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婆的简介 黄道婆是谁 黄道婆的原名叫什么
黄道婆原名
很多在历史中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人,大家都只会铭记她的绰号,或是根据她的成就来进行命名的一些称呼,如此以来,常常是与生俱来的姓名却反而容易被世人所遗忘。那么有卓越成就黄道婆的原名是什么,究竟有几人知道呢?下面听小编一一给你分析。

黄道婆画像
黄道婆,难道她姓黄,名道婆?其实不然,翻阅已有的资料,并没有找到关于黄道婆原名的相关资料,只是人们又会叫她黄婆,或者是黄母。从这点看来,黄道婆的姓氏可以确定了,她姓黄。那么道婆又是怎么来的呢。
据传,年少的黄道婆,亲人都在战乱中相继死去,丢下小黄道婆一个人孤苦无依,小黄道婆为了生活给人当童养媳,但面对非人的虐待,小黄道婆出逃了。跑到她梦寐的拥有先进纺织技术的海南一带,跟热情好客的黎族姐妹生活在一起,并学习她们的纺织技术。
因为流落异乡,也没个落脚的地方,黎族的兄弟姐妹就让她借助在当地的道观了,一住就是二三十年,所以才有道这个称呼。那么婆就更简单了。黄道婆离开家乡的时候一片战乱,后来南宋覆灭,元朝改变了统治策略,黄道婆又一心想着家乡落后的纺织技术,便不舍的离开了黎族姐妹,回到家乡,为家乡的纺织技术贡献一份力,那个时候的黄道婆已年老,人们用婆来叫她刚好。黄道婆就是这么来的。
黄道婆图片
黄道婆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女人,甚至引领整个元朝的纺织技术取得重要的进展。那么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或丑或美,或高或矮,或柔弱或坚强......都很让人好奇,我们网络上搜索黄道婆,可以看到关于她的图片数不胜数,或年少的,或中年的,或年老的,看着这些图片仿佛能够逐渐认识到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邮票上的黄道婆
其实一定程度上,人们在图片中所刻画的黄道婆的样貌,就是她留在世人心中的固有形象。年少时的黄道婆,小小的脸上有生活的艰辛,但是炯炯有神的大眼里,闪烁的是她对命运的不屈,足以看出这个小丫头不是那么简单的人,将来一定会做出一番成就。小时候的黄道婆要跟着乡亲下田劳作,小小的人儿,在一大片的黄土中,显得那么的渺小,但是黄道婆却始终努力挥下手中的锄头,不偷懒,不怕累,这是有怎样的毅力才能做到这点,要知道一个大人一天劳作下来都会觉得很辛苦,但是她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感染着每个看到这样景象的人。
此外,还有织布时候的黄道婆,弹棉花的时候,她眼里流露出的对纺织的热爱是任谁都无法忽视的,仿佛整颗心都扑在纺织上。也正是有她这么的热爱,并愿意为之努力,才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而年老的她,图片上更多的显示出她为家乡做出贡献后的欣慰。如今黄道婆的形象被印到书本中、邮票中,我们随处可见。
越剧黄道婆
黄道婆,一个为世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但是除了她在纺织业上的贡献以外,对于这个伟大人物的生平,你还知道些什么呢?而越剧黄道婆讲的就是这位名垂青史的革新家不平凡的一生,演出不仅仅赞扬了她为国家技术做出贡献,还生动地添加了许多人性的魅力,创造了两个男人和黄道婆之间的曲折缠绵的爱情故事。

越剧黄道婆 场景
《越剧黄道婆》在多地上演,北京、上海、杭州等,该剧仅用7幕对黄道婆的一生进行叙述和刻画,包括年少黄道婆的灾难、当童养媳、遇到不好的婆婆和丈夫受尽折磨,忍无可忍出逃搭船南下到纺织技术纯熟的闽广一代,受到当地黎族姐妹的友好招待的一生。在黎族那段时间里,黄道婆不分昼夜的,努力学习崖州的纺织技术,并学成返乡。三十年后再踏上故土一切都物是人非,黄道婆把学到的技术全部交给当地人,并进行推广和不断改良,对纺织工具进行革新,加快了纺织技术的进程。这只是最基本的按照史实进行的场景安排,《越剧黄道婆》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了黄道婆与阿贵和张明谦之间爱情纠葛,使得剧情更加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在越剧中的黄道婆,她与两位男主人公的爱情曲折缠绵、催人泪下,她的一生都在为了纺织而不懈努力和无私贡献,历经磨难,最终获得布艺始祖的荣誉,为后人敬仰。
黄道婆纪念馆
?根据黄道婆的经验与方法,织出的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淞沪地区迅速发展成为纺织业的中心,甚至有松江布匹“衣被天下”的美誉,并且拉动了整个长江流域的纺织业发展,然而黄道婆的纪念馆正好也就位于上海。

黄道婆纪念馆
因为黄道婆的功绩,后人为表怀念和尊重,在顺帝至元二年就为黄道婆立了祠堂,但是后来因为战乱被毁了。后来明熹宗时期,张之象为黄道婆在宁国寺立了塑像,嘉庆年间,在上海渡鹤楼边上的西北小巷,也为黄道婆立了一个小庙。现在黄道婆的纪念馆在上海徐家汇华泾镇东湾村,在纪念馆旁边的就是幽静的黄道婆墓了,两地相伴,也算是后人对黄道婆最崇敬的敬意了。
该纪念馆于2003年3月对大众公开,整馆占地面积三百平米,一踏进院中就能看到高达二米二的黄道婆塑像,两边挂有其对联,中间则是由周谷城先生所写的“衣被天下”。
纪念馆共有三个展厅,主展厅主要展示的是黄道婆的简介、生平事迹以及她对于我国纺织业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另外两个展厅则分别展示不同年代的纺织具以及纺织品。在纺织工具的展厅中,有着弹花用的、纺织用的、织布用的种种机具,造型千秋各异,一共三十多台,令人眼花缭乱。而在棉纺织品展厅中,各式各样的棉土布、印花布、棉衣裤、被单套等等,共有三百多建,甚至有不少清朝的时期的传世珍品,令参观者眼前一亮。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