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是哪个朝代的 魏征的夫人是谁
魏征是哪个朝代的
魏征基本信息数据来源 : 历史百科-魏征
中文名魏征,魏徵别名魏玄成,魏百策,羊鼻公国籍/朝代唐朝职业政治家,宰相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北巨鹿县(一说晋州,一说馆陶)谥号文贞出生日期西元580年逝世日期西元643年2月11日爵位郑国公主要成就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代表作品《隋书·序论》和梁,陈,齐各书的《总论》《次礼记》《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家庭成员魏钊,魏琬,河东裴氏,魏叔玉,魏叔瑜,魏叔琬,魏叔璘,魏氏魏征是唐朝人,唐朝因为第一个皇帝李渊为“唐国公”而定国号为唐。唐朝的前一个朝代是隋朝,后来李渊起兵,灭隋建唐。

魏征塑像
唐朝的第二个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曾和其兄长太子李建成争夺皇位。后来“玄武门之变”,李渊禅位,李世民登上帝王宝座。魏征便是李世民时代的人。魏征为人正直,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尊重。李世民的皇后长孙也很尊重他。
开平元年,也就是公元九零七年,唐哀帝李柷被后梁太祖朱温废掉,自此唐朝二百八十九年的统治宣告结束,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朝代,官制是三省六部,用科举选拔官员。唐朝公主下嫁的很多,对外交往很多,各国使臣都向唐朝皇帝朝拜。
唐朝使用的货币是开元通宝,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很出名。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伟、王昌龄、李贺、韩愈等,还分为边塞诗、战乱诗、田园诗等。唐代画家有“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画中有诗”的翩翩君子王维,擅长画人物的阎立本等。
唐代的楷书笔墨浓厚,“颜筋柳骨”,“颠张醉素”。在盛唐时期,玄奘还曾西行,《大唐西域记》记载各地风土人情,鉴真东渡,传播宣扬佛法。药王孙思邈费尽心血写了《千金方》,大唐还遗留下来最早的雕版印刷《金刚经》。
一代良臣魏征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名臣魏征就像是历史长河里沉淀的钻石,经过时间的冲刷磨洗,越发显出其宝石璀璨光芒。后人时常怀念和景仰。

魏征画像
魏征以敢言直谏著称,被历代封建君主推崇,而实际上魏征并不是愚忠之臣,而是一位深得百姓爱戴的成就明君盛世的良臣。
魏征生于燕赵,家道中落,很早就出家成为道士,深知隋朝动荡百姓离乱之苦,心中早有为民为国安定盛世而奋斗的志向,曾换过五个谋主,早期为太子建成谋士,有献计太子及早对李世民下手,太子未采纳,李世民玄武门动乱之后,李世民问罪魏征仍直言不畏,被李世民赞赏,唐太宗有容人之心,用人之明,启用魏征为谏臣。这也是历史的需要驱动。玄武门变乱,魏征的存在既证明李世民的明君宽容,洗净其弑兄夺权的污名,也更好的证明了李世民用人之明。
贞观二年,许多地方出现蝗虫灾害,有地方县令用官粮救荒,唐太宗知道后大怒下令处死,魏征三次抗昭反驳,认为情有可原,罪不至死,贞观三年,魏征有谏言朝廷出尔反尔,拒绝签字,直言不少治国之计,贞观中期频上四疏,以陈得失,直谏唐太子勿忘本忘危牢记隋亡教训。
同时从贞观初年就始还主理编制了一本资政大典《群书治要》,而且还开始了《隋书》史籍的编纂。魏征呕心沥血,崇尚俭朴戒奢,死后其妻子穿着粗布衣服,认为魏征拒绝奢华厚葬谢绝了唐太宗赏赐的一品礼仪。
魏征夫人
魏征,唐初优秀的政治家,思想家。他之所以被世人熟知并千秋敬仰,是因为他常常直言不讳,直指当朝皇帝唐太宗的各种不是。

魏征故里
常言道: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会有一个女人。魏征常常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仗义执言,他的背后是否有一个同样不畏权贵的女人呢?
答案是肯定的。魏征夫人姓裴,河东人,人称河东裴氏。裴氏家族在历史上颇负盛名,历朝历代,达官贵人层出不穷。所以魏征夫人从小家教甚好,知书达理,琴棋书画皆通。
难能可贵的是,魏征夫人和魏征一样,不屈权贵,敢做敢说。这其中有个有趣的小故事:话说魏征数次谏言,让朝政十分有序。李世民想赏赐魏征,可是魏征不是爱财图利之人,思来想去,李世民打算赏赐魏征一名小妾。
谁知魏征听后,面如土色,连连拒绝。
李世民大怒:朕要赏赐与你,又不是治罪,为何拒绝?
魏征说:臣已有家室,实在无需再娶。
李世民不解:朝上文武百官,哪个不是三妻四妾?
魏征说:陛下稍安勿躁,等臣请示过内人后再答复陛下。
几天后,李世民追问,魏征说夫人不允。
这让李世民很是奇怪,魏征这人朕都不怕,为何怕一女人?于是召魏征夫人裴氏入宫。
李世民问裴氏:朕要赐魏征女人,你为何不允?
裴氏答道:陛下有所不知,在家里,国事天下事是魏征说了算,家事却是小女说了算。陛下若是执意赐他小妾,小女便不愿苟活。
好个女子,来人,赐她毒酒。李世民招呼道。
谁知裴氏端起毒酒,面不改色,一饮而尽。满朝文武一篇哗然,魏征噗通一生哭倒在地。
李世民问裴氏:这毒酒滋味如何?
裴氏咂了咂,满脸疑惑:这酒怎么似老醋一般?
李世民哈哈大笑:朕不赐魏征小妾了,以后你也别吃醋了。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