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生平介绍 孔子过而不式的故事的简介

正在使用人数

孔子的生平孔子基本信息数据来源:历史百科-孔子中文名孔丘别名孔子,尼父,孔夫子国籍/朝代春秋战国国号鲁国职业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民族华夏族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尊号孔圣人,大成至圣先师出生日期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逝世日期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信仰儒家思想主。

小知识:孔子的生平介绍 孔子过而不式的故事

孔子的生平介绍 孔子过而不式的故事

时间:2016-03-12 02:31    来源: 我爱IT技术网    编辑:佚名

孔子的生平

孔子基本信息数据来源 : 历史百科-孔子

中文名孔丘

别名孔子,尼父,孔夫子

国籍/朝代春秋战国

国号鲁国

职业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民族华夏族

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尊号孔圣人,大成至圣先师

出生日期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信仰儒家思想

主要成就开创儒学,编纂《春秋》,修订《六经》,创办私学

代表作品《六经》《春秋》

家庭成员防叔,伯夏,叔梁纥,孔鲤,颜徵在,亓官氏

孔子(公元前551年,即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79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名孔丘,字仲尼。庚戌年戊子月庚子日甲申时,孔子出生于春秋末期的鲁国陬邑,也就是当今的山东省曲阜市。他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集大成者,是儒家学派思想的始祖。孔子是从宋国逃出来的殷遗贵族的后裔,宋国夏邑是其祖籍,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市。

孔子雕像

孔子雕像

孔子自小过着清贫的生活。三岁时,父亲就离开人世。母亲颜氏就带着他离开出生地尼山,来到阙里。生活拮据的他,做过许多工作来补贴家用。虽然经济上困难,但也抵挡不了孔子对求学的热情。孔子聪明早慧,对知识非常的渴求,经常去拜访各位名师,请他们指教,向他们学习。

17岁时,孔子的母亲颜氏离开人世。孔子多方打听才将父母亲合葬在一起。19岁时,给贵族担任职事,管理东西。不久,迎娶了亓官氏,后一年便有了第一个儿子孔鲤。23岁,孔子开始招收徒弟,在民间进行讲学,开设了私人讲学之风,提出了因材施教等教育方法。还到各国去周游讲学,推广“仁”“礼”的思想,传播教育文化,开创了儒家思想。除此之外,曾担任国家官职,与权贵斗争;虽然多次遭遇艰险,但还是有幸的存活下来。

晚年被接回鲁国,虽未得到重用,但在期间,他专心编著了《春秋》等书籍。73岁逝世,死后葬在了泗水。他多姿多彩的传奇一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孔子生活在什么时期

孔子(公元前551年,即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79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名孔丘,字仲尼。在庚戌年戊子月庚子日的甲申时,孔子出生在春秋末期的鲁国陬邑,也就是当今的山东省曲阜市。他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集大成者,是儒家学派思想的始祖。孔子是殷遗贵族的后裔,早前,他的祖先从宋国出逃,因此宋国夏邑是其祖籍,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夏邑县。

孔子图片

孔子照片

春秋时期,西周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瓦解,社会动荡不安,战乱纷争。在这艰苦的社会政治生活环境下,孔子曾担任官职,与鲁国、贵族势力进行斗争角逐,以缓和阶级之间的矛盾;体恤百姓,爱民如子,主张以德仁治国,希望恢复西周的秩序。在这政治、经济制度崩盘的国家,孔子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辛。但他勤奋好学,虚心请教各位名师,一生周游列国,致力于游徒讲学,推行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其教育思想的成就为: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及精神,还倡导“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技巧等,历史上第一个开设私人讲学风气;政治思想上,提出了“礼”,开创“仁”的学说。

孔子死后,历代皇帝为表尊崇不断地追谥。至今为止,孔子的思想学说已经成为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影响源远流长。后世均尊称孔子为圣人。

孔子哪国人

在如今重视传统文化的社会,各个国家对历史名人都很拥戴,就好像韩国人把屈原弄过去成为自己的,甚至把端午节也认定是自己民族的,这种行为恬不知耻。谁都知道,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他对于我们古代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可恶的韩国人还想把孔子搬走,贴上他们韩国人的标志,却不知道,孔子早早打上了中国的烙印,他是春秋时期的历史人物,是地道的鲁国人。

周游各国的孔子

周游各国的孔子

虽然孔子的国籍已经很清楚,但是对此的争论依旧不休。更为可笑的是,孔子在中国,常常遭到我们恶意的批斗,在文革时期就被提出要打倒,而到了韩国,韩国人对他是普遍的尊敬。可见,在几十年前,我们就已经缺失了文化的根,与传统文化很难相联系,把孔子都给拱手让给了韩国,让他们将其奉若至宝。

在1934年,那时候还处于民间时期,出现了一本杂志叫《论语》,其中就有一篇文章就是论《孔子的国籍》,我们不管它的作者是谁,只知道文章上提到。在80多年前的日本,有个名叫广田弘毅的人,他每天都离不开论语,在出任日本的首相之后,常以论语作为自己的口头禅。

不仅仅是日本,连德国都要来掺这一脚,龚特作为德国的专家,认定孔子是北种人,而具体的论述不详。可见德国的孔子说,这只不过是一个笑谈罢了,虽然德国还建立过一所孔子庙,这样看来,谁又能说孔子当年没有到过海外游玩呢。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想,孔子是和国籍其实并不重要了,只知道他对世界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因此哪个国家都想把孔子占为己有,可以谅解。

孔子被称为什么

孔子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其程度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说孔子是第二,那么没有就没有人敢排第一,但是这种自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观念,在文革时期受到抨击,对他的称呼存有疑虑,不知是圣人还是孔老二,展开了激烈的探讨。

圣人孔子

圣人孔子

在中国封建社会,对孔子的态度就好像是一场运动的指向标,决定着这场运动是何种态度。作为恒久不衰的孔子,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人物,却在文革时期,这个象征性到了最低点。之前几乎所有人都将其奉为圣人,现如今成了丧家犬。

孔子可是中国文化的底线,但是依旧有人抨击他,那么中国文化又还有什么不能受到冲击的呢。“打倒孔家店”这样的字眼,不断地充斥在我们的眼中,并且从未断过。文革的确是成功了,使人们不在这么痴迷于孔子,并把他提倡的仁义观念都当成粪土,至少现在的人也对此半信半疑。这假如让当初那些尊孔的人看到,可谓是比毁天灭地还吃惊。

孔子出生的年代,谁都知道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而孔子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那就是克己复礼。他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维护周礼,使当时国家出现一个约束,而不是肆意的征讨。他用诗书礼乐当成当时文化的底线,这也是最高标准,至少如今的人,又有多少个可以达到这种标准呢,这我们就无从而知。

孔子所提出的这个文明,其实很简单,在他的眼里,所有人都可以是圣人,圣人不是最高的标准,而是一个修养的过程,无论贵贱,都可以达到这种高度。这就意味是孔子认为的社会是众人平等?那就错了,他依旧认为贵族拥有特权,但这丝毫不影响其观点本质,毕竟人人都可以向往文明。

孔子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都被尊为孔圣人,是有一定的价值的,我们也无须去怀疑其价值。至少我们得意识到,这个社会还是需要孔子,没有孔子,中国文化的复兴至少还要延后几年,甚至更久,社会的局面也许会更为混乱不堪。

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是个怎么样的人,历史上儒生都将孔子看作是极其伟大的圣人,对孔子的言行都极为推崇,就好比西方人信奉上帝那般信仰孔子。的确,孔子在各方面的成就之大足以被世人尊称一声圣人,然而其实孔子也是一个人,他也会有犯错,也有不足之处。

2010版《孔子》剧照

2010版《孔子》孔子剧照

孔子是历史上著名的伟大人物,在思想、教育等各方面的成就都无比巨大。他为实现政治理想坚持游历各国十余年,即使碰壁,即使多次差点丧命,他也不曾放弃他的政治理想,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个坚持、乐观、积极向上的人;他主张与人为善、热心助人的人生观,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热心的人。他曾拜师于与他学识相差不远的老子为师,多次不远千里问礼于老子,据传他还曾拜七岁儿童为师,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个热爱学习、虚心向学的人。

孔子优点无数,但其实他也有缺点。孔子不光彩的身世与少年时期上门去鲁国一贵族府上讨吃喝却被轰出府的受辱经历使他有了自卑感,而他的自卑感使得孔子在他爬上高位后用杀人的手段来巩固地位时变得专横、独断;从孔子问礼于老子后辞行时,老子赠给他的几句忠言中,也可以看出孔子喜好揭穿别人的缺点,为人有点自我的缺点;从历史记载中孔子繁复奢华的生活方式中可以看出孔子其实比较虚荣,比较看重别人对他的看法。

虽然孔子的缺点有不少,但是那掩盖不了他的优点、他的成就,总而言之,孔子担得起圣人这个尊称。

孔子过而不式

孔子一生的贡献巨大,关于他的故事也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了下来。“孔子过而不式”是选自与《韩诗外传》中的一篇文章,他的主要内容讲述了孔子一些的事迹。

中华儒师

中华儒师

“孔子过而不式”这则故事讲得是当时,楚国讨伐攻打陈国,结果陈国战败,楚国占领了陈国。那时陈国的西门被打坏,于是就让投降的陈国百姓来修缮。孔子刚好经过这里没有对人们行式礼,于是他的徒弟子贡就问孔子说:“根据《礼记》记载上说,遇到三人就应该下车,遇到两人就应该行式礼。现在陈国修城门的人很多,您却不做式礼,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自己的国家灭亡了都不知道,这是不聪明的行为;知道了却又不反抗,这是不忠于国家的表现;现在国家灭亡了自己不去殉死,说明他们没有这样的勇气。现在,眼下修城门的人虽然有很多,却没有一个能做到我说的其中一点的,所以我不会对他们行礼。”

从这篇小故事就可以看得出,孔子不对这些不聪明、不忠于国家、不勇敢的人们行礼,说明了他对于自己民族和国家非常的重视,有自己是非道德观,而不是不拘泥于礼法.他用自己不用行礼的方式告诉他的弟子以及后人,一个人如果不能忠于自己的国家,没有自己的气节或者也并不能勇敢的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抗争,是不值得尊重的,也就是教育弟子及后人,要做忠于国家、有气节的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猜你喜欢:

与“孔子的生平介绍 孔子过而不式的故事”相关的热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