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简介 淮海战役是谁指挥的
淮海战役简介
淮海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而且可以说是其中的关键所在。而解放军以60万正规军与40万民兵打80万的国民党军,最后以少胜多,因此也被许多人评价为不可思议的奇迹。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开始于1948年11月6日,由解放军向国军党军发动,主要以徐州为中心。解放军方面主要是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两支军队,由战时设立的由邓小平、刘毅等五人组成的总前委指挥,但实际上直接指挥军队战斗的是粟裕。而国民党方面先后总共投入了七个军团和两个绥靖区,指挥的是杜聿明、刘峙等人。
战役经历了两个多月共66天,于1949年1月10日结束,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解放军迅速发动战役,歼灭国民党军的一个兵团并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第二阶段,解放军继续包围徐州,并先后歼灭其中两个兵团;第三阶段是总攻阶段,解放军又歼灭了国民党军两个兵团。
战役结束,解放军共消灭或者俘虏国民党军约55万人,不过自身也伤亡有十余万,敌我损失比约4:1。因此,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歼敌数量最多的、士兵牺牲也最严重的战役。
淮海战役的结束,标志着长江以北基本得到解放,军队的实力和士气大增,而对于战败的国民党而言,则是恰恰相反,主力兵团全灭,士气受到沉重打击,已经无力与共军决战。
淮海战役时间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从开始时间算,它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辽沈战役在它发动前4天已经结束,而平津战役开始于11月29日。而就持续时间而言,66天的它也是最长的,另两个分别是52和64天。

淮海战役地图
淮海战役是粟裕的建议,他在9月24日就致电了中央军委,而对方第二天也回电同意了他。自此到战役发动的一个半月时间,都是战前的准备阶段。首先是战役的战略计划和部署,在讨论中规模越来越大。战前一个礼拜前,最后决定了参战的部队,包括华东和中原两大野战军,共60万。国民党方面,此时一直在进行战略防御,并讨论作战方案。
华野在11月6日夜晚,按照计划发起了进攻。而到了22日,黄百韬的第7军团全灭,战役的第一阶段也至此结束。之后28日,蒋介石下令徐州的部队放弃徐州,开始撤退,而解放军发现后开始追击和拦截。杜聿明部为了解救被包围的其他军团而出击,于12月4日也被包围。而被包围的黄维第12军团于15日被歼灭,第二阶段至此结束。之后的20天,解放军暂缓了对杜聿明部的攻击,1月6日发动总攻,四天后战斗结束,歼灭其中两个军团,第三阶段结束。
淮海战役的三个阶段虽然随着战场局势的变化有所改动,但前期与计划是一致的。早在10月11日,毛泽东就提出了三个阶段的设想,其中第一部就是歼灭黄百韬的军团。
淮海战役地点
淮海战役的规模很大,国共双方投入的兵力高达160万人。因此,它的战场也很大,主要是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

淮海战役地图
因为之前中共方面攻下了国民党重兵设防的济南,挫败了对方的重点防御计划。就像国外媒体评论的,自此以后,中共已经占据了对战争的自主权。因此,淮海战役是由中共方面策划和部署的,而战役地点期初也是由他们的选择。
粟裕是最早提出淮海战役建议的人,在他的设想里,战场只限于两淮和海州地区,也就是现在江苏省的淮安市到连云港市。两者是临近的两座城市,可见在最早的设想里战场是并不大的,所以被称为“小淮海”。
可是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在战前中央军委商讨后的计划中,淮海战役的规模就已经越来越大。这主要是因为国民党方面的部署,他们把优势兵力集中在了徐州和蚌埠之间的津浦铁路线两侧进行战略防御。于是中共也把战役的中心计划在了徐州,从最开始的为夺取徐州做好准备,变成了围攻徐州。因为要实现围攻,解放军就需要从四面八方地推进,所以战场越拉越大。
战役爆发后,国民党又往战场投入了更多的兵力,之后国军又因为战场失利而选择突围,使得主要战场也不断发生变化。正如毛泽东后来说的,淮海战役就是一锅夹生饭,本来计划并不成熟,是一步步完成的。战役如此,战场也是。
淮海战役始末
淮海战役是中国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的投入兵力以及规模巨大的一场胜仗。淮海战役开始于1948年11月6日,于1949年1月10日结束。正如战后毛泽东所说,这场战役使得解放军的兵力、士气都胜过了国民党军,也预示着国民党统治的即将消亡。

淮海战役前
战役开始前,1948年时,国民党见形势于己不利,就决定开始实施重点防御,而中共召开西柏坡会议,由游击战转为正规战争。不久,解放军就攻克了国军重兵布防的济南,标志着国民党重点防御计划失败。之后在粟裕的建议,中共决定发动淮海战役。
在毛泽东等人的计划和准备中,原本打算的小规模的淮海战役,升级为由华东和中原两大野战军参加的大规模战争。而国民党方面,在济南失守后,以徐州为中心保持战略防御,沿着徐州和蚌埠之间的铁路线组摆出了一字长蛇阵。蒋介石经过两次改动,最后决定由刘峙作为总指挥。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共投入60万正规军,以及40万民兵,而国军方面先后参战的有七个军团和两个绥靖区,甚至出动了近3000次飞机。而最后,解放军总共歼灭了国军五个军团,国军死伤约17万,被俘虏约32万,其他还有投诚和起义改编的,不过解放军方面也损失不小,死伤加失踪的士兵有13万,敌我损失比为4.06:1。由此可见淮海战役的惨烈。
淮海战役最后以解放军以少胜多告终,而敌我双方的实力和士气在战后可以说是来了个转折。
淮海战役是谁指挥的
中国共产党在淮海战役中投入了整整60万正规军和40万民兵,既有华东野战军,也有中原野战军。因此这场大规模战役,不是某一人所能够指挥的,是中共集体指挥的结果。

粟裕照片
就名义上而言,淮海战役的指挥是总前委,不过许多方面的史料都指向它并没有实际指挥。比如,它是不是战前计划组建的,成立时战役已经开始了十天;再比如,总前委中的五位以中野方为主,而三位常委更全是这一野战军的领导,但是就淮海战役的参与兵力和所作贡献而言,是华野远胜中野。由此可见,总前委对这场战役而言,它的意义其实就协调统筹两大野战军。
就淮海战役的功劳而言,应该是粟裕最大。他不仅是最初设想的提出者,战时华野方面也基本是由他直接指挥。战役最早发动的是他,而第一阶段的歼灭黄百韬军团也一早就是他的设想中的一部分。而他不能成为战役的总指挥,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足,而是他的身份不够。因此,毛泽东战后也评价他是立了第一功。
就淮海战役的战略而言,主要是毛泽东的策划和部署。在最初的设想里,目标只是“小淮海”,只是为夺取徐州做准备。而毛泽东早早就遇见了这场战役的规模会越打越大,所以他的计划分为三个阶段,是两大野战军参与的大规模战役。可以说,他是把粟裕的设想完善并且真正实现的人。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
为了纪念作为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的胜利,1959年国务院决定于当时作为主战场的徐州特此筑造一座纪念塔以弘扬革命先辈们的功绩以及伟大的战争精神,1965年建成开放,位于淮海战役烈士园林内。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新馆于07年建成并免费开放。

淮海战役纪念馆
该纪念馆建于江苏徐州的凤凰山,位处纪念塔的东南方向,是一座极具民族特点的建筑,纪念馆的顶部为琉璃瓦,中部是大殿、重檐、门以及走廊,建筑面积一共两千八百多平米,原本为中国风的旧馆在经过三年多的新建后焕然一新,免费对全社会开放。
最初的纪念馆与纪念塔一同于1965年建成开放,纪念馆标由陈毅元帅所题,陈列厅分为前厅、序言厅、战役厅、支前厅、烈士厅以及后厅共六个部分,一共有珍贵的文物、史实照片以及相关画作、雕塑等重要物品两千余件。其中还包括毛主席起草的作战方案的电报手稿、总前委指挥作战的电台以及多名烈士的遗像与遗物,整个展馆的布局十分科学,出展的文物丰富,重点鲜明,设备先进,十分值得前往参观。
全馆共有藏品一万五千多件,其中有79件一级文物,管内除了陈列馆之外,还设有放映厅,播放相关历史记录影片;而烈士缅怀厅则记录了31006名在战役中献身的烈士的英名。该纪念馆位列我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之一,极具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