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圣孟子的简介 关于孟子的故事
孟子简介
孟子基本信息数据来源 : 历史百科-孟子
中文名孟轲
别名孟子,子舆,子车,子居
外文名【其他语言】Mencius
国籍/朝代春秋战国
职业思想家,教育家
民族华夏族
出生地邹(今山东省邹城市)
尊号亚圣
出生日期公元前372年(己酉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289年(壬申年)
信仰儒学
主要成就发扬,完善并推广孔子思想和儒学,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代表作品《孟子》家庭成员孟孙激,孟仲子一说起孟子,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就连很多外国人也是耳熟能详,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人物,他的思想和政治影响深远,他是一个可敬的学者,是非常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个政治学家,并且他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出生的年代是公元前的372年间,是邹人,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山东邹城市人。

孟子画像
说起孟子大家肯定第一时间还会想到另一个圣人也就是孔子,其实虽然经常说孔孟,但是实际上孟子与孔子之间距离大概有100多年之久的历史,我们从历史文献中了解到的孟子虽然出身在平民的家庭,但却是实实在在的贵族后代,他虽然在幼年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而且家庭很是贫苦,但是仍然勤奋而且很好学,以致成为后世所敬仰的大思想家。孟子的很多学说都受到孔派的影响,是儒家学说里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孟子一生主张推行仁政,他曾经在战国时各个国家间进行着游学,虽然没有被各个国家所采纳,但是仍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一部分影响,推行政治主张失败后的孟子,开始退而求其次,开始进行开坛式的讲学,教授学生,曾著有闻名于世的《孟子》七篇,当然还有很多的我们都很了解的著作,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还有孟子的许多著作都编入语文教课书里面,深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和借鉴。
孟子的故事
孟子这个名字在中国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具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他最突出的影响就是其仁义善的思想,孟子是一代伟大的圣人,一生在他的身上发生过很多不平凡的故事,当然最先令我们想到的,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故事就是“孟母三迁”,这也是对孟子后来成就有深远意义的一个故事。

孟子画像
孟母三迁是关于对孩子教育的一个故事,主要讲述了孟母对孟子的学业的重视,为了教育好孟子,孟母三次搬家为孟子提供适合学习的生活环境的事情,并对孟子严格的要求。
另外,还有一些故事,如孟子受教,它的中心思想主要讲的就是孟母教授孟子做人做事都要有最基本礼仪的故事,无论是对外人还是对自己家人都要讲基本的礼仪;还有断织喻学的故事典故,主要讲得内容就是对自己的学业一定要持之以恒,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的故事,这个断织喻学的故事对孟子以后成为儒学大师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于孟子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杀豚不欺子,孟子少时诵等都是非常经典的故事典故,还有大家朗朗上口的成语故事如“始作俑者”,“一曝十寒”,“五十步笑百步”,这些故事都在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做人,做事的一些真理,是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孟子的切身言行,他都用一言一行来教育我们后人如何做人和做事才是正确的。
孟子见齐宣王
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会见孟子,齐宣王问贤德的人住在这样的别墅里,也会感受到在这里游玩的快乐吗?

孟子见齐宣王
孟子说当然会,人们得不到这样的快乐就会去怪罪他们的国君,但是这样做是不对的,;然而君主要是不和人民一同享乐也是不对的。君王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
从前齐景公曾经问晏子,我想到转附、朝舞两地游玩,我要怎么做才能像古代帝王的巡游那样呢!
晏子说,问得好,天子到各诸侯国家就是巡狩,如果春季巡视的时候要做的是观察耕种情况,补给粮食不够吃的人;秋天里巡视要对歉收的进行补助。
夏朝有谚语说,君王不外出游历诸侯怎么有时间休息,百姓怎么得到赏赐。但是春秋之后可不是这样了,君王一出游必定兴师动众,索取粮食。这样饥饿的人越加不能填饱肚子,劳累的人也得不到更多的休息。
所以大家才对君王出游产生了恐惧,大家怨声载道,就有人开始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所以这样方式的出游时违背天意的。
从上游到下游的玩叫流,从下游到上游的玩叫连,打猎不知道疲惫叫荒,饮酒成性没有节制叫亡。古代的君王既不会有想要流连享乐的想法,也不会让荒亡的行为发生个不停。
那如今大王您怎么选择就要看您自己的决定了。齐景公听了就让出游的部队驻扎在郊外不打扰百姓的生活,大开仓库救济贫苦百姓。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