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建国方略 孙中山指定的接班人是谁
孙中山建国方略
孙中山基本信息数据来源 : 历史百科-孙中山
中文名孙中山别名孙文,逸仙,载之、日新,中山樵,帝象外文名【其他语言】Sun Yat-sen国籍/朝代中国职业革命家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今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尊号国父,革命先行者等出生日期1866年11月12日逝世日期1925年3月12日陵寝南京紫金山中山陵信仰基督教主要成就成立中国同盟会,建立共和体制,建立中国国民党,创建黄埔军校,中山大学,领导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代表作品《民权初步》《孙文学说》《三民主义》《实业计划》 等家庭成员孙达成,杨可卿,卢慕贞,大月薰,陈粹芬,宋庆龄,孙科,孙娫,孙婉,宫川富美子《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在1917年到1919年期间创作和出版的著作,共三本先后分别为:《民权初步》、《实业计划》和《孙文学说》,是他关于建国的构想和理论的系统阐述。2014年三联书社出版孙中山《建国方略》一书。

孙中山《建国方略》封面
全书仍然是这三部分组成,不过将第一和第三部分的顺序来了个对调,另外又收录了另外三篇孙中山的历史文献,包括他的遗嘱。《孙文学说》又名“心理建设”,共八章,他认为国民的心理建设其实是“知难行易”的,不是不作为而是不知道,所以想要建设中华民国首先要理论和学说,这就是孙中山写这本书的原因。
《实业计划》又名“物质建设”,论述的就是孙中山关于中华民国经济建设的构想和规划,共有六个计划,包括引进外资,包括建设北方、东方和南方三座大港,包括建设十万公里的铁路线,包括发展农业、矿业等,计划宏伟但不是空话大话,而是具体而详细的。《民权初步》又名“社会建设”,内容是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方面,基本上是政府组织的架构和运行方式,比如结会、动议、修正案等。
孙中山《建国方略》一书通过三个部分的论述,从思想到经济到政治,基本上是构成了一整个国家建设的蓝图。虽然不是像三民主义之类的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但可以称得上是他关于政治和建设的思想的集大成的著作。
孙中山没指定接班人
一般人认为蒋介石是孙中山的接班人,他也曾经以“总理惟一的接班人”自居。但其实不是,更准确的说法是,孙中山没指定接班人。

汪精卫照片
据说孙中山死前呼喊了两个人的名字,前者是宋庆龄,他的妻子,后者是汪精卫,他的手下,根本没有蒋介石的名字。而且,当时蒋介石在广州建立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中的地位是极低的,不是政府委员。他在国民党党内的地位也不高,连候补委员都不是。所以蒋介石不是孙中山的接班人。
到死,孙中山也没指定接班人,这其实才是他对民主的体现。无论是中华民国的政府,还是国民党,都是实行民主的,总统、主席或者领袖都应该是民主选举产生。而指定接班人这一行为完全没有民主可言,反而更是像是封建王朝皇帝册封太子作为皇位继承人的做法。所以一生坚持民主的孙中山,自然不可能指定接班人。
孙中山死前是国民党的总理,所以一定要说接班人的话那就应该是下一任国民党的领袖。孙中山死后,国民党内部派系,可以成为领袖的有三人: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相对而言,汪精卫更像是孙中山的接班人,尤其是他后来还成为广东国民政府的主席以及军委主席,就地位而言在国民党内是最高的。只不过后来汪精卫做了汉奸,而掌握军权的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迅速上位,成为了国民党的领袖。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