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的书法特点 怀素对中华文化有什么贡献
怀素简介
怀素(公元737年―公元799年,还有一个说法是公元725年―公元785年)是我国历史上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又因为他非常擅长写狂草,对草书的书写非常有天赋,所以被人们尊称为草圣。怀素也是一位僧人,据说他之前的俗姓为钱,后来出家之后改字藏真,因为他所在的地方是永州零陵县,所以也有人称他为“零陵僧”。

怀素像
怀素在10岁的时候,忽然生出了想要出家的念头。他的父母阻拦不及而怀素也不顾任何人的劝导毅然出家为僧。怀素十分的喜爱书法,但是却因为家庭环境贫困而无法购买笔墨纸砚等物品,于是他便在寺院的墙壁上、地上或者不用的衣物上练习书法,他对书法非常的有热情和执著的精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放弃,并且多次出游寻找关于书法的灵感和经验。
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还未成年的怀素去找李白求诗,因为他和李白性格相投致使李白非常的欣赏他,还为他作了一首诗名为《草书歌行》。在唐大历二年的时候,怀素又想南下去广州寻找徐浩,但是因为,那时候徐浩在外地做官,所以怀素的这次出行并没有完成。但是因为机缘巧合怀素回来的时候巧遇王献之,王羲之,得到了非常大的收益。在这之后的期间怀素终于有了作品,他的名声也渐渐远播,成为人们景仰的著名书法家。他的晚年也就是在寺庙中度过。在唐贞元十五年,换了风痹病的怀素去世。
怀素练字
怀素一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十岁时出家为僧。一手草书为世人所赞,狂草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成就。怀素一生的作品非常的多,其中的四十二章经更是闻名于天下,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颗明珠,受到了后世的推崇,那怀素练字又是怎么练的呢?

怀素的字
作为僧人,怀素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念经、事佛,这就使得他没有时间来进行练字。但是他都做到了,他挤出了睡觉的时间,甚至吃饭的时间来练字。要知道练字都是需要文房四宝的,但是怀素由于家境贫寒所以没有钱买,于是怀素练字时便将木板作为纸张,将木盘作为砚台,每天都在不断的研磨,写字,从不间断。一直到自己的木板被写穿,他再继续换一个木板。怀素经常在寺庙的墙上,衣服上,甚至芭蕉叶上写字。
怀素非常爱护自己的笔,经常将自己的笔洗的干干净净。在他鞋子的旁边有个小池,由于他经常涮笔,最后那个池子都变成黑的“墨池”了,他用过的笔甚至都变成了笔山,由此可见怀素练字的用心。怀素从小到老一直致力于书法,所以最终成为大家是可以预见的,他努力学习,从不因为条件艰苦而放弃,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怀素从一个小和尚到书法大家,其中经历的困苦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怀素练字却能十年如一日坚持到底,想想我们现代人的学习,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他这样呢?
怀素的作品
作为唐代书法名家,怀素是非常出色和著名的,自从10岁出家之后他每天勤苦奋发、坚持不懈,并且用大量的时间出游访问名家和寻找经验,自己多年勤学苦练终于造就了一代著名书法名家。在我国唐代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我国之后的书法研究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怀素《千字文》临摹版
他的主要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圣母贴》、《小草千文》等。其中还有著名的《论书帖》,《论书帖》和怀素其他时期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其用笔匀稳熟,特点非常鲜明,被人们评价为非常具有章草遗意的风范
怀素的书法用笔圆劲有力、收放自如,并且奔放豪迈一气呵成,具有非常大的磅礴气势,让人一看之下就容易产生恢宏强大的感觉,望而生畏也不过如此。通常情况下怀素的狂草都是以篆书来入笔,所以他的字都是瘦硬形。怀素还是一个极具叛逆精神的人,再由盛唐转向平淡衰弱的过程中,名家王羲之的书法在初唐时期受到唐太宗的追捧,从而成为当时的流行趋势。但是怀素并不在乎这个,依旧保持着自己的作风,坚持自己的独特风格自成一派,终于名声渐渐远播,又因为他和张旭一样喜好喝酒,并且在醉酒之后更加肆意的书写狂草,成为和张旭齐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张颠素狂”。
他的作品大多流传至现在,对当世的书法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怀素和张旭读书法特点
怀素和张旭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草书大家。他们虽然都是草书大家,但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怀素书法
先了解一下他们的不同之处,怀素的草书即便给人一种随意挥洒出来的感觉,但他的字体中还带有一丝细腻,给人一种温暖的文人情怀,在他的笔下没有那种草书极致的粗犷,但怀素的笔法千变万化却总是一个模子,这可能和他的学习环境有关系,他在寺院练习书法,因此还是中规中矩一些。怀素带给人的感觉是浓郁的内在的文人情怀在加上一点雄浑的气势。
再来了解一下张旭的草书写法,张旭所写的草书给人一种豪爽大气的感觉,再加上他字体的粗壮,给人一种作画的感觉,虫鱼鸟兽,喜怒哀乐,歌舞表演的场景都可以从他的字体中体现,可见他的字体是多么奔放,无拘无束,酣畅淋漓。张旭的书法意境雄浑,超脱常人,他的书法跌宕起伏给人一种变幻莫测的感觉,时而低而展,时而翻转不定,酣畅淋漓之势让人惊叹不已。张旭带给人的感觉是天高任鸟飞的感觉,有多大的天地他就可以挥洒多大的情感。张旭被称为旷世奇才,他的书法实为草书的极致。他们之间的共同之处便是下笔匆忙却稳健,时而高昂,时而低沉,笔画随意并无规矩,给人一种洒脱,放荡的情怀。如果想细看他们的每个字那真是有点困难,左看向个字,右看便像个动物似的,这便是所谓的草书。
怀素是个什么样的人
怀素给我的印象同他的字体一样豪放,因为他喜欢喝酒,每次一喝多之后,他便开始挥笔写字,只能是要能写字的地方他就往上写,像器具,衣物或者墙壁桌面都是他的字迹。

怀素雕像
通过练习书法可以看出怀素还是一个很专心致志的人,在他发现练习写字很有趣后,他就每天坚持练习写字并且没有半途而废只有这样做事情有始有终不一心二用才造就了怀素成为一个大书法家。通过练习书法还可以看出怀素是一个勤奋刻苦,不半途而废的人,他只有一有时间就会去练习,从来不怕辛苦,只要自己觉得写得不好,他便会反复练习,直至自己满意。最后练出了一笔强劲有力的好字。因为在当时的年代,没有多余的稿纸用来写字,因此怀素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来为自己提供练字的材料。于是他便开始种植芭蕉树,等芭蕉树长大后便把叶子摘下来在上面练字,由此可见,怀素还是一个十分聪明,头脑灵活的人。
怀素还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在练字的过程中,他十分珍惜自己的工具,就像写字的笔直到笔尖的毛全部掉光他才会丢掉换新的。这可能和他的从小的家庭经历有关系,他在很小的时候因为家庭贫穷,便进入了寺院去当和尚,在业余时间,他喜欢上了练习写字,日久天长,他的字写得越来越经历,因此在历史上成为了一个书法大家。
怀素对中华文化有什么贡献
怀素所写的草书是中华历史文化上的一个瑰宝,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怀素雕塑
还是归结于怀素草书的特点及气魄,怀素的草书刚劲中带着柔美,奔放中带着法度,构词简洁,笔法细腻,这都是他所写的草书的独到之处。因此怀素所写的草书对后世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他的草书让人们对草书的了解又增添了许多,不再是所谓的潦草无序,意境雄浑。草书也可以给人亲切温柔之感而不仅仅是大气、奔放。怀素恰巧就是开拓草书新领域的人物,他让草书有了更多的情怀因此怀素的草书为中华书法文化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怀素对草书的独到见解,让中华文化在书法上又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他的草书线条没有那么粗犷,而且笔画连贯,错误极少,都是后人所值得借鉴的地方。
怀素所写的草书,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字迹,他集成的书籍都是他草书的记载,帮助我们知晓古代文化的特征,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怀素的草书是中华文化辉煌的象征和证明。他将中华文化传承了下来留给后人学习与借鉴。怀素的草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前进,连接着中国历史文化与现代的文化发展。怀素作为一位书法大家,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还是承接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枢纽,丰富了中华文化。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