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简介 费孝通陷阱是什么意思
费孝通简介
费孝通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是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一生写下了数百万字的作品,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费孝通
费孝通与1910年出生在江苏的吴江,十八岁考入东吴大学就读,东吴大学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大学的前身。1930年,费孝通又到了北平,进入燕京大学的社会学系中学习。三年之后,又考入了清华大学的人类学系攻读研究生。在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求学期间,费孝通分别是从中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吴文藻和俄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史禄国。在清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之后,费孝通又获得了公费留学的资格。
1936年费孝通前往英国的伦敦大学,在伦敦大学共读哲学博士学位。后费孝通学成归来,在1940年之后在云南大学任教五年。在这期间费孝通也积极参与到爱国运动当中,参加中国民主同盟。西南联大建立之后,费孝通任西南联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等。新中国建立之后,先后担任了国务院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第六届中央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晚年的费孝通多次获得国际上的奖章,在1981年的时候获得了赫胥黎奖章,赫胥黎奖章是国际人类学上最高的奖章,之后还获得了马林诺斯基名誉奖等许多荣誉。2005年,94岁高龄的费孝通在北京逝世。
费孝通陷阱是什么意思
费孝通陷阱是什么意思呢?“费孝通陷阱”是由知名的媒体人童大焕首创的一次词语,他提到了三十年前费孝通所写的《江村经济》。在这本书中提到的江村的经济发展模式被视为是中国村镇的发展模板。现在中国城市化一时都试图发展中小的城镇,虽然在这上面失败过一次,但是仍旧没有死心、所以还要一门心思地发展小城镇,所以童大焕就把这称之为是“费孝通陷阱”。童大焕还说,费孝通的学说变成了陷阱这并不能够怪费孝通,而是后人在后人在理解上一叶障目造成的。

费孝通参加活动
童大焕还因此写了一本书叫做《中国城市的生与死:走出费孝通陷阱》,在这本书中,童大焕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分析问题,并且融入了全国各地中的许多案例,指出了现在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近些年来,中国“鬼城”频现,童大焕认为这也是和中国城市化发展陷入了“费孝通陷阱”有关。所以童大焕希望政府、投资方、百姓等都能尽快的认识到这其中问题的严重性。
当然所谓的“费孝通陷阱”也都是童大焕个人对中国现在的发展所提出来的一种见解的集中表现,而且童大焕也已经在自己的微博中提出过了。虽然他认为现在中国对于中小城镇大战不遗余力的加力,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使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陷入了“费孝通陷阱”,但是这一切和费孝通本人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后人对费孝通的研究的断章取义罢了。
费孝通的故事
费孝通教授曾提出过“六条老人守则”,其中第一条便是“活到老,学到老,力求不断更新自己的精神面貌和业务水平,不要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可见“活到老,学到老”是费孝通贯穿一生来遵守的准则,费孝通的故事有很多都关于这个准则。

费孝通晚年读书看报
1999年春,费孝通应时任南京大学校长的蒋树声先生的邀请来到了南京大学为南京大学的学子们讲学,面对近千名听众,费教授感慨地说:自己今天能够站在讲台上都是因为自己的资历,是因为中国尊重老人。但是今天很多新的知识自己都不懂,需要学习。还说自己也许都考不上南大的博士。可见费教授之虚心,以及他对知识的渴求不限于自己的年龄。
第二费孝通运用到了自己在社会学中的所学,认为要“得之于社会的还要还之于社会,把自己的学识尽可能交给下一代,不要把这些财富带到火葬场去殉葬。”第三“确保晚节,力求在永息之刻心安理得,问心无愧。天下固然没有无瑕之白璧,但一生做事要力求洁身自好,不留遗憾”。第四“天天锻炼,力保健康,争取长寿。”第五“为儿女做个好榜样,不要为他们的物质享受多费心计,要从怎样能培养他们靠自己力量克服逆境打算。给他们财富和地位、留遗产是害了他们。”第六“为自己从事的事业培养好接班人。把历史看成是没有止境的接力赛跑的跑道,接受上班,传好下班,乐在其中。”这六点都是费孝通一生的守则,也是费孝通的故事的精髓。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