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的原因是什么 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
昭君出塞什么意思
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西汉一位宫女代替公主主动和亲到匈奴,为汉匈之间的和平友好做出了伟大贡献的故事。

昭君出塞图
汉宣帝去世后,汉元帝刘奭继位,正值汉朝最鼎盛时期,同时也是一个下滑的起点。自汉武帝之后,边境安宁了几十年。匈奴内部发生内乱,呼韩邪单于主张与汉友好,郅支单于却主战,两人意见不合,再加上争夺单于之位,匈奴内乱,呼韩邪败走于光禄塞下。呼韩邪曾三次到大汉朝见,皇帝亲派护卫护送,汉匈关系还算平和。呼韩邪提出和亲的要求,汉元帝欣然答应。但是他嫁给单于的却不是自己的公主,而是在他的后宫中寻找一位自愿的女子送去和亲。
王昭君便是这位女子。王昭君是皇帝选美的时候选入后庭的,只是后宫嫔妃众多,更何况她还只是个宫女。虽说她有倾国倾城的容貌,但是她生性高洁,无意争宠,便一直没有被皇上发现,直到匈奴求亲,她才有机会在众人眼前惊艳,只是这样一位美女要送去被和亲,这事情也无可奈何了。王昭君与自己的亲人辞别,便跟着呼韩邪单于出了长安,去往匈奴,因为出的是光禄塞,又去的是塞外之地,故历史留下的典故便是昭君出塞。
王昭君出塞,带去了汉朝的文化和先进技术,对边疆地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她也能与匈奴民族和平共处,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因为她的出塞,免去了百姓遭受战乱之苦,王昭君也因此名留青史。
昭君出塞的背景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也一直作为政治问题被重视。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来,一直到王昭君出塞,汉匈关系一直时战时和,汉武帝之前,汉匈一直以和亲来换取边境安宁。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朝得以兴旺,兵强马壮,打的匈奴俯首称臣。

《昭君出塞》剧照
公元前60年,匈奴部族内乱,郅支单于与呼韩邪单于对抗,呼韩邪失败后南迁于光禄山塞下。呼韩邪一直有心与汉朝交好,这也是其与郅支分歧之处,便亲自南下到汉朝面见皇帝,表示亲和。郅支单于得知后,害怕汉朝会和呼韩邪联手,便派使臣随带质子到汉,以示亲厚。获悉汉朝派兵护卫呼韩邪时,便索还质子,杀了汉朝使臣,与汉决裂。
公元33年,呼韩邪单于带着“汉匈一家”的诚意请求和亲,汉元帝同意和亲,但并不打算以公主嫁他,欲寻找一女子嫁入匈奴。
王昭君,名嫱。选美入宫,一直未能面见皇上。此女若空谷幽兰,善通音律,知晓诗文,更有花容月貌。得知匈奴求亲之事,便自荐出塞。皇帝未见过此女子,便欣然同意。适逢和亲之日,王昭君一袭华服,略施粉黛出现在大殿之上,六宫粉黛顿无颜色,元帝有心向往,只是君无戏言,王昭君随着年迈的呼韩邪远去匈奴。
王昭君嫁到匈奴,被封为“宁胡阏氏”,是为安宁、和平之意。王昭君出塞,使得边境免于战火一百多年,她的子孙后代也为汉匈和平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昭君出塞的时间
公元前54年,匈奴内乱,呼韩邪与他的哥哥郅支单于争夺王位,后被打败,南迁至长城的光禄塞下,愿同西汉交好,曾三次来汉觐见,汉朝更是亲派护卫,以示友好。汉宣帝死后,元帝刘奭继位,朝廷争端不断,内部矛盾大有扩大的趋势,边境安宁显得尤为重要。

昭君出塞图
汉元帝建昭年间,皇帝下诏选美,王昭君也应召入宫。王昭君,名嫱,由于出生之时正好皓月当空,便取小名皓月。王昭君二八年华,气质如那幽兰一般,面孔如那桃花一般。只是如此美人并未得到皇帝的荣宠,不是因为她不够美,只是因为她就没有见到过元帝。王昭君入宫后,按照惯例,该由画师画像,呈给皇帝预览,以备皇上召见,只是王昭君得罪了那画师毛延寿,只为没有像别的宫女那样巴结贿赂,便无缘见得皇帝。
公元33年,呼韩邪单于再次来朝,请求和亲。元帝应允之时另有打算,想要在后宫中寻找一位相貌平平之辈,赐作公主之身,代替公主远嫁匈奴。王昭君入宫数年,却从来没见过皇帝,实在不想一辈子青春年华在这宫中虚耗,便主动请求前往匈奴和亲。当她出现在大殿时,一时间惊艳四座,元帝有心留之,但是又不能失信,只能看着美人远去,后杀了画师毛延寿泄愤。
王昭君抱着心爱的琵琶,随着年迈的单于,踏上了去塞外的道路。王昭君的和亲,让汉匈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她也因此青史留名。
昭君出塞的原因
汉族与匈奴的关系一直很微妙,从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立国到昭君出塞一百多年间,汉匈关系一直剑拔弩张,汉武帝即位以前,因为汉朝国力微弱,想要举兵讨伐,奈何军事力量实在薄弱,只能通过和亲来换得边境安宁。汉武帝即位后,国力充实,更有霍青、霍去病两位猛将,匈奴大败。

昭君出塞图
公元前60年,匈奴集团内部发生内讧,郅支单于与呼韩邪单于争的单于之位,呼韩邪失败,被迫走出单于庭。呼韩邪单于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他审时度势,害怕受到汉与郅支单于的两面夹击,便主动与西汉结好。公元前51年南下,亲自入汉觐见汉帝。离开时由汉朝派兵护卫,这一举便扭转了汉匈两族敌对的局面。
漠北的郅支单于获悉后,同样担心呼韩邪与汉族联合,便送侍子入汉以示友好。后见汉朝出兵帮助呼韩邪,便与汉决裂,索还侍子,并杀了汉使。呼韩邪曾三次进长安面见汉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汉元帝不舍自己的公主远嫁黄沙漫天之地,便意欲在后宫之中找一女子赐以“公主”身份,远嫁匈奴。但是后宫之中没有一人愿意自动前往,这时,一名出尘脱俗的女子愿意远嫁。出嫁时,元帝发现此女子有沉鱼落雁之貌,心内遗憾不已,然而木已成舟,昭君带着汉匈两族的和平使命,嫁入匈奴单于庭。王昭君嫁入匈奴,呼韩邪对她呵护有加,她也同时肩负了传递汉文化的重任。
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
公元前33年,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汉朝觐见大汉皇帝刘奭,请求与大汉和亲,增进两地往来,共促繁荣。汉元帝念其求亲诚恳,再者,汉朝内部矛盾重重,国力也不再像从前,便应允了他。

昭君出塞图
汉元帝虽然应允了匈奴单于的和亲,可是他并不舍得自己的公主远嫁匈奴受苦,于是便想在后宫之中寻找一名女子,自愿嫁到匈奴去。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可是真正受到皇帝垂怜的屈指可数,大都在宫墙内里等白了头发。听到有机会出宫,很多人都欣喜若狂,但是知道去地是不毛之地,便都生了退意。王昭君是她们中唯一一个主动请缨的女子,众人都很是不解,如此颜色的女子,怎会甘心去那荒凉之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王昭君去意已决,就真的随着匈奴单于北上塞外了。
昭君出塞,在汉匈双方都是政治上的一件大事,呼韩邪单于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意为安宁、和谐。昭君出塞结束了数百年来匈奴与汉朝的对抗,建立起和平的少数民族关系。王昭君出塞,也带去汉朝先进的文化和知识,促进了汉朝和匈奴之间文化、经济的发展,正如《咏怀古迹》中所写“千载琵琶作胡语”。昭君出塞,也为汉匈关系播下了友好的种子,王昭君死后,她的子孙后代也积极的为两地和平关系奔走,所以,王昭君被称为“一代奇女子”一点不为过。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