是张学良一生中重要的人。
张学良和于凤至离婚
张学良与于凤至的婚姻没有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那么张学良和于凤至离婚是自身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他们是自愿离婚你的么?还是和他们的婚姻一样是被迫的呢?

张学良和于凤至合影
张学良和于凤至离婚的时候,两人甚至没有见上一面。那时候的张学良还在监禁之中,被蒋介石控制在手里。当张学良被逼无奈之下写下的《西安事变忏悔录》发表的时候,身在美国的于凤至并不知道这是张学良亲笔所写。她一心想的是蒋介石以张学良的名义伪造的这篇文章,于是在美国掀起一场“为夫叫屈”的传媒大战。那时的于凤至已经因炒股的成功而成为一名事业家。她的做法使得美方抨击台湾长期监禁张学良的做法,使得蒋介石的声势受到影响。就这样,台湾当局对于凤至的强烈不满,而蒋介石也不愿在因监禁张学良再引起更多的是非,打算处死张学良。
但是处死张学良的前提就是于凤至必须解除与张学良的婚姻,只有这样,于凤至才没有立场为张学良说话。于是,张群便以私人名义从台湾来到美国,找到于凤至,向于凤至说明了与张学良办离婚手续的近因以及将来的益处,没办法之下,于凤至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而张学良在张群先是以与于凤至继续保持名存实亡的婚姻的弊处,再以张学良好友张大千“希望尽快给赵四小姐一个应得的名分”的劝说下,同意了与于凤至离婚的提议。就这样,张学良和于凤至离婚了。
张学良对于凤至的评价
张学良出生于1901年,字汉卿,是国民革命军的将领。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坎坷的。在他坎坷的一生当中,他的发妻于凤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身为于凤至丈夫的张学良对于凤至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呢?

张学良画像
首先,张学良原先并没有见到过于凤至,也就不用说什么对于凤至的印象了。他与于凤至的婚约是他的父亲张作霖做的主。但是那时的张学良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提倡民主和自由。他反对父亲这样的父母之命的婚姻。但是苦于父命难违,张学良不得不娶了于凤至为自己的正室。
于凤至大了张学良4岁,对于凤至没有感情的张学良管自己的新婚妻子叫大姐。并在婚后依然在外流连,与人同居。但是面对张学良的风流,于凤至并没有叫屈。她用自己的大气赢得了张学良的钦佩。在张学良的心中,于凤至是个合格的妻子,也是个关爱自己的大姐。于凤至将这两种身份完美地诠释出来了。她对自己的公婆孝敬,将府内的事情处理的有条不紊,他将自己的丈夫关爱的无微不至。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赢得了张学良的尊重。即使张学良爱上了赵四小姐,但是依然没有给她名分。这是他对于凤至的尊重。
在张学良因西安事变被羁押的时候,也是他的发妻于凤至陪着他经历了那些痛苦的日日夜夜。但是,自从于凤至赴美求医之后,张学良便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对自己情深意重的于凤至了。历史上,张学良对于凤至的评价具体是什么并没有具体说明,只是说他对于凤至对自己的爱非常感动与钦佩。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