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的诸葛亮有多厉害 真实的诸葛亮
诸葛亮简介
他是烽火连天时蛰居深山的伏龙,十年沉潜未出,却既能观天下之大势,又能享田园之乐,好不快活;他是羽扇纶巾吟诗作赋的谦谦君子,才比管仲,智堪无双;他是洞悉战局的谋士,满腹经纶,虽书生意气,却安坐营帐中指点江山,屡立战功。他是诸葛亮,是东汉末年三国群雄并起时的一颗明星。
诸葛亮画像
公元181年,琅琊郡县,诸葛亮呱呱坠地,即今天的山东沂南县,虽琅琊郡县已经消散在历史的起承转合中,但琅琊诸葛氏却因着诸葛亮的名字永远的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中原曹氏,江东孙氏,琅琊诸葛氏,在硝烟四起的东汉末年,似乎在冥冥中,给了诸葛亮一个绝佳的舞台,是跌宕起伏的时势,还是因了他心中的匡天下之志也未可知,才有了这样精彩绝伦的历史画卷。
建安十二年,未及而立之年,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就得到了刘备的青睐,于是有了家喻户晓的“三顾茅庐”的故事,他面对地图,清晰而精辟的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大势,这是诸葛亮从悠闲自得的乡野踏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步,他用自己的观察和谋略为刘备勾画出了一个详细的战略蓝图,而果不其然,随后刘备的战略部署基本都是沿着既定的路线前进的。
诸葛亮心中是怀着统一汉室的理想的,这也是他蛰居多年未出,最后却选择站在刘备的阵营的原因之一,火烧赤壁,三国鼎立之势方成;夺荆州,占益州,上兵伐谋,他以智取胜,势如破竹,让敌人闻风丧胆。建安二十六年,蜀汉政权建立了,这是诸葛亮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英雄终究是气短,公元234年,诸葛亮出师北伐时身上已经带着伤病,他最终没能等到江东孙氏的援兵,阖然长逝。可谓真真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大智大慧,天文地理求仙问道无所不能无所不会;司马懿阴险狡诈,诡计连连。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司马懿和诸葛亮二人相比,谁更厉害呢?
诸葛亮剧照
要比较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孰优孰劣,就先从二人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说起。司马懿先是在曹操手下默默无闻,因为在曹操帐下有郭嘉、荀彧和荀攸等谋士,武有曹洪、曹仁、许褚、张辽、徐晃、于禁等一大票的名将,因此司马懿一直是籍籍无名。再来看诸葛亮,还没出山的时候就已经是名满天下,后来辅佐刘备,虽然刘备已经有了关张赵等大将,但是丝毫没有掩盖住诸葛亮的光辉。
因为曹操手下能人辈出,因此司马懿一直是默默无闻。直到曹操老得快不行了,手下大将谋士等死的也差不多的时候,司马懿才开始崭露头角。而诸葛亮一直作为刘备的得力助手,不但帮助刘备占有三分天下,而且在刘备军中的地位以及名望更高了。后来诸葛亮为了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六出祁山每次都是主动出击,只有第四次才出现被动防守的局面。虽然最后因种种原因北伐都最终失败,但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阵中,诸葛亮取得大部分的胜利。
最后,诸葛亮感觉自己时日不多,因此安排大军后撤,在临死之前,还是用妙计吓走了司马懿。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通过这些我们应该很清楚了吧。
郭嘉和诸葛亮谁厉害
郭嘉帮助曹操的时候,曹操从一个很小的军阀一举统一北方,成长为当时势力最为强大的豪强;诸葛亮一生辅佐刘备,从小沛战将二人,兵士两千起家,最终拥有川蜀大片肥沃的土地,终于能够和曹操相匹敌。无论是郭嘉还是诸葛亮,在两大势力集团的成长过程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诸葛亮剧照
天妒英才。郭嘉在事业的高峰期,人生的大好年华就去世了。自从郭嘉去世,北方的曹操集团的扩张之路就显得漫长曲折,最后终于兵败赤壁,终其曹操一生再也没有实力出兵南下,统一中国了。因此在赤壁之后,曹操长叹,加入郭嘉现在还活着的话,我怎么会有今天的大祸呢。可见郭嘉的重要性,以及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郭嘉的能力出众无人能及了,虽然当时曹操军中有荀彧和程昱等出众的谋士,但是曹操唯独推崇郭嘉。
天降大任于诸葛亮,因此诸葛亮才接受刘备邀请,出山辅佐刘备。从被人打的到处跑,常常寄人篱下,妻离子散兄弟失联到独霸一方,称王称帝,诸葛亮功不可没。在刘备临死之际,还嘱托诸葛亮说,如果自己的儿子刘禅无能,就让诸葛亮掌握朝政,一统天下。诸葛亮殚精竭虑,一心辅佐刘禅。后来诸葛亮一心想统一天下,六出祁山,虽然都失败了,但是他忠君爱国的思想却永垂不朽。
历史没有如果,郭嘉英年早逝,和诸葛亮之间也没有过交锋,两人相处的环境以及服务对象差别都很大。因此,仅仅从两人的功绩来看,是没法比较谁更厉害的。
徐庶和诸葛亮谁厉害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刘备落难,路经水镜山庄,遇司法徽,司法徽其人,襄阳名士,素以知人荐才而闻名于世,刘备因祸得福,于是便有了“伏龙、凤雏安天下”之说。“伏龙”指的是当时躬耕南阳的诸葛亮,“凤雏”则是指心中有丘壑的庞统。
诸葛亮发迹地卧龙岗
原来二人都是这水镜先生的弟子,声名大噪于时。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水镜先生司法徽还有第三个弟子,那就是徐庶。与声名鹊起屡立战功的诸葛孔明相比,徐庶似乎在汉末的政治舞台上并未显现出过人之处,但细细观察便不难发现,徐庶和诸葛亮在某些方面是可比肩而立的。
于出身而言,寒门子弟难出头,出身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这个人能够在政治这条道路上所走路途的远近。诸葛亮是琅琊诸葛氏的后人,诸葛氏是当时的豪门,不能否认,这无形中为诸葛亮的仕途铺平了道路;相比之下,徐庶出生寒门,早年为躲避仇家改了名讳,徐庶的起点是低的,他所经历的苦难也是以诸葛亮的家室难以想象的。细思之下,也正因为如此,徐庶求学儒舍,奔刘备,荐诸葛,这些作为更加反衬了徐庶其人的可贵之处,夫君子之志不为贫贱所移,此其一也。而如果要从才略上去评价诸葛亮和徐庶孰胜孰劣,答案是呼之欲出的,诸葛亮烧赤壁,夺荆州,这一系列的部署都显示出了他卓越的军事天赋,但若要执着于此,未免有失偏颇,同为水镜先生的弟子,徐庶与诸葛亮的才能是不相上下的,他自始至终缺少的是一个契机和可供他自由挥洒才能的舞台,自古忠孝难两全,徐庶选择了成为一个孝子而不是一个谋士,世间安得两全之法?从这个角度上说,徐庶与诸葛亮谁厉害似乎是一个历史留给我们的沉思的题。
庞统和诸葛亮谁厉害
话说庞统在遇见了刘备之后,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庞统就在刘备军中任事,指挥部队打了几场不小的战斗,全部取得了胜利。后来和诸葛亮一起向刘备筹划:鼓动刘备向川蜀出兵。一来为了能够分开庞统和诸葛亮二人,二来为了培植庞统来制衡诸葛亮。因此刘备就带着庞统如川,诸葛亮在荆州留守大本营。
诸葛亮画像
当刘备大军准备和刘璋大军决战之时,庞统任军师,随大部队一起进入战场。因为川蜀地区山高沟深,不利于行军和进攻,而利于防守一方。因此当庞统指挥的大军进入一条峡谷之后,忽然发现峡谷两边的高岗上布满了敌人的伏兵。庞统在入川之前详细研究了法正献上来的地图,却没发现有这么一个峡谷,大惊之下庞统问此地为何名,手下兵士说,此地换做落凤坡。庞统大惊,因自己自号鸾凤,此地又唤作落凤坡,预感不妙,遂大叫一声:天要亡我。果不出庞统所料,峡谷中的刘备军队,受到伏击,死伤过半,庞统被乱箭射死于峡谷。
庞统辅佐刘备不到五年时间,刘备势力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庞统身死战场。诸葛亮追随刘备,从一穷二白到处被人打,一直到占有荆州,兵马数十万,战将千员,最终诸葛亮不但能够继续辅佐刘备攻占川蜀,称帝登基,还能够身居丞相高位,继续辅佐刘禅。
从诸葛亮和庞统二人的功绩以及际遇来看,诸葛亮比庞统技高一筹。
真实的诸葛亮
西方有句名谚流传至今:真相是时间的女儿。历史总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会模糊它原本的面貌,而后人,只能从史学家记录中有迹可考的只言片语探寻,口耳相传间,难免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人为的杜撰。
诸葛亮雕像
《三国演义》的故事中所塑造的诸葛亮的形象也难于免俗,罗贯中其人,怀揣着一颗对诸葛亮的崇敬之心,描绘出了他心目中的孔明先生,而每个人看东西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作者眼中本来已经“神魔化”的诸葛亮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目中又有了千奇百怪的姿态,他才高八斗,满腹经纶,不战而屈人之兵,似乎没有他攻克不了的难题。但庆幸的是,历史总归是要回归它本来的面貌,世上没有万全之事,当然也就不存在完美之人,孔明先生的真实面貌,是一个智谋高于常人之上的谋士,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之人。
文学形象中,诸葛亮未出南阳便声名鹊起,于是刘备慕名而来,三顾山间茅屋方请得诸葛先生出生匡扶大业,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三国志》中,诸葛亮未出山之时,除却其出生琅琊诸葛氏这一先天的优势以外,他只是一介布衣,投入刘备旗下也是诸葛亮主动请缨的,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君子当竭力辅佐贤主以尽其志,想来这才符合历史的走向和人间之常情。
火烧赤壁,空城绝计,木牛流马……诸葛亮是当得起“奇才”二字的,只不过奇才也是常人,也会犯常人犯的错误,有些人力无法抵抗的事他也无可奈何,因而才会识人不淑失了街亭,才会回天乏力病逝五丈原。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