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生平简介 左思的咏史赏析
左思简介
?左思,字太冲,自幼其貌不扬,坚信勤能补拙,博览群书甚是勤奋,遂渐露才华,著有《三都赋》甚有名望,因此造成一时的“洛阳纸贵”现象,观其一生却是曲折不得志。

左思画像
左思出生儒学世家,其父左雍曾为小吏、太原相等官职,曾欲让左思学习书法和鼓琴,还请名师教导,但左思均不擅长,未果。且因左思寡言少语,说话结巴并不会表达自己所爱,曾被左雍嫌弃,加上左思貌丑矮小,左雍曾对旁人说道此儿所学还不如自己小时候。
遂左思发奋图强,发现自己兴趣和爱好,在写诗作赋这一块甚有兴趣,遂博朗群书,夜以继日的苦读专研文学,日积月累下其文学功底突飞猛进,甚有文采。但在当时注重门阀地位的年代,左思虽有文才却因出生寒微不被他人重视。
后因其妹妹左芬被选入宫,左思举家迁至京城洛阳,左思此时在构思《三都赋》,为了更好的完成这篇赋,便四处拜访学者,还曾请职于图书管理员的职位,只为增长见闻和学识。于是左思前后花了近十年功夫完成此赋,起初还被众人所蔑视,后得皇甫谧等人的推崇,《三都赋》方得推广和赞叹。
左思便因此名声大噪,且有洛阳百姓争相阅读此赋,买纸抄阅,方有“洛阳纸贵”一说。后左思还曾被推荐成为《汉书》主讲人,在发生“八王之乱”后退居朝野,隐而发奋于文学。在洛阳政变后,举家迁至冀州,数年后便病逝,享年55岁。
左思咏史
?晋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左思创作的《咏史八首》,若说这组诗歌是咏史诗,用咏怀来形容更为确切。东汉初年时已有《咏史》诗,是为班固所作,但这首诗歌所注重的只是概括历史,字句更为实在纯朴,没有过多词藻修饰,而左思的却更多的是借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咏怀抒情,词藻也更为丰富华丽,不单调。

左思画像
左思这一组咏史诗,是诗人用来表达心中积累的情绪的,整组诗以现实的社会境况,社会矛盾来承载着诗人生平抱负和理想,诗人也借此表现出自己的现状和无奈,在创作历史上具有很独特的地位,也深受众大家好评。
这组诗创作的时间被断定为是左思因为其妹入宫为妃,他们举家迁至洛阳之后,左思拥有满腹才华,欲欲以满腹经纶取得仕途上的顺利,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不料世事难料,左思因出生卑微却屡屡受挫,仕途上的坎坷也改变了左思的创作情怀。
故《咏史八首》从一开始的满怀抱负和热情到最后看清社会现状和制度的不公,满腔热血被浇灭,本是“良图”却变成梦想的过程,最后虽志向不得实现,但也不愿趋炎附势,为世所污,故隔断抱负,隐世而居,洁身自好的美好追求。
遂这《咏史八首》便成为后世人研究诗人左思的生平思想和人生写照的重要资料,也能看出当时社会的制度的现状。
左思咏史其一
?左思所写的咏史诗歌,并不是单调的概括历史事件和人物,而是发展成以华丽辞藻进行咏怀的类型,其中《咏史八首》是左思诗歌的代表作,接下来让我们来对《咏史八首》其一进行赏析。

左思《咏史八首》其一书法图
引其一原诗: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左思所写的这一首咏史诗歌主要描写的是自己的才能和志向,诗歌的前四句便明显的表现了自己的才学过人,弱冠之年便擅长写作,且博览群书下笔有神,且将才学与《过秦》、《子虚》相比拟,颇有自负之感。
接下来诗人左思便描绘边疆战事,以表明自己文韬武略,愿在国家危难之际,以才略报效国家的志向。遂接下来以“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的诗句表达自己的志向,他的志向是报效祖国,能够成为有用之才,即使才能低劣也想施展才华。
最后在功成名就之后,抛弃赏赐和官至,归隐田园,过着潇洒而自由的隐居生活,体现了诗人欲建功立业又不贪恋权势财富的态度。
左思咏史其二
?左思所创作的《咏史八首》其二主要是讲述了诗人自己出生贫寒,不能被重用赏识,即使深有才华也抵不过那些本就是富贵的世家子弟,其中讽刺了当时的门阀制度的不公,和自己受制度影响才不能用的无奈。

左思画像
引其二原诗: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诗人左思在诗的开头便以“涧底松”和“山上苗”来代表有才能但却出身卑微之人和身居高位的贵族子弟,以此引出当时社会制度的不合理现象,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这社会的不公平的内容生动的用松树和树苗隐喻。
其后便将将自身遭遇所写,提及自己甚有才能却不被赏识,以此描绘出当时一大批和他一样能人因身份卑微无法实现抱负的社会现象。且表明这样的现象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长久的地位歧视造成的。由此来讽刺门阀制度的不公,对这个现象进行强烈的抨击,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诗人也由此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不得实现的抑郁,无处抒怀只能抨击和揭露这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也希望这个现象能够引起广大的关注。
左思咏史其五
?诗人左思所写的《咏史八首》其五所描写的除了单纯的表达自己愤世嫉俗的情绪和对社会门阀制度不公的不满,其中还体现了诗人左思的高大情操,出身贫寒的诗人由此表达自己并非是为了权益攀龙附凤之人。

左思《咏史八首》其五部分诗文书法图
引其五原诗: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歘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描绘的是京城皇宫中的建筑和王侯将士的府邸的高大雄伟,门院高耸的状态,其中从“峨峨”、“蔼蔼”的叠词便可得知那些有高大门院的建筑均是王公贵族们第宅,诗人左思不仅用这些来表达那些贵族们豪华奢侈的生活,也从“高门”来表达出门阀制度的现状。
诗歌的后半部分则表现了诗人在这样的社会中不得不向社会现实低头,卑微出身的贤士却往往难以实现抱负,输给了门阀制度之下。而诗人也对自己进行剖析,已经得知现状如此,自己也非“攀龙客”,自己希望有一番作为能够利用自己才识报效国家,但却不得,因此要与这仕途告别,从此隐而居之。
诗人将自己最后的愤慨写的甚是豪迈高昂,虽然有心心系天下,但却为不参与这社会腐败的浑水而隐居,即表现诗人的愤慨也表现诗人高尚情操。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