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简介 孙膑庞涓的故事 庞涓为什么会死
庞涓简介
庞涓基本信息数据来源 : 历史百科-庞涓
中文名庞涓国籍/朝代春秋战国 国号魏国职业将领民族华夏族逝世日期前341年庞涓,出生日期不详,死于公元前341年,战国初期著名将领,是魏国的著名将军。庞涓的出名不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而是因为他的对手孙膑。孙膑是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人,谋略和军事才能都非常的出众,庞涓和孙膑有着同一个师傅,算起来也是师兄弟。

庞涓画像
历史上有关庞涓生平的介绍不是很多,都是在介绍孙膑的时候,顺带着介绍的。据史书记载,孙膑就是被庞涓陷害残疾的,后来庞涓也死在了孙膑的手上。
据史书记载,庞涓和孙膑本来是师兄弟关系,庞涓比孙膑要大一点,所以先行出师,来到魏国从军,庞涓凭借着出色军事才能,很快就当上了魏国的大将军。在学习军事本领时期,庞涓就嫉妒孙膑的天赋比自己好,军事才能比自己高。当上大将军之后,他更加珍惜自己的地位,自大的庞涓认为这个世上只有自己的师弟孙膑能够打败自己,只要自己灭掉了孙膑,那么就可以建立千秋功业了。
庞涓将孙膑骗到了魏国当官,然后又找了一个借口,诬告孙膑,孙膑被处以黥刑和膑刑,即在脸上刻字,剜去膝盖骨,自此孙膑就变成了一个残废,庞涓认为这样的孙膑已经对自己没有任何威胁了。
孙膑利用自己的智慧逃到齐国之后,成为齐国田忌的门客,不久就受到重用。后来,庞涓在桂陵之战中,中了孙膑的“围魏救赵”之计,战败被擒。后来,庞涓又在马陵之战,再次中了“围魏救赵”之计,这一次庞涓没有桂陵之战的运气,被乱箭射死。
临死之前,庞涓悲愤的说:“使竖子成名”,可见此人是一个多么自大的人。
孙膑庞涓的故事
孙膑和庞涓的故事有很多,现在流传最广的有三个,分别是师兄弟相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庞涓(左)和孙膑剧照
师兄弟相残这个故事,讲的是孙膑是怎样被庞涓残害的。庞涓和孙膑都求学于名家鬼谷子门下,庞涓比孙膑要早出仕。相传,庞涓为人小气自大,非常喜欢嫉妒别人。在和孙膑学习的过程中,庞涓就非常嫉妒孙膑的才学。后来他在魏国做了将军,为了除掉孙膑这个比他厉害的人,他说服孙膑来到魏王宫,效忠魏王。庞涓在魏国已经混了好长的时间,他利用自己在朝中的人脉,开始打压孙膑。
最后,庞涓抓住了一个机会,污蔑孙膑,不知实情的魏王就派人剜去孙膑的膝盖骨,然后又在孙膑的脸上刺字,给孙膑留下了一生都难以磨灭的记号。至此,孙膑才知道自己受苦受难的源头是自己的师兄从中作梗,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孙膑只好装疯卖傻来逃脱庞涓的杀害。后来,孙膑被齐国的使臣偷偷的带走,来到齐国的孙膑,被田忌收留,做了田忌的门客。
桂陵之战,是历史著名战役,由此战役流传出了很著名的战术“围魏救赵”。庞涓率大军攻伐赵国,齐国想救援赵国,田忌在孙膑的建议下,出兵魏国国都大梁,并包围了大梁城。庞涓为了救援国都,只得班师回朝,他在回大梁的途中被齐国军队埋伏,庞涓被擒,直到魏赵签署盟约的时候,才被放回赵国。
马陵之战是庞涓和孙膑的最后一战,因为这一战直接导致庞涓被乱箭射死,魏国国力衰败,齐国成为东方的霸主,继而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
庞涓之死
庞涓,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统领着当时号称“东方最强”的军队,最后却败在了以逃跑著称的齐国军队,庞涓也在马陵之战中,兵败被杀。庞涓之所以兵败死亡,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两个部分来分析,一个是外部,一个是内部。

庞涓之死
庞涓之死的外部原因是孙膑用兵太巧,抓住了庞涓的人物心理。庞涓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自己的同学孙膑对他太了解了。孙膑正是因为非常了解庞涓,所以才敢大胆的使用“增兵减灶”的计策,这才使得庞涓一步步迈进孙膑布置的陷进之中,最终庞涓被孙膑围杀于马陵。
内部原因一个是庞涓的自大狂妄,庞涓此人虽然有着很不错的军事才能,但是他不知道什么是韬光养晦,锋芒内敛。据历史记载,庞涓此人,好大喜功,有一点小小的功劳,都可以吹嘘到天上去。所以,他在魏国国内被很多人排斥,要不是庞涓确实有那么点才能,估计早就被魏王给杀了。也是因为他的自大狂妄,才让孙膑有机可乘,抓住了这一缺点,最后死在了这个缺点之上。
内部原因的第二方面就是魏国内部的不团结,勾心斗角,窝里斗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魏国军事实力在庞涓的手上的刀巨大的发展,但是国内并不怎么团结,这也就使得魏国的国力不怎么稳定,拖慢了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导致国力的衰退。
所以,最后魏国的军队在马陵之战中一失败,整个魏国就陷入到了绝境,一下子处于崩溃的边缘。
庞涓墓
庞涓在马陵之战中,被万箭穿心之后,他的墓葬之地,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现在有关庞涓的墓共有三处,分别是河南通许、山东淄川和山西榆次。

庞涓墓无字碑
河南通许的庞涓墓被认为是比较正统的庞涓墓,此墓南北宽36米,东西长为36.8米,高5米。整个墓葬保护的还是比较的完整,庞涓墓呈圆丘形,另外墓的旁边是一条河流。墓前立着一座无字碑,相传这座墓是孙膑为庞涓所立。孙膑在伏杀庞涓之后,命人将庞涓的尸体收殓,按照将军的礼仪安葬,还亲自为庞涓立下了无字碑。在秦末以前,墓葬多是立无字碑的,碑上题字的传统起源于汉代。所以,通许的庞涓墓是一个正规的战国大墓。
但是,可惜的是,这座珍贵的大墓,由于数次被盗,里面的文物基本都已遗失,这座大墓所留存下来的只有一个圆形的坟丘,里面也只有散落的尸骨和被打开的棺椁。这些棺椁也为该墓葬提供了重要的证明,因为在战国时期,人们喜欢用棺椁这样的墓葬方式。
山东淄川的庞涓墓由来,是根据《淄川县志》来推断出来的。根据县志记载,庞涓在死后,他的尸首被韩国和赵国国君得到,两人抢着将庞涓分尸,最后双方共同得到了庞涓的头,就顺手将他的头葬在了这个地方。后来,也有村民在墓中挖出了一个石盒子,里面有着一只头骨。
山西榆次庞涓墓的由来是民国时期的《榆次县志》,据县志记载,在榆次的东贾村,有着一个占地四顷的荒草滩,相传此地有两个大墓,都是战国时期魏国将军的墓葬之地。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