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的简介

正在使用人数

刘备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原是指东汉的刘备为了自己匡扶汉室的心愿,曾经三次造访隆中诸葛亮的茅庐,诚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故事。后人多以此来指当事人对其所欲造访之人的心之切,意之诚。三顾茅庐历史上的三顾茅庐,在《三国演义》里被描述的生动形象,一则被作者很。

小知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

时间:2016-03-12 04:32    来源: 我爱IT技术网    编辑:佚名

刘备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原是指东汉的刘备为了自己匡扶汉室的心愿,曾经三次造访隆中诸葛亮的茅庐,诚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故事。后人多以此来指当事人对其所欲造访之人的心之切,意之诚。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

历史上的三顾茅庐,在《三国演义》里被描述的生动形象,一则被作者很好的表现出了刘备仁义之风,二则也高调地显示了诸葛亮的本事之大。起因是曹操刘备之间的官渡之战,刘备被曹军大败。刘备不得已投靠荆州刘表,但是曹操却用计骗走了刘备帐下的军师徐庶。临走前的徐庶告诉了刘备,隆中有一名士诸葛孔明,其才智能力远超过徐庶十倍。于是心动的刘备在徐庶走后的第二天,就携带礼物同两位弟弟一道造访诸葛亮的茅庐。

没想到刘备三人第一次造访,刘备就被告知诸葛亮外出闲游去了,无奈运气不佳的刘备只好铩羽而归。过不多久,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刘备以为如此雪日定能让诸葛亮感动自己的一片诚心。只是第二次过去,茅庐只有诸葛亮的弟弟,而他被从未出过面的朋友邀走了。无奈,刘备留下书信,以便让诸葛亮知道他刘备是真心的。

第三次,刘备整装待发,但是二弟不高心了,不屑一顾的说道;诸葛亮也许就是徒有虚名而已,大哥没必要还去。三弟也跟着起哄道:大哥二哥不用去,他张飞亲自去把他绑过来。但是刘备呵斥之后,还是去了。这一次,算是不负有心人。虽然诸葛亮还是不忘摆了摆架子,躺在屋里睡大觉,让将来的皇帝在屋外傻傻等候。刘备也给足了诸葛亮面子,直到他出面。老天也没有让刘备白费功夫,诸葛亮一出就给了刘备一个见面礼——隆中对。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清楚地告诉了刘备首先取荆州,再图益州,方才可以拿汉中,进中原。刘备听了甚是陶醉,就此一君一臣的优秀搭档诞生了。

三顾茅庐时刘备多大

忘年之交的意思是指年纪有一定差距的人称为了好朋友,好知己。历史上有过不少忘年之交的记载,有的是亦师亦友,有的是亦君亦友,三国时期的刘备与卧龙先生便是一对忘年之交,他们的相识开始于“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像

三顾茅庐像

当时刘备处于一个战争纷乱的年代,胸中的一腔抱负难以实现,曹操的大军将刘备的军队大败于官渡,刘备一路颓败,最后只能先行投靠刘表再另谋他计。不料祸事的发生接二连三,谋士徐庶因为自己母亲的性命掌握在旁人之手,不得已离刘备而去,离去时告诉刘备可以去找寻卧龙先生。为此,刘备为了能重整旗鼓,也为了汉室的兴亡,他亲自起身前往找寻卧龙先生。

刘备,字玄德,出生于公元一百六十一年,而三顾茅庐的事情则发生在公元二百零七年至公元二百零八年之间,也就是说三顾茅庐发生时,刘玄德正好满四十七岁,古人常以“不惑”来形容四十岁之人,而以“知天命”来形容五十岁之人,玄德的年纪正好位于两者之间。然而刘备却没有多加在意自己的事情,他以百姓为先,以国家为重,在最后一次拜访卧龙先生之时,卧龙先生对于刘备的多次拜访心存感激,更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位可以相扶的明主。一位是礼贤下士的君主,一位是智谋过人的谋士,两人的年龄差距此刻显得无关重要,在蜀国时,两人的关系亦君亦友,结成了忘年之交。

刘备顾茅庐的事情已成为后人乐道的典故之一,刘备的年纪并没有阻拦刘备实现天下一统的决心,他也为当时的统一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

一提起刘备与孔明这两位人物,人们不由地总会提起“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因为这一典故所包含的寓意十分深刻,至今仍能对于人们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刘备像

刘备像

每个典故的发生总会有着故事发生的原因,过程以及结果,历史学家之所以要如此进行每个部分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理清历史故事,因而刘备因为什么理由要三次拜访孔明,在“三顾茅庐”这个典故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东汉时期的刘备因与曹操的军队在官渡一役之后元气大败,为了保全自己,刘备在万般无奈之下向刘表低下了头,投靠了刘表。然而众所周知,寄人屋下,不得不看人的眼色,就算刘备能忍,可刘备身后的士兵们又有多少人能忍。祸不单行的事情发生在了刘备身上,刘备的谋士徐庶不得不离刘备而去,刘备身边顿时无一谋士可用,这对于谋于大业的刘备更是一损。正是为了能够重新奋起和求得人才,刘备便有了拜访孔明的决定,然而第一次及第二次的拜访并不顺利,刘备没有见到传闻中的孔明。老天终究没有让刘备失望,终于在第三次,刘备拜访到了孔明,获得了孔明这位谋士。

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不外有三,一是战乱四起,自己无处安身;二是身旁无一谋士可用;三是求人才的心十分热切。正是有了原因,才有了结果。而事实也证明,三顾茅庐为刘备日后的壮大埋下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笔。

三顾茅庐的启示

顾,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又有拜访的意思,那么典故三顾茅庐的意思就是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茅草屋里拜访他。

三顾茅庐图片

三顾茅庐图片

建安十二年,诸葛亮二十七岁,到现在为止都还是只是个小有盛名的耕农人,但是这一年的某一天,时年四十六岁的刘备来到这个位于南阳的小村庄,前后三次前往他的住处,和他一起讨论国家的兴旺问题,想要邀请孔明出山去辅佐他的皇图霸业,最终诸葛亮被他的诚意所打动,决定与他一同打天下。

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不陌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听长辈说起刘备的故事,这个故事其实隐含着许多人生哲理。对于管理者来说,他们往往要知贤,这是第一步,其次就是要善用,不仅仅是善用也要擅用,知道每个谋士的特点,他的长处,再加以利用。在对于谋士来说,他们需要找到合适的君王加以辅佐,知道他们要什么,知道他们不该做什么。

很少人知道其实诸葛亮在刘备来拜访他之前就是想要出仕的,无论刘备来拜访他几次,他都会出山,而故意让刘备拜访三次的原因就是希望用这个故事,为天下人展现一个知人善用,顾全大局的值得黎明百姓信赖的君王,不得不说诸葛亮这一招用的是出神入化,鬼斧神工啊。很多人都觉得说刘备能够打下一片江山全都是因为诸葛亮在旁边辅佐他,可是又有多少人认识到,刘备的持之以恒的坚决对他征途的重要性呢?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猜你喜欢:

与“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相关的热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