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舌战群儒 三气周瑜
《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肯定算是
“
智慧
”
和
“
忠臣
”
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他一生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他在
“
政治
”
、
“
军事
”
、
“
经济
”
甚至
“
艺术造诣
”
上都颇有成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全能型人才。
诸葛亮的介绍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
诸葛亮也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之一,并且他也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他的一生发明无数,比如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且改造连弩。他也发表了诸多文字作品,例如《出师表》、《诫子书》等

诸葛亮
诸葛亮的老婆
古籍记载诸葛亮的妻子黄氏,民间传说她名叫黄月英,也有版本叫黄绶、黄硕,但用的最普遍的还是叫黄月英。
相传是其父黄承彦向诸葛亮推荐,请求配婚,诸葛亮见黄月英有才,答应后遂与她结为夫妻。
民间传说黄月英是黄头发,黑皮肤,但非常聪明。也有一说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相传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也是通过黄月英传授的技巧而来。
听说在黄月英的祖籍湖北襄阳一带,还可以听到很多关于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动人传说。
诸葛亮舌战群儒
相传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就只有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实力有限,一口吞并这两股势力比较困难,就派人拿着他的亲笔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但是孙权的手下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可是鲁肃自己也知道很难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些谋士,但这些人并非普通的泛泛之辈,每个人都是有学识的。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所以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所以,就有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

诸葛亮舌战群儒
诸葛亮三气周瑜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桥段,故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诸葛孔明的足智多谋和周瑜的心胸狭窄。
一气周瑜:赤壁大战后的第二年,周瑜去夺取荆州,当时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曹仁据守的南郡失败,刘备再去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时失利受伤,于是便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真是一举两得!
二气周瑜:相传刘备的夫人死后,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假装把自己的妹妹孙仁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谁知吴国太(孙权的母亲)看中了刘备,不仅不许孙权杀他,还真要把女儿许配给他。周瑜便想让刘备长期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隔开,并且迷惑刘备,使之丧失争夺天下的雄心,可是又失败了。诸葛亮随后使计让刘备安然回到了荆州,并且让周瑜中了埋伏,还叫士兵高唱“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嘲讽周瑜,让周瑜气得吐血。
三气周瑜:话说刘备向东吴借取荆襄九郡,想要发展壮大自己,但是东吴怕刘备强大后对自己构成威胁,三番五次要求其归还荆州,刘备和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后必还荆州为由拒绝东吴的要求,却又迟迟不攻取,此举令周瑜气急败坏,就想出了名为过道荆州帮助刘备攻取西川实则攻取荆州之际,不想却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吴军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最终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感叹而不治身亡。
其实,热爱周瑜的也没有必要难过,因为“以上纯属虚构”。
诸葛亮是怎么死的
相传,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今宝鸡境内)与司马懿对阵,由于事必躬亲,殚精竭虑,而且长期军旅劳累,又没有武将强健的身体,第六次北伐时最终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而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 当时,姜维等遵照诸葛亮的遗嘱,秘不发丧,缓缓地退军。而司马懿率军追击,他见蜀军帅旗飘扬,还看到诸葛亮羽扇纶巾坐在车里,他怀疑是孔明用计诱敌,赶紧策马收兵,于是便有“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这一故事。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这个人物一直带有“传奇”色彩,他智勇双全、沉着冷静、胆识过人,后人也常拿他的名字做歇后语用来比喻一个人的聪明和足智多谋。他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人的杰出代表,也是三国时期最有战略眼光、能力最高的谋士之一。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