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念奴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的简介

正在使用人数

苏轼一生坎坷,在经过了数十年的漂泊之后,苏轼的精神境界开始走向成熟,他放下了对于朝堂之事的野望,反而保住了自己高贵的人格,以佛道思想来给予自己超脱。这首词就是苏轼这种思想的最好反应,表现了苏轼的豪放大气,是宋词中流传最广、最为杰出的代表作。苏轼念奴娇。

小知识:苏轼念奴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苏轼念奴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时间:2016-03-12 01:27    来源: 我爱IT技术网    编辑:佚名

苏轼一生坎坷,在经过了数十年的漂泊之后,苏轼的精神境界开始走向成熟,他放下了对于朝堂之事的野望,反而保住了自己高贵的人格,以佛道思想来给予自己超脱。这首词就是苏轼这种思想的最好反应,表现了苏轼的豪放大气,是宋词中流传最广、最为杰出的代表作。

苏轼念奴娇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之作,堪称是苏词中的巅峰之作,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作的。

《念奴娇》书法.jpg

《念奴娇》书法

苏轼一生仕途艰辛,几经波折,当时苏轼人在黄州任一个闲职,政治上的失意导致了苏轼矛盾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有着一种怀才不遇希望出世来逃避残酷现实的想法,另一方面豁达的他又不曾失去自己的信心,在这样的心理情感下,这首词虽然是写失意,但是整体的基调却是豪放的,不同于以往的失意词。

这首词借景抒情,怀古伤今,表达了苏轼不甘失落,积极奋进的心情,悲伤之余不失豪迈之情,体现了苏轼高尚的情操。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的经典之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全词借赤壁之景抒发了苏轼对于古人的无限向往和对于自己悲惨遭遇的感概,但是苏轼并没有沉浸在悲伤之中,反而以旷达的胸襟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叹。

苏轼观赤壁.jpg

苏轼观赤壁

这首词上半片写赤壁之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就写历史上的风流人物,抒发了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同时又暗示千古的风流人物都随着时间逝去,那么一时的荣辱又能算的了什么呢。接下来又是说明了这儿是当年周瑜所在的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案”描绘了一副生动雄壮的画面,接着又是以一句“一时多少豪杰”感叹当时的英雄伟人何其的多。

词的下半片则是重点描述周瑜,不说周瑜多么的智勇双全,只是写他风流气质,“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谈笑间”,来抒发作者对于周瑜功绩的欣赏仰慕。接着又是说到了自己,“应笑我”“早生华发”将自己已经年近50却一事无成和周瑜年纪轻轻就建功立业形成对比,表达了苏轼壮志难酬的悲愤,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的豪放、他的智慧不允许他沉浸在悲痛之中,苏轼看到当年那个风姿卓著的周瑜现在不也是被浪花淘尽,和自己也没什么差别了。于是发出了“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叹,人生恍如一场大梦,为什么还要沉醉在悲伤之中呢,不若脱离了愁苦,和这无限的自然一起超脱于尘世吧。

《念奴娇》引经据典.jpg

《念奴娇》引经据典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苏词之中的代表作,这首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的时期,是苏轼人生思想的转折点,这首词透露出苏轼此时已经放下了尘世的功名利禄和荣辱之争,转而以一种阔达的姿态来面对这些年来的坎坷遭遇。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猜你喜欢:

与“苏轼念奴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相关的热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