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罗克的作品 探秘遇罗克之死的简介

正在使用人数

遇罗克反对出身论上个世纪,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文化发展也曾走过许多弯路,其中就包括文革时期的动乱。文革时期所进行对反革命分子的批评和杀害大多是以出生血统论来评定,比如父母被定为反革命后,他们的子女也同样是反革命分子。反之亦然。在遇罗克反对出身论一文里。

小知识:遇罗克的作品 探秘遇罗克之死

遇罗克的作品 探秘遇罗克之死

时间:2016-03-12 04:24    来源: 我爱IT技术网    编辑:佚名

遇罗克反对出身论

上个世纪,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文化发展也曾走过许多弯路,其中就包括文革时期的动乱。文革时期所进行对反革命分子的批评和杀害大多是以出生血统论来评定,比如父母被定为反革命后,他们的子女也同样是反革命分子。反之亦然。在遇罗克反对出身论一文里对这些所谓的血统出身论进行了反驳。

遇罗克的作品 探秘遇罗克之死

遇罗克雕像

遇罗克反对出身论先是叙述了这一现象的现状以及在社会上的影响,认为出身论导致的后果很严重,任何真正爱国的人应该正视它。遇罗克仍然引用了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分三个方面来阐述。第一,毛泽东说的真理是和人民利益一致的。出身论中的家庭决定社会影响就是和人民利益相悖的,他主张无论出身好坏的青年坚持接受思想改造才是好的,反之亦然,不能因为出身论就让青年受到家庭的影响而否定了社会影响的作用。第二,从这些方面来检验毛主席的理论:出身和成分是不一样的,出身不代表成分,出身不代表表现,不能只看出身而忽略了表现的作用,意思不好的出身不代表他的表现不好。遇罗克提出之所以会出现这些不正确的出身论完全是由于那些阶级斗争,修正主义的人造成的,认为这些现象是一场复杂的阶级斗争。

遇罗克反对出身论一文结尾呼吁受反对势力压迫的青年团结起来,应该坚决以唯物客观的思想去捍卫毛泽东理论。

遇罗克莫道书生空议论

现在的年轻人,极少有人知道遇罗克莫道书生空议论。但是在文革时期,这个名字不但在闻名全国,对于身受出身之苦的年轻人更是如雷贯耳。他连续撰写的《出身论》文章与当时的错误路线针锋相对,给无数人生无望的年青一代带来一丝曙光。

遇罗克的作品 探秘遇罗克之死

遇罗克照片

遇罗克的父母在文革之前就因为历史经历被打成了“右派”,因此遇罗克的人生也随之跌入谷底,不但不能享受参军、入团、入党等政治权利,连读大学都没有机会。因此高中毕业之后,他只能辗转在社会最底层讨生活。这种经历让他更多的接触到因为所谓“出身”问题而饱受不公正待遇的人们,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所谓“血统论”的荒谬。

于是天资聪颖的他自学各种马列著作、共产党文件与法律,写出了针砭时弊的《出身论》,因其很多人的共鸣。但是他的行为不被当时的官方认可,甚至高层亲自点明说,这是一篇反动文章。于是遇罗克先是在半夜被强行带进学习班,然后很快入狱。在狱中,为了获得想要的罪名,他先后被审讯近百次,只是却没有让对手们得逞。在狱中,遇罗克时常诵念“莫道书生空议论”以此表明自己的心志。

终于,他们失去了耐心,于1970年以“思想罪”的莫须有罪名将其判了死刑,并且立即执行。可怜一个聪颖青年就此命断黄泉,死后甚至尸骨无存。

遇罗克莫道书生空议论来自诗人邓拓,这句诗的后半句是“头颅弯处血斑斑!”或许,这也正暗示了遇罗克的宿命与结局。

遇罗克狱中仍学习

遇罗克是文革中一位伟大的思想斗士。被捕后遇罗克狱中仍学习,体现了他对真理知识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坚持。在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是和狱友在狱中度过的。遇罗克的精神也感染了其他人,通过侥幸得以逃脱迫害的狱友张朗朗的回忆我们可以了解遇罗克狱中的情况。

遇罗克的作品 探秘遇罗克之死

有关遇罗克的文章

每天早上,遇罗克会起来做广播体操。虽然被嘲笑,但是他一点也不介意。在狱中的时候他找一切机会进行学习希望能够多积累知识。他和狱友张朗朗定下协议,每天的休息时间,彼此轮流讲述各种题目知识,以达到记忆背诵知识的目的。他曾经从别人那里学来了电影知识,并且通过讲述复习学习。有机会的时候他喜欢向年轻的狱友宣讲一些辩证法辩证逻辑的知识,并且经常和别人辩论哲学。他偶然借到毛泽东选集后,认真研读比对毛泽东文集,并且认为文革版本的文集是混乱不堪,违背马克思主义的。遇罗克的学习还表现在他以思想犯的身份要求到了笔和纸,并且和狱友一起编写了几百首的中国古诗集,在狱中他还创作了许多的新诗,还曾向狱友学习外国文学作品。

遇罗克狱中仍学习知识,抓住每一个机会为自己积累更多的文化。他执着的学习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们。遇罗克的出身论对血统的批评得到了后世许多文人学者的认可,他追求人权和自由的精神一直流传至今。

遇罗克之死

文化大革命开始的第一年,整个北京沉浸在一种紧张的气氛之中。九月的深夜,天气已经很凉,一户普通人家的门也在深夜里被蛮横得强行踢开。一个叫遇罗克的年轻人连夜被带走,这就是遇罗克之死的开端。

遇罗克的作品 探秘遇罗克之死

遇罗克照片

遇罗克之死并非毫无征兆。由于罗克生活经验丰富,因此在监狱中的他与形形色色的人物斗智斗勇,包括代表官方的狱警等人。经过近百次的审讯,官方依然听不到他们想要的答案,由于不能给这个无辜之人罗织他们预定的罪名,因此渐渐地这些人也失去了耐心。

两年后,也就是1970年的三月初,乍暖还寒的时节,在当时的北京工人体育,召开了一场万人批斗大会。会场里是那个时代时常出现的典型景象:台下人海群情激昂,他们一边手拿表示忠诚的红宝书,一边声嘶力竭的高呼各种口号;台上是被批斗的对象,大多被剃光了头发,衣衫褴褛,脖子上还挂着写满标语的大牌子。其中一个年轻人就是遇罗克。这个还不满而立之年的北京青年被了死刑。据说他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因为“思想罪”被判死刑的第一个人。随后死刑被立即执行。

根据文革后出版的资料,关于遇罗克之死有另外一种说法,说当局借口杀害他的罪名是私藏武器,因此他判决书上的罪名是阴谋杀害毛主席。

但无论哪种罪名都是强加的莫须有之名。因为在1979年底,北京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公开宣告遇罗克是无罪的。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猜你喜欢:

与“遇罗克的作品 探秘遇罗克之死”相关的热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