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是个什么样的人 祖逖北伐的启示
祖逖是个什么样的人
祖逖生于公元265年,字士稚,是范阳人(今天在河北)。出身世族地主家庭,祖上时代为官,少年时期的祖逖可以说是一个不一般的纨绔子弟。祖逖的父亲早亡,祖逖的生活由他的哥哥们照顾。

祖逖
祖逖成年前并不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但是年少的祖逖深为乡党们所喜爱,因为祖逖为人豪爽,仗义,经常以哥哥们的名义资助劳苦的贫民,对自己的朋友更是出手慷慨。青年的祖逖学习武术,和好友刘琨曾经闻鸡起舞互相勉励,被后人传为佳话。
由于西晋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压迫,各族人民起义造反的很多,时局很是动乱。匈奴的刘渊巧妙地利用了当时的时局,进行改朝换代,公元308年,刘渊在平阳称帝,次年两次进攻洛阳,祖逖率领当地的百姓迁移到淮泗避难,迁徙的途中,祖逖十分关心百姓,把自己的车子、粮食、衣服等个人物品,都拿出来和大家一起使用,祖逖的行为深深感动功劳百姓,祖逖被推举为“行主”。
成年后的祖逖由于发奋读书,所以他的见识和抱负都很远大,被司马睿送赏识。祖逖一直以来都很关心国家的命运,主张北伐收复失地,被司马睿封为奋威将军后,祖逖便开始了他的北伐之路。祖逖在北伐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物资、军队都是祖逖自己为自己提供的,祖逖省吃俭用,和将士们同甘共苦,并且军纪严明的军队得到百姓很大的认可,所以祖逖的军队壮大得很快,为他的北伐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祖逖在历史上就被评为民族英雄,一生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祖逖北伐启示
祖逖是晋代的名将,其带领的北伐战争,收复了当时黄河以北的广大土地,从祖逖北伐的经过来看,祖逖北伐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当时的朝代处于极其混乱的时期。

祖逖
根据祖逖北伐失败的原因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启示。第一晋元帝时期,晋元帝只顾着加强自己的权势,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与日俱增,而南方的人民缺乏大统一的意识,并且祖逖的北伐并没有得到晋文帝的支持,所以北伐力量不够雄厚,所以一件事情的成败与得到的支持与自身实力的雄厚与否有直接的关系。
第二祖逖手中军队的实力远远不如北方敌人的实力,祖逖的军队并没有得到朝廷的大力资助,朝廷只是象征性地给祖逖一些兵马而已,至于一些军需物资,壮大军队需要的资本,祖逖都是靠自己争取的,虽然祖逖后来的军队也壮大起来,不过军队的战斗力不是单单看士兵数目的多少的,民间凑成的军队比起常年训练有素的北方军,实力悬殊太大,虽然祖逖也曾取得一些胜利,但是都是短暂性的。所以要想取胜敌人,首先要先将自己强大起来,否则只有被碾压的份了。
第三是祖逖的北伐触犯了军事行动的禁忌,北伐队伍孤军作战,根本没有后援军队作为紧急支援,北伐初期的时候,司马睿想援助祖逖都没能援助得上,所以祖逖的军队和北方军的每一次作战都像是背水一战,再者说,没有后援军队也就是说粮食的供应都会跟不上,粮草跟不上必定更会导致军心大乱,直接不战自败。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周全,不要不给自己留后路。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