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字什么 曹丕的老师谋士是谁
曹丕字什么
曹丕基本信息数据来源 : 历史百科-曹丕
中文名曹丕
别名曹子桓
国籍/朝代三国
国号曹魏
职业皇帝,文学家,诗人
庙号高祖,世祖
民族汉族
出生地谯县(今安徽亳州)
谥号文皇帝
出生日期187年冬(丁卯年)
逝世日期226年(丙午年)6月29日
陵寝首阳陵
在位时间220年12月10日—226年6月29日
主要成就代汉称帝,建立曹魏,大破羌胡,平定河西,复通西域,繁荣建安文学,开文学批评之风代表作品《典论》《燕歌行》家庭成员曹操,甄姬,郭女王,曹叡曹丕字子桓,是曹操的长子,为卞皇后所生。曹丕兄弟姐妹众多,历史上有记载兄弟二十四个姐妹七个。其中,有所建树的当属曹植、曹冲和曹彰。
曹丕画像
古代取名取字需遵循礼制、恪守法度,取名和字的规矩比现今社会要复杂的多的多。如,三国时代的孙策、孙权兄弟,孙策为长子,字伯符,孙权为次子,字仲谋。这遵循的就是古代伯仲叔季的长幼次序。那么曹操也是称霸一方的儿子,曹丕又是长子,为什么没有遵从这个最基本的规则呢?
其实,取字遵从长幼次序主要是当时社会的上流士族才有资格这样做。曹操虽然争霸一方,但是曹家品阶低下,并不是士族出身。曹操也是“英雄不论出身”的忠实拥趸者,也没有承认自己是士族出身,所以在他儿子们的取字上并没有按照次序排列下去。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操早有称雄的野心,功名利禄早已不能满足他的野心,特别是看着汉朝逐渐衰落下去,身边烽烟四起,群雄逐鹿,他的思想意识里也在建立一个庞大的王朝。给自己器重的儿子取字,效仿的是文公、桓公,让自己的家族建立起一统天下的王朝。
不管是出自哪种原因,曹操在儿子们取字上还是费了一番心思的,对于自己宠爱的长子曹丕,在取字上也是青睐有加。无奈造化弄人,他一手建立的大魏天下,曹丕也无福消受。
曹丕的老师
曹操善收罗人才,曹丕也继承此风,曹丕身边的高明谋士数不胜数。曹操在考察太子人选时,曹丕的智囊团出了不少计谋。曹丕登上地位后,这些谋士也都得到了加官进爵。
曹丕剧照
曹丕的老师应该可以包括三位,司马懿,吴质和贾诩。
司马懿的先祖均为汉代重臣,自小聪慧大气,被传有非凡之才。司马懿最初假装生病,拒绝为曹谋事,后来曹操称霸一方,征召司马懿,遂入曹。曹操命司马懿辅佐太子。曹操对司马懿有防备之心,认为司马懿以后对曹氏有威胁,曹丕护之,加上司马懿自身刻意勤恳做事,曹操渐渐放下防备。曹丕被立为太子,一直到登上帝位,司马懿一直尽心辅佐,在蜀国六次讨伐曹魏的时候,司马懿多次击退蜀国入侵。。
贾诩被称为毒士,算无遗策,谋划能力强,精通兵法。前期多次易主,最早在董卓部下,接着到了张绣军里,后来跟随曹操。贾诩心知非曹操旧臣,从不主动展现自己。选择辅佐曹丕,被曹丕重用。在曹丕曹植争夺世子之位时,贾诩以废长立幼引来祸乱的故事,暗示曹操弃曹植,选曹丕。贾诩在外名声不好,曹丕并不介意,从不猜忌反而委以重任,封官加爵,可惜后来不听从贾诩建议,先治国再讨伐,以致两次征战吴国均失败而回。
吴质,生性放浪形骸,肆无忌惮。为曹丕出谋划策,计谋良多。在曹丕争夺继承权重颇有功劳。与后来被封诸侯,颇为显贵。
曹丕生性善于用人,能拉拢奇人异士为其谋权,这些谋士选择曹丕同样也是看重曹丕有登上皇位的能力。
曹丕的谋士
曹操儿子众多,且一个比一个优秀。要论武力,曹彰身居将军大位,膂力过人,善于骑射,要论才华,曹植才高打斗,成推举为建安七子之首。但是为何在选择太子的时候却在儿子们当中选了一个各方面跟兄弟们比起来都不是非常出色的儿子曹丕呢?要想理清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曹丕的谋士。
曹丕画像
在曹丕手下一共有四个得力的谋士,曹丕日常称他们四个为四友。正是因为有了这四位得力谋士的不断的运作,最终曹丕才能够在太子大位争夺战中脱颖而出。这四个人分别是朱铄、陈群和司马懿,以及吴质。朱铄和陈群,二人因为常年跟随者曹操的军队一起出征,所以在军事系统是也有一定的地位,跟很多执掌军事大权的大将军们都非常的熟悉。而司马懿和吴质二人,文章写得极好,会出主意,而且随机应变能力很强。在这四友的不断的运作出谋划策的情况下,曹丕一步步的获得了父亲曹操的喜爱,最终坐上了皇位。
因为曹操非常喜欢会写好文章的儿子,所以曹植刚开始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曹丕知道自己无法在文采上和曹植相比,所以就在吴质的建议下,不拼文采,以自己的真情打动了曹操;在曹操大军出征的时候,曹植写了一篇美文,大受曹操的赞赏,曹丕则痛哭流涕,希望曹操平安归来。
就是因为曹丕谋士的各种建议以及谋划,最终曹丕才能够在众兄弟中脱颖而出。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