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刘禅 刘禅的性格特点
评价刘禅
世人都说刘禅是懦弱的、无能的人。其实不然,世人的如此偏见如此可笑。殊不知刘备是何人,能开创了蜀汉基业的又岂是泛泛之辈。他会将自己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交给一个无能的懦弱无能的人么?

刘禅
其实刘禅的才能都被后人所误解了。刘禅登基,对外交好吴国,对内让百姓休养生息,将军李邈在诸葛亮去世后上书含沙射影的说诸葛亮有对蜀汉有不轨之心,想以此讨好刘禅,谁知刘禅勃然大怒,下令将李邈处死,因为他知道诸葛亮可能能力还有所欠缺,但是对蜀汉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这里可以看出刘禅的识人之能,一个无能的人不会有这样的才能的。
还有一件事更为体现刘禅识人用人的能力,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就废除了丞相制度,然后任命了蒋琬做大司马,主管行政方面的事情,还监管军事。随即有任命费祎为大将军,主管军事方面的事情,监管行政。这就是将原本丞相的权利一分为二,而且两人所主管的事情都是对方所监管的,让他们两个人相互制约。还有蒋琬、费祎能与诸葛亮和董允被合称为“蜀汉四相”又岂是泛泛之辈,所以刘禅能慧眼识人。试想,能做出这样一种政治安排的人难道会是庸劣之主吗?
其实刘禅只是一个文学与史学的牺牲品,为了神化一个人,就要减少他的错误,提高他的才能,甚至于还要将其本身的错误推给其他人。很不幸的,我们的后主刘禅就成了神化诸葛亮的牺牲品。
刘禅昏庸吗
刘禅并不昏庸。后人认为刘禅是软弱无能的昏庸君主,有两个很大的原因,一是邓艾兵临城下之时,刘禅没有率领士兵做抵抗,而是接纳了谯周投降的建议,直接导致了蜀汉的灭亡。二是司马昭在宴中演奏蜀中乐曲时,刘禅没有一丝的伤心,还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也。

刘禅
刘禅十七岁登基为帝,刘备在遗诏之中,嘱咐他诸事都要和诸葛亮讨论,无论政事大小,都要听从诸葛亮的决策。在当时,他实际就是一个傀儡皇帝,手中并无实权。诸葛亮曾经夸他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诸葛亮的形象历来是光明磊落的,所以他不会奉承迎合刘备来说违心之语,由此可见刘禅是聪慧的。所谓“大智若愚”,诠释的最完美的就是他了。若他不聪慧,真有那么昏庸,他如何在帝位达42年;若他不装聋作哑几十年,怎么会有一个平和安祥的蜀汉。诸葛亮在建兴十二年就去世了,剩下30年的君王之路都是刘禅一人走过来的。若真没本事,昏庸无道如何在那么动乱的三国生活下来,怎么在君位之上安安当当地坐着,又怎样让蜀汉百姓生活地安宁。
刘禅的投降与“乐不思蜀”,恰好说明了他胸中有丘壑,心里有百姓。大军进犯,失败是必然的,作为一国君主,并不是只要自己英勇就好,他身上还承担着千千万万的蜀汉百姓的生命,如果不投降,蜀汉必将血流成河。而在司马昭的问话之时,若他表现一丝伤感,必会引起司马昭的戒备,后果不知会怎样。刘禅并不昏庸,反之他聪慧,是真正的心有百姓。只是他生于乱世,身为帝王,手中却无实权,一切只能归于无奈。
刘禅无能
纵观历史,刘禅任蜀汉皇帝共有四十一年,这是三国时期所有帝王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刘禅作为一个扶不起的阿斗的形象,他软弱无能,甚至被认为是弱智,低能儿,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一个弱智的人能在诸葛亮死后在贤臣的辅佐下做了三十年的皇帝?刘禅被认为是无能的人,实在是个千古奇冤。

刘禅
殊不知,刘禅的父亲昭烈帝刘备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工于心计的高手了,刘备虽然文才不行,但是刘备的演技却是一流:他特别能掩饰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喜怒不形于色;而需要时,又说哭就能哭出来。这个在《三国演义》中多处都有体现。
在《三国志》中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还有写到关于诸葛亮夸奖刘禅的话,以诸葛亮的为人想必不是阿谀奉承的人,刘备呢,也颇有知人之明,所以由此可见刘禅绝对不是什么弱智无能之人。其实,刘禅之所以看起来无能,无非是因为有了一个无人能及的父亲刘备,他开创了一个属于刘姓的蜀汉时代,文有诸葛安天下,武有五虎定乾坤。这样一个算的上是非常强大的帝国,刘禅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他的表现全然被其父亲和一种将领的杰出表现所掩盖,即使最美的鲜花也需要绿叶来陪衬,所以我们的后主很不幸成为了绿叶。
刘备在世,刘禅作为太子,他不能出入沙场博取功名。刘备去世,刘禅登基称帝,又被控制欲强烈的相父诸葛孔明把持了蜀国所有的力量,从种种方面而来,一直没有刘禅发挥的地方,所以世人都认为刘禅是无能的,是扶不起的阿斗。
刘禅的性格特点
刘禅的性格应该是单纯,懦弱无能和毫无责任感的乐观。说他的单纯,这一点从宠信黄皓就可以看出了。黄皓能被刘禅所喜爱,能取得刘禅的欢心,无非是他善投其所好,他对刘禅的百依百顺,让刘禅有一种做皇帝的满足与快乐。

刘禅
开始,黄皓是对刘禅百依百顺,言听计从的,可是当黄皓的势力愈发强大后,两人原本相处的地位也发生了转变,现在的刘禅随着对黄皓越来越信任后,黄皓说什么,刘禅就信什么。以至于在魏军进攻蜀国时,听了黄皓的话把姜维反映的情况和建议搁置一边,没有告诉别的大臣,自己却仍然在花天酒地,以至于最后终迎来了亡国的命运,由此不得不说刘禅的单纯与无能了。
在蜀汉灭亡后,刘禅投降于魏国。他被迁到魏国的都城洛阳生活在一次司马昭的宴会上,司马昭问他有没有思念过蜀国,刘禅就因为在洛阳生活的很快乐,不假思索的给了司马昭回答:这里我很快乐,为什么要思念蜀国呢?
如此没有责任心,毫无责任感,他仅因为贪图自己的享乐就抛弃了自己父亲千辛万苦创下来的、他的相父诸葛孔明为之呕心沥血的基业于不顾,那一句乐不思蜀,是要有怎样冷酷无情的心肠才能说得出口啊,国破家亡,作为一个王国的君主,竟然沉溺于玩乐连复国都忘记了,这是何等懦弱无能的君主,又是何等没有责任感,没有上进之心的君主啊。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