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的画是什么风格 唐寅画作欣赏
唐寅的画
唐寅,明四家之一,被称为出现在明朝晚期的中国画坛奇才,留下众多画作,藏于世界各地多个博物馆中,他的遗世画作价格如今始终居高不下,更是在13年拍出七千多万的天价,可见其作品的艺术价值。
唐寅 画作
唐伯虎的画作极少有年份的标注,且画风多变几乎没有规律可循,因此很难推测创作的具体年份,也很难用年代来排列,所以用题材来划分,有山水、人物、花鸟等。
唐伯虎在山水画上的艺术地位,主要在于打破了门户的规划与区分,他既师从南宋院体的画派,又吸取元代文人的画风,将二者相结合,因此其画作中不仅有南宋李唐等人的工整细腻、色彩华丽,也有宋人笔法的恢宏有力、风骨奇峭,同时加之融合来源于不同大家的构图笔墨,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他的画作通常布局严谨、形象生动,山石陡峭,下笔用墨淋漓尽致。另外,他对于山河有自己内心的感知,能在作品中表达其情感。
唐伯虎的人物画也极为出彩,功底深厚,人物的刻画形准神妙,他的仕女画大多有两种,一种是线条细腻、雍容华贵、色彩富丽的院体画风,通常浓墨重彩;另外一种注重写意,下笔流动洒脱,转折有力,线条的勾勒起伏自然,十分简逸。
至于花鸟类的物象刻画,唐伯虎通常加以真情实感的描绘,画面往往简洁明了,笔墨明净,格调秀丽,饶有韵味。
唐伯虎是中国画的集大成者,他吸取了众多优秀的画风画法,并在此基础上自我发展形成了独有的唐寅风格。
唐寅山水画
唐寅,位列明四家,被称为出现在明代晚期的中国画坛奇才,留下众多画作,藏于世界各地多个博物馆中,他的遗世画作价格如今始终居高不下,更是在13年拍出七千多万的高价,可见其画作的艺术价值。
唐寅 山水画
唐伯虎的画作极少有年份的标注,且画风多变几乎没有规律可循,因此很难推测创作的具体年份,也很难用年代来排列,所以用题材来划分,有山水、人物、花鸟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的山水画。
唐伯虎在山水画方面是博采众长的集大成者,他吸取了前人不同的画法,本身既沿袭南宋院体画的画风,也融合了元代文人的画法,在作画的风格、手法,包括构图、用墨均师从不同的画派,打破了常规的门户之分,将众画派结合在一起,没有严明的区别之分,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极具个人特色。
此外唐伯虎在山水画方面还有一个特点,他注重对大自然的切身体会,能亲身投入大自然去观察和感受,并得到自己内心的理解,并以此把自己对山水的感觉在纸上描绘出来。
唐伯的山水画代表作有《落霞孤鹜图》、《春山伴侣图》、《虚阁晚凉图》、《杏花茅屋图》等等。其中的落霞孤鹜图描绘的是一副静谧的山河景象,高山垂柳,一个人坐在靠近江边的水阁中,眺望远处的晚霞与野鸭,身后有一书童相随,整个画面十分安静悠远,显得寂寥,颇具文人气质,不仅是风景的描绘,也是唐伯虎内心的叙述。
唐伯虎是一个极具才情的画家,他用眼睛观察大自然,同时也用山水画心境。
唐寅仕女图
唐伯虎的人物画大都沿袭南宋时期的画风与布局,在体态的塑造上有两种风格,一种是线条细致,用色华丽,人物高贵,主要沿用南宋院体;另外一种是则是写意之作,下笔有如行云流水,潇洒大气,极具元人情怀,这幅牡丹仕女图就是第二种风格。
唐寅仕女图
图中的这位仕女,发髻高高竖起,一只手拿着扇子,一只手向上拈花,体型较为丰腴,眉宇间以及行为举止上微微流露出几分安宁与祥和。
在笔触上,仕女的头部用细线勾勒得精致干净,晕染均匀,看上去像是贵族家中的少妇。至于脸和手的位置,勾画得流畅圆滑。然而在服饰方面,衣服裙子以及披肩和腰带则描画得十分俊逸灵动,以方圆的手法来描绘,有顺有折,软硬兼施,十分具有对比性,使这位仕女看上去像在走动,增添了几分动态的生动与飘逸。
填色方面,该仕女图全画颜色清淡雅致,画中人物身上共有头上的发带以及身体的下半部分共四处位置用了朱红色,而披肩处以及牡丹叶上了淡淡的湖蓝色,红蓝相间互相映衬,各不突兀,像是浅淡画面上的点缀,反而显得画中人多了几分可爱动人。
唐伯虎虽然在人物画上效仿前人的手法,但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画作更深于前人,没有一处的刻画不是细细推敲下功夫的。
唐寅的这幅仕女图,流露出该少妇对牡丹春色的无限眷恋与爱慕,其中融汇了北宋的圆润与南宋的刚折两种笔法,刚柔并济,工写并用,开创了明代仕女图的新范。
画鸡 唐寅
画鸡是唐寅为配自己的画所写的七言诗歌,这首诗写的是公鸡,刻画出了它的英武,也赞颂了公鸡的品德。一只作为禽类的公鸡,将它的精神面貌以及勤劳报晓的本性描绘得淋漓尽致。
画鸡 唐寅
作者在诗歌中,借公鸡来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尽管公鸡平日里沉默寡言,但它只要一张口便能得到全民的响应,从这首诗歌中,还能看出唐伯虎本人不避讳通俗口语的写作手法,辞藻直白,具有儿歌的意味,十分有趣。
这首《画鸡》大致意思的表达是:头顶的红冠无需刻意剪裁,披着一身的雪白羽毛雄雄走来。平日里它不敢轻声言语,但一旦啼鸣便能引得千家万户都纷纷开门呼应。唐伯虎写这首诗是在自己画好一幅趾高气昂的大公鸡画作以后,借以这只品性高尚的公鸡托物言志。在当时专制统治阶层内部斗争激烈的时代,唐伯虎以此来叙述自己的志向。
画鸡作为题画诗,赞颂了雄鸡高洁的品质,也表达了作者的精神面目和理想情怀。在写作手法上,前两句写公鸡外表,以红冠、白毛相呼应,作强烈的色彩对比,使公鸡的雄纠纠气昂昂的形象刻画得更为鲜明立体与栩栩如生,也突出了公鸡不以外部修饰,只用最真实的自然形象打动人。诗的后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公鸡的心理表达,平日里低调内敛不轻易发声,尤其是“不敢”为尾句的“一鸣撼万家”做铺垫,加强了动静的鲜明对比,从差异中突出公鸡的美德与威望。
唐伯虎在这首诗中用含蓄的手法表达了他的豪情,借公鸡抒发了自己的宏大志向。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