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屠城 项羽和刘邦曾联手“屠城”
大家都记得历史上项羽有屠城记录,但是殊不知刘邦也屠过城,俩人还层级联手屠城。
项羽屠城

项羽屠城
项羽这个人独断专行,而且非常残暴,《史记》中共记载了项羽六次大屠杀,第一次前207年,项羽戴军攻打襄城,守军奋起抵抗,百姓也持中立态度,于是他进行了大肆的屠城。第二次,项羽和刘邦共同攻打城阳,又一次采取屠城的方式来打扫战场。第三次在新安进行屠城,第四次在咸阳,杀戮平民无数,采取杀光抢光烧光的政策。第五次破齐大屠杀,大劫掠大烧杀。第六次外黄大屠杀,幸亏一个少年的厉害说辞,才让项羽放弃。这些,都是战胜之后的屠杀,骇人听闻!在项羽的大肆屠城下,各地人口锐减,普天之下一片荒凉。
太史公也对项羽的残暴感到震惊:“羽岂舜帝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嗟彼盖代,卒为凶竖!”。
项羽和刘邦曾联手屠城

影视剧中的刘邦和项羽
项羽的屠城一事,一直被后人谩骂,但是当初不止项羽在屠城,《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屠之。”这句话告诉我们,项羽和刘邦曾经联手屠城。
刘邦在和秦国斗争的过程中,有屠城的记录,一个是屠颖阳,还有就是屠武关,后来项羽乌江自杀后,各地都投降,只有鲁地不投,刘邦知道后,也想率大军进行屠城,但是最后,还是理智战胜了情感,没有付诸行动。
刘邦为何会改变屠城的想法?
刘邦战胜了项羽,自己已经是大功告成了,也马上要称帝了,为何要屠城来增加人民的怨气?屠城只好给自己建立大汉王朝带来麻烦。所以,刘邦就可以借题发挥了,当初项羽是鲁公,鲁地的百姓不愿投降也是情有可原,刘邦就赞扬鲁地的百姓,表扬他们的忠诚和气节。
直到刘邦将项羽的人头公示,鲁地的百姓才相信项羽死了,然后逐渐归顺刘邦。
所以说,为什么俩个人都屠过城,最后就刘邦成功而项羽失败呢?就是因为项羽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人都是一样的,都会有情绪,都有愤怒的时候,刘邦和项羽在情绪操控下屠城并不意外,但是刘邦在最后能用理智控制情绪,而项羽只有以为的暴躁,蛮横,试问,天下怎么可能归顺于他呢?
李清照的诗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说的是项羽,可是这样一个沾满血腥的杀戮者,不知道该叫做“人杰”还是“人魔”呢?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