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的简介 张国焘的结局如何
张国焘简介
张国焘基本信息数据来源 : 历史百科-张国焘
中文名张国焘别名张特立,张彪,凯音,天师,国焘外文名【其他语言】阿莫索夫国籍/朝代中国职业领导人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西萍乡上栗出生日期1897年11月26日(丁酉年)逝世日期1979年12月3日(己未年)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领导学生运动,组织政治局,军委,组织红四方面军代表作品《我的回忆》家庭成员杨子烈,张国庶提到张国焘简介,那么就不得不提他的演讲经历。张国焘,1897年出生在江西,早年参加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张国焘早期照片
1914年,张国焘通过不懈的努力考进了北京大学,1919年,他在五四运动中成为了学生代表,之后他经常到各个地方去演讲,发动工人群众,为日后的工人运动打下了基础。他积极参加工人运动,1920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后来在1921年,张国焘出席并且主持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并且成为了中央局的成员,后来他又担任了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还有《劳动周刊》的主编的职务,之后又组织和领到了工人运动。
1923年,他领导了铁路工人大罢工,1924年,他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候补委员。1925年,张国焘被评选为中央局的委员和工农部的主任。1926年,他担任中共湖北区委书记。1928年,他前往苏联参加了中共六大。同年,张国焘在六届一中全会之后他又作为代表留在了莫斯科。1938年,张国焘加入了国民党,1948年,他创办了一份周刊。1958年,他及其家眷移民去了加拿大,后来他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写下了《我的回忆》一书,记述了共产党的发展历史。
1979年,张国焘在加拿大的一家养老院被冻死,他的后人因为无力承担丧葬费用将他葬在了多伦多的一处墓地,与一位洋人公用一个墓碑。因为一些原因,他死后也没能回到家乡。
通过张国焘简介可以看出他一生都在为了抗日做斗争,虽然晚年凄惨,但是也算是比较有价值的一生。
张国焘子女
张国焘1987年出生在江西,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成为学生领袖,1921年加入中共早期组织,成为了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后来结识了同年加入共产党的杨子烈,两人日久生情,并且在1924年两人结婚。张国焘子女一共有三个,分别是张海威、张湘楚和张渝川。

晚年张国焘与儿女合照
长子张海威,毕业于加拿大的一所名牌大学,大学毕业后一直留在多伦多的一所大学里担任数学老师,后来他定居在加拿大,并且在此结婚生子。1968年,张国焘夫妇曾经因为走投无路便去投奔了远在加拿大的大儿子张海威,但是后来因为张海威的收入微薄支撑不了一家老少几口人的日常生活,于是张国焘夫妇二人便住进了多伦多的一家免费的养老院里。
二儿子张湘楚,先是广州的一所医院学习,后来又去了美国,毕业于纽约的一所高校的医学专业,毕业后便一直留在了纽约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医生。
三儿子张渝川,毕业于多伦多的一所著名的学校,毕业之后留在了多伦多的一家公司,成为了一名工程师。
张国焘从政期间并没有收敛钱财,也算不得是富有,他的儿子们也不是很富有,但是据说,张国焘的这三个儿子都非常争气,他们虽然涉及的领域不同也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一直努力的工作着并且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张国焘子女虽然在经济上不富裕,但是他们在各自领域所作出的成就却值得人敬佩。
张国焘的结局
张国焘1897年出生在江西,1916年考进了北京大学,1919由于在五四运动中表现积极,被评选为学生领袖,后来一直在各处演讲,宣传五四运动,为后来的工人运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的一生可谓是非常传奇,那么张国焘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呢?

张国焘晚年照片
张国焘的结局算不上好,他是在养老院去世的,那么他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地步呢?
1921年,他加入了早期的中共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38年,他离开共产党组织,加入了国民党。1948年他创立了《创进》周刊。说到张国焘的结局,就是在1948年,蒋介石失败,许多国民党的人士逃往台湾,张国焘于是匆匆忙忙的停办了周刊,带着全家老小一起逃到了台北,他们在台北逃往数日才找到了一所房子安定下来。后来他所租的房子被强行征走,不得已,一家人只能离开台湾,去了香港。
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张国焘为了补贴家用,于是开始炒黄金,但是他却没想到这次让他赔的惨不忍睹,后来接二连三的事情,使本来就困窘不堪的张国焘一家收到打击,后来应美国政府的要求,写成《我的回忆录》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史。1968年的文化大革命波及到了香港,于是张国焘夫妇离开了香港前往加拿大投奔远在多伦多的大儿子张海威。后来因为大儿子一家入不敷出,于是住进了多伦多的一家免费的养老院当中,1979年,张国焘去世在养老院,他的墓地被建在多伦多的一处公墓中。直到他去世也一直没能回到故乡。
张国焘墓
在加拿大多伦多的一处公墓内,在路旁两棵松树中间的位置,树立着一块墓碑,那便是张国焘和他的妻子的墓地。

张国焘墓
曾经在墓碑的正面刻着的“张公国焘墓”现在却变成了“Black夫妇”而原来刻着的文字却出现在了墓碑的后面。一块墓碑两用很少见,但是当时因为穷困,张国焘的家人无力承担丧葬费用,于是便与一位洋人公用了一块墓碑,墓碑上面除了张国焘和妻子的姓名,其余的都是用英文书写的。
但是也有人说,这块两人合葬的墓碑并不是原来的墓碑,真正的墓碑是在距离这块墓碑七米以外的一块小墓碑,立碑人是一位牧师,这也符合了张国焘晚年接受洗礼的事实。张国焘,1897年出生在江西,1916年进入北京大学读书,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是一位学生领袖。他于1920年参加了位于北京的早起共产党,是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后来他积极参与革命,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人物。南昌起义失败后,张国焘被中央委员会开除,后来一直负责开展地方工作,1938年,他投靠了国民党,担任国民党江西救济署署长。1948年他创办了《创进》周刊,1968年移民去了加拿大,1979年他冻死在了加拿大多伦多的一家养老院,享年82岁。因为一些政治原因,张国焘死后也没能回到家乡,只能葬在异国他乡,他的孩子将他葬在了多伦多的一处墓地。
张国焘墓只有简单的一块墓碑得以纪念,但是他的精神依旧被后世人铭记。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