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怎么死的 张自忠的后人
张自忠怎么死的
张自忠是有名的爱国烈士、抗日英雄,那么张自忠是怎么死的呢?张自忠是死于枣宜会战时期,在日军大兵力以及飞机大炮的猛攻下,张自忠部队全军覆没,张自忠也在这次战役中壮烈为国牺牲了。

张自忠照片
关于张自忠怎么死的具体内容是这样的:一九四零的时候,日本的军队为了能够控制住长江一线的交通,企图以此来阻断通往重庆的运输线路,于是就聚集了三十万兵力发动了枣宜会战。而当时在襄河西岸,仅仅只有我方军队第33集团军中的两个团驻扎守备。张自忠本来作为总司令,是不用亲自领兵作战的,但是他坚持要出击,留副司令防守。
五月一日的时候,张自忠召集部队士兵出击作战,到了七日黎明的时候,张自忠部队渡过襄河,向北进发。五月十四日的时候,双方相遇交战。在十五日的时候,日军六千多名士兵将张自忠带领的一千五百多人围困在了沟沿里村,双方发生激烈的战斗,直到十六日黎明的时候,张自忠的部队被逼撤退至南瓜店十里长山。然而没想到的是,在之后,日军出动;了飞机大炮,并且在飞机大炮压制张自忠部队的情况下,连续发动了九次冲锋,致使张自忠部队人员伤亡惨重。
五月十六日,张自忠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指挥战斗,即使左手臂受伤了也不曾理会,等到了当日下午两点,张自忠麾下只剩了几百人,他将卫队士兵都调往前线,自己身边仅留下参谋等八人。五月十六日下午四点,张自忠的部队全部牺牲了,张自忠也为国战死战场。
以上就是张自忠怎么死的具体内容,从这里可以看出,张自忠是个值得敬仰的民族英雄。
张自忠后人
张自忠是中国近代著名抗日将领,在1940年的枣宜会战中与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不幸殉国。张自忠在其16周岁的时候成家,夫人名为李敏慧,比他年长一岁,靠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的终身。

张自忠后人于张自忠墓前合影
张自忠后人众多,但多自力更生,从事技术工作,也有入美籍者。张氏夫妇生有两子一女,其中次子张廉静英年早逝,在赴黄埔军校受训的过程中染病身亡,年方17。1910年长子出生,取名为张廉珍,新中国解放前曾经在财政机关工作,有七个儿子。1923年,张自忠最小的女儿张廉云出生,退休前在北京政协工作,是政协的副主席,育有儿子两人。
张家第三代共有九个男丁。张廉珍长子张庆宜退休于天津市经济委员会;次子张庆安退休于上海电力工程研究所;三子张庆隆入美籍军籍;四子张纪祖赴美经商;五子张庆范入美籍进行数学研究;六子张庆成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四川省委员会的副主委;第七子张庆新也入了美籍,一直从事餐饮业。
张自忠的小女儿张廉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做车晴,是中国传媒大学的高级教授;小儿子车临在央视工作。
张自忠后人从父亲、祖父那继承的不是给予实权地位的名望,而是一种秉承在血液中的精神,他的后人从政者少,但却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尽管有些子孙入了美籍,但其爱国精神丝毫未减,张庆隆曾在美国军籍入籍仪式上这么说:志愿加入美国军籍,为美国服务,但是,前提是美国不打中国。
张自忠墓
张自忠在一九四零年的枣宜会战中为国壮烈牺牲,而张自忠墓就在重庆市的梅花山麓。一九四零年,张自忠在湖北宜城为国牺牲后,就下葬在了梅花山。梅花山本来名叫雨台山,在一九四二年的时候,冯玉祥将军书写了《梅花山》并将它可在石碑上,立在张自忠墓前,并且还亲自在张自忠墓前种植了梅花树,于是梅花山从原来的雨台山改名为了梅花山。

张自忠墓照片
张自忠墓主要呈现圆形形状,整座墓的高度大概为3米,墓的最前方是墓碑,墓碑上刻有冯玉祥所写的“张上将自忠之墓”七个字,位于墓的两边出入口的矮墙上镶嵌着冯玉祥用隶书所写的梅花山三个字的石刻,石刻上的每个字都是一个平方米大。整座张自忠墓座北朝南,墓地的地势也是南面高,北面比较低。张自忠墓的陵园在平面上呈现长方形,总共占地面积为5亩,而陵园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最高的地方就是张自忠墓,陵园中间部分是花园,坡下则是广场、张自忠纪念馆以及标志石碑等。整座陵园非常清静,园内种着很多郁郁葱葱的柏树,不仅使得园内显得比较清静,还使整个墓地显得更为庄重和肃穆。在一九一一年的时候,这座陵园被国家命名为国家级革命烈士陵园。
张自忠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爱国将领,不仅为国家立下了不少赫赫战功,最后还为国壮烈牺牲了,张自忠墓是个让人们了解他的事迹、怀念他的地方。
张自忠纪念馆
张自忠出生于1891年,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是国民党军中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在1940年的枣宜会战中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不幸牺牲。张自忠纪念馆建于1991年,地址位于湖北省宜城市,占地面积720平米。

张自忠纪念馆
张自忠纪念馆是宜城人民为了纪念张自忠诞辰100周年而修建的,同时也是纪念其殉国51周年。纪念馆是一座四合院,里面的展览内容主要是张自忠的生平事迹与革命斗争史,如今已是国家A级旅游景点。
馆内主色调为红色,一砖一瓦一墙似乎是由鲜血铸就,乍一眼仿佛还能看到当时战场上的残酷与肃杀。张自忠于枣宜会战牺牲后,国共两党政要均题诗词以褒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纪念他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做出的杰出贡献,如今那些诗词仍旧挂在他的纪念馆里,成为英雄的荣耀供人瞻仰。
门楼两侧的花岗岩上分别镌刻着毛泽东当年题写的挽词“尽忠报国”与蒋中正的“英烈千秋”。门楼的上额是“张自忠将军纪念馆”的馆名匾额,出自王任重之手。英雄是不分党派的,尤其是在民族危机之前,张自忠花了30年的时间,从一名弃笔从戎的新兵蛋子,成长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并用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什么叫英雄气概,什么叫爱国精神。
张自忠牺牲一周年之后,原国民政府59军将士把与张将军一起殉国的战士尸骨收殓于长山南麓,并在长山之巅树碑以纪之。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