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白居易的爱情 白居易养儿不易
白居易作品
白居易是唐代比较有名的一个诗人。他一生著作无数,著名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白居易作品包括《琵琶行》、《长恨歌》等等,这些作品都非常有名,被后世之人世世代代延传下来。而对于白居易的作品,很多人小时候就有一些接触。

白居易雕像
白居易作品大多以民间题材为主线,反映当时时代一些主流现象。在他的作品里面,他用较为朴实的手法,来描写这个社会的风情。他的作品大多数人都能看懂,而这个正是白居易本人要的效果。他希望通过他的作品,来唤醒民众内心善良友好的一面。同时白居易还希望执政者们能够通过他的作品,来了解人民心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由此才会使社会更加进步,使时代更加开放开明。
在唐朝那个时代,白居易的作品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因为当时虽然人们比较开放,可是腐败制度处处皆有。白居易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会在他的作品中深刻地体现出这些。而对于当时的民众而言,他们也需要这样的人来向执政者反映他们真实的需求。这样的道路无疑是受到阻碍的,这条路并不好走,而且注定是孤独的。可贵的是,白居易并没有放弃。像《秦中吟》、《卖炭翁》这些,这些都是白居易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白居易在当年迫于很大的压力才写出来的。所以,白居易的作品多是反映民众的生活,体现人民最真实的需求。
白居易诗歌特点
白居易的一首《与元九书》,体现出白居易诗歌特点。白居易的诗歌保持着为时为事的创作原则,把诗歌与人民生活、政治相结合,在内容上要求讽喻美刺,反应百姓生活的疾苦,在功能上强调诗歌教化作用。诗人追求真诚去伪,在诗中阐释了形式与内容的联系,论述了文学和现实的关系。

白居易雕像
白诗中又以主题集中突出为特色的讽喻诗为主。诗人追求诗歌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会选取最典型的一件事,围绕一个主题来写。白诗大多数是叙述诗歌。诗人巧妙地结合叙述和议论于一体。
白居易诗歌特点还表现在叙述上,在叙述时,白居易常常发表议论来评价自己叙述的事情,借此表达自己的志气。在刻画人物方面,诗人善于捕捉人物特征,运用白描的写作方法,刻画出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一个生动的故事。讽喻诗的艺术特点还在于诗歌中的对比强烈,用词质朴,语言浅显,通俗易懂,生动自然。
诗中常常可以看见民间俗语、口语,很少出现古典和古奥的词句。其次白诗中的感伤诗歌也有其不同的艺术特点。诗人通过感伤的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怀,兼用写实和抒情。
诗歌的节奏变化很快。白居易运用通过视觉听觉从色彩和声音等方面勾勒出一幅画面,借用景物来烘托氛围。白诗诗风晓畅通俗,用词精炼准确。诗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写出新颖的比喻。
白居易爱情
人们在关注诗人的文化成就之外,还很关心诗人的情感生活,从古至今才子佳人的结合总会被作为一段佳话流传,像大诗人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微因与陆小曼三个女人之间的感情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白居易也不例外,诗人在创作的同时他的爱情之路也让人好奇,尤其是我们认为的才子大多风流倜傥,感情之路肯定丰富异常。

白居易铜像
史料中记载白居易爱情有那么几段,最纯美的那一段恋情莫过于和初恋情人湘灵的相处。初恋总是美好而残酷的,湘灵与白居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人经过多年相处,坠入爱河,感情深厚。然而造化弄人,封建社会乃至现今社会中,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白居易不是官宦之家但是比起湘灵也算大户了,出身农户的湘灵虽与白居易两情相悦,却跨不过封建礼教那道门槛。门不当户不对,加上白母的坚决反对,湘灵最终也没能成为白夫人。
白居易爱情代表了大多数封建社会青年男女的情感,诗人在成婚之后依旧写诗思念湘灵,可以看出这一段感情在他心中的重要,后面白居易几次向母亲恳求要和湘灵成婚,奈何总是被拒绝。悲痛之下白居易坚决抗婚,除了湘灵拒不求娶其他女子,无奈之下在三十七岁时白母以死相逼才娶妻,放到现在这个年纪也是大龄青年了,更何况是在寿命短暂的古代呢。
门当户对的观点一直延续至今,虽然不能以偏概全,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生活习惯和观点的不同有时候确实会影响婚姻,大诗人白居易爱情之路尚且如此,何况一般百姓。
白居易养孩真辛苦
盛唐诗人白居易一生仕途不顺,爱情之路也很坎坷,在与初恋湘灵分离后,一心抗婚的白居易最终被母亲以死相逼娶了同事的妹妹为妻,那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大龄青年的白居易养孩真辛苦。

白居易图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龄青年白居易好不容易娶妻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养育儿女,命途多舛的诗人在儿女这一关上也不顺利,结婚一年之后妻子生了一个女儿,人到中年的白居易见到女儿很是高兴,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十分宠爱这个孩子,不幸的是大女儿三岁时夭折了,这对于白居易夫妇来说打击十分大,悲伤的诗人还特别作诗《念金銮子二首》表达悲痛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他渴望后继有人的愿望。古人的观念很是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贯穿了几千年,白居易也是这样,经过漫长的六年后,迎来了第二个孩子阿罗,二女儿的到来暂时抚平了丧女之痛,白居易养育孩子的艰辛在之后又体现出来,小心翼翼的养育阿罗,但年事已高,怕等到孩子长大时自己已经白发苍苍。谁想到十几年后五十八岁的白居易和妻子生下了第三个孩子,男孩阿崔的到来给了白居易很大惊喜,但命运又一次和他开了玩笑,阿崔也早夭离去,绝望的白居易悲痛万分,好友刘禹锡还写信安慰他。
命运的安排给了白居易多次打击,白居易养孩真辛苦的感慨在他的诗作中也有体现,不管在什么年代,什么家庭,孩子的养育都是不容易的。
白居易被贬
中国古代历史上唐朝是最为繁荣的一个朝代,不管是军事还是经济都能称得上是发达,民风也十分开放,饱暖思淫欲,在富裕的生活条件下腐败的当权者慢慢产生了,晚唐时期的底层人民生活穷苦,倍受剥削和压榨。

白居易雕像
唐朝历史上出现很多伟大的诗人,一大部分诗人都对当权者的腐败感到气愤反感,纷纷作诗抒发情怀,而今我们能在许多诗词中看到诗人们用文字所表现的不满与愤慨,讽刺当权者的下场就是被罢免贬黜,白居易被贬也是这个原因。
被称为诗王的白居易初入仕途时因文采出众被皇帝赏识,然而和许多有才之士一样,白居易直言不讳,经常谏言引起皇帝不快,在母亲观花坠井去世后白居易被贬至江州,一年后回到长安重获重用。政治上的交锋没有让他退缩,回到长安后的白居易继续上书,不被采纳后又一次去了外地任职,来到杭州,虽然在官场上不顺利,在就任时依然以百姓为主,政绩卓著,然而后面的仕途道路也让他灰心,甚至立下遗嘱不准后人做官。
白居易被贬不是偶然,腐败的当权者令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为官清廉的他虽有心改变却无能为力,有限的民生工程不能从根源上解决贫穷的本质,好的建议不被采纳更让白居易对官场失望,是以最后萌生了不让后代当官的想法,现在的白园故居,选择了苍翠的松柏之地,常绿的苍松伴随岁月的流逝,象征着诗人一生的耿直无畏。
白居易故居
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编和大家讨论了白居易是哪里人,文中介绍了白居易的出生地是河南,而且河南是大诗人最后的居住地,所以白居易故居就在河南洛阳。

白居易故居故居
今天河南洛阳已经将白居易故居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整个居所呈田字形分布,分为南北两区,除了白居易居室外还有仿唐建筑与文化乐园,充满古典韵味的文化馆吸引众多游人前去参观,不但可以观赏景致还能体验历史文化。
白居易故居的位置定在琵琶封顶,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并不是风水宝地,这和他隐居官场不无关系。仕途不顺加上朝廷腐败,他外放期间纵情山水,一边挂职一边游玩,本着对官场的失望他有意让后人觉醒,因此选择琵琶封顶作为宅院,立下遗嘱不让后人做官。也有人认为白居易只是单纯喜欢这里的风景,选择在此处定居,一边赏景一边作诗,远离尘嚣安心创作。诗人当时什么想法我们不得而知,白居易故居作为文化遗产成为后人瞻仰的地方,我们在品味诗歌的同时切身体会一下青山绿水带来的惬意,或许能和千百年前的诗人一样感受自然的美好。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为纪念诗人,后人特意在白居易故居中根据此诗修建草亭,成为整个故居中最有诗意的地方,白居易晚年远离官场醉心诗词,选择在山水之间定居,现在后人也不愿打扰他,按照诗人的意愿在故居的基础上建立纪念馆,品味诗人留下的诗词,漫步在诗人曾经走过的路上,寄情山水悼念古人。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