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擒贼后擒王奠定基业的简介

正在使用人数

大清国入关前的两个皇帝——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俩。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人,皇太极是清朝的开拓者。努尔哈赤当时是如何奠定清朝的基业的呢?努尔哈赤,原是明朝官员,利用职务之便,1616年在明朝地盘上建立割据政权“后金国”,自称大汗(大王),1626年因战伤而死。擒。

小知识:努尔哈赤擒贼后擒王奠定基业

努尔哈赤擒贼后擒王奠定基业

时间:2016-03-12 05:07    来源: 我爱IT技术网    编辑:佚名

大清国入关前的两个皇帝——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俩。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人,皇太极是清朝的开拓者。努尔哈赤当时是如何奠定清朝的基业的呢?

努尔哈赤,原是明朝官员,利用职务之便,1616年在明朝地盘上建立割据政权“后金国”,自称大汗(大王),1626年因战伤而死。

擒贼“再”擒王

公元1619年,努尔哈赤率领七万八旗精锐进攻东北,连战连捷,震动关内。而明朝当局则命令杨镐调集四路大军共12万人围歼努尔哈赤,双方在萨尔浒对峙。

这个时候,有参谋向努尔哈赤献上了“擒贼先擒王”的计策,方法是直接进攻杨镐的中军,然后擒获杨镐。

努尔哈赤肖像

努尔哈赤

然而。努尔哈赤思考了一会儿,认为不妥:“突袭杨镐中军危险性太大,如果不能得手,将会被到来的援军四面包围,全军覆没。”

后来,努尔哈赤则制定了一套“擒贼后擒王”的策略,即“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他们先假装退军,诱使明军刘铤率三万军队孤军深入,围而歼之,全灭刘铤所部。

再后来,努尔哈赤军队一边用800军士迷惑杨镐主力,一边则北上痛击明军右翼,歼灭两万余人,而后迂回前进,在杨镐主力抵达前直插明军尾翼,截断了明军的粮道,而后又在半路设伏,把前来救援的李如柏军打败,使明军只剩下5万人。

而后皇太极率领的援军抵达战场,形势已经改变了,这时努尔哈赤便率军与杨镐展开决战,明军士气低落,很快溃不成军,被八旗军击败。

努尔哈赤的大智慧

努尔哈赤采用的“擒贼后擒王”看似不太符合逻辑,实际上确实真正的大智慧,“擒贼先擒王”的战略确实偶尔能够有些奇效,但是是属于孤注一掷的做法,危险性太高,不成功便成仁,例如荆轲刺秦失败就是个反面教材。

马景涛版“努尔哈赤”

马景涛版“努尔哈赤”

此外“王”作为核心,一定会受到重点保护,一旦受到攻击周围的“贼”们便会不顾一切的前去救援,无形中增强了敌军的战斗力。而且先擒住“王”之后难保不会有新王出现,而“王”被羞辱后使得“贼”们更加同仇敌忾,难以应对。

而“擒贼后擒王”则避免了这些问题,避其锋芒,慢慢的削弱“王”的羽翼,最终王也就是孤身一人了,这个时候擒王便非常简单了,著名的七擒孟获便是如此。

“擒贼后擒王”的道理就是先将多而杂的小问题解决掉,从而更加从容的解决大麻烦,如果一开始就直接处理大麻烦,那么必然会被那些繁琐的小问题所纠缠,效果定然不好。当大麻烦成了一个独立事件,也就迎刃而解了。

现在我们知道,不管是古代打仗还是现在处理问题,都不一定要跟着主流做,有时候反其道而行之恰恰能带来不一样的效果。“擒贼后擒王”是是解决问题、为人处事的大智慧!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猜你喜欢:

与“努尔哈赤擒贼后擒王奠定基业”相关的热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