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简介 常遇春屠城是真的吗
常遇春英年早逝,是大明王朝的一大憾事,常遇春死时,朱元璋还未平定天下,所以朱元璋痛失人才,将常遇春追封为平原王后,赐葬于钟山。关于常遇春的事迹,总会出现出现“杀降”、“屠城”这样的字眼,常遇春屠城,到底是什么怎么回事呢?
常遇春简介
常遇春,字伯仁,号燕横,明朝开国名将,出生于1330年安徽。农民起义爆发后,曾投靠于刘聚,但刘聚是个强盗,并没有雄图大志,然后在1355年投身于朱元璋,从此追随朱元璋南征北伐十四年。常遇春世代务农,家庭条件不好,常遇春自小习武,望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

常遇春铜像
常遇春在采石战役中初露锋芒,一战成名,深受朱元璋的器重。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是忠心耿耿,为朱元璋出生入死在所不惜。因为早年投身于朱元璋时,自愿请战,并扬言能用十万军队征战天下,所以军中也称他为“常十万”。朱元璋执政期间,常遇春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
明史中对常遇春的评价是常遇春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他的智慧谋略不在徐达之下。在1366年,徐达和常遇春大破苏州后,再次因功受封,封为鄂国公。1367年,朱元璋继续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进行北伐,仅用3个月平定山东,1368年,在洛水于元军大战,获得大捷,史称塔儿湾大捷。常遇春继续乘胜追击,攻取了河南和潼关,为朱元璋进军大都创造了有利条件。
1369年,常遇春又在上都取得胜利,凯旋而回归,当大军到达柳河川时,常遇春患病,于7月7日,病死军中,享年39,朱元璋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赐葬于钟山原。并在南京功臣庙中为常遇春塑像祭祀。
常遇春屠城是真的吗
常遇春是以武力、战功而闻名的战将,也流传着常遇春每占领一座城池便会杀降和屠城。据说,1359年,常遇春在攻克九华山时,陈友谅军队近4000人被生擒,当时常遇春违背了徐达的意愿,私自将降兵杀了,埋在大坑里。

常遇春画像
还有记载,朱元璋曾劝过常遇春,如果每到一个城池都进行大规模的杀戮,那就算这个城市再多的人口,再广阔的土地,里面没有人,这也只能是一座废城。所以按朱元璋的话推测,常遇春确实是进行过屠城的。
还有记载说,有天晚上常遇春做梦,梦到平民们极力反抗自己,并被平民侮辱,于是愤怒的喊道“此地刁民,是在该杀”,当时手下的将士以为这是常遇春下达的命令,立刻进行了屠城,等常遇春醒来得知消息制止的时候,将士们已屠城20公里之多,平民已经被杀得差不多了。
但如果这样就给常遇春扣上杀降屠城的名号也似乎是不妥当的,因为有捏造的嫌疑,在1369年常遇春已经去世的,而又记载说常遇春在1370年率兵屠城,所以常遇春真的是否屠城,我们也不得而知。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