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是什么人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
姜子牙,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姜太公。西周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壮大了西周,攻灭殷商。据历史记载,姜子牙博学多才,能谋善政,但是早年却郁郁不得志,直到年老的时候才出仕西周,一展生平所学。那姜子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民间流传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又是怎样的?
姜子牙是什么人
姜子牙原名尚,吕氏族人,所以也被称为吕尚。姜子牙生于商朝末期,据考证他的生年大约是公元前
1156
年,卒于公元前
1017
年,是一个老寿星。
姜子牙的祖先相传曾经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因此后来被分封于吕,这也是吕氏的由来。姜子牙出生地在东海之滨,《吕氏春秋》记载:“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晋代学者张华的《博物志》中则有更确切的记载,曰:“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明确指出了姜子牙的故里为东海之滨东吕乡东吕里。

姜子牙白描图
相传,姜子牙早年之时为实现胸中抱负曾到殷商做官。因见商纣王暴虐无道,姜子牙认为不可辅佐,便挂印而去。姜子牙之后便长时间的周游列国,考察明君,寻求出仕之机,可惜都未能如愿。直至西周周文王闻姜子牙贤才请他出山辅佐,姜子牙才得到了一直寻找的明主。
此后,姜子牙先后辅佐周文王父子两代,策划了武王伐纣,使得西周灭商而代之。姜子牙因功而封
齐国营丘
,就是之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姜子牙因此也是齐国的开国君主。
姜子牙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很超然,涉猎儒、兵、法、纵横等众多领域,在后世的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时代被尊奉为百家宗师。现在了解了姜子牙是什么人,那么姜子牙一生中的转折点出仕西周的故事,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说什么呢?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相传姜子牙遍游列国不遇明主,因此生活可以说是潦倒不堪,一贫如洗。但是姜子牙为了胸中所学一展抱负却不肯草草出仕辅佐庸才,仍然深信自己能才遇明主。有一日,姜子牙听说西岐的姬昌广纳贤士、恩施百姓,有大德,他觉得这可能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辅佐之主。
姜子牙马上赶往西岐,不过他到了吸气之后却没有主动的求见西伯侯姬昌,展示自己的才能抱负。
姜子牙反而到了渭水北岸一个叫磻溪的地方隐居了下来。此后,姜子牙每日于渭水之上垂钓,坐等大鱼上钩。
姜子牙的钓鱼方法与他人不同,他的鱼钩不是弯的,而是用的直钩,钩上也不加鱼饵,鱼钩更是悬于水面三尺之上。他就这样一边静坐钓鱼一边喃喃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

姜太公钓鱼(图)
一天,有一个樵夫从此经过,见到了姜子牙直钩悬空钓鱼,于是便好奇道:“你这样钓鱼,不是浪费时间吗,悬于水面的直钩怎么可能钓得到鱼。”姜子牙向他解释:“你只看到了表面,而不了解我的深意。大丈夫宁为直中取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圣贤明主啊。”
后来姜子牙直钩钓王侯的故事传到了西伯侯姬昌的耳中。西伯侯姬昌得知古稀之年的姜子牙是个治国兴邦的大贤才,于是便斋戒三日,沐浴冠衣,带上厚礼,前往姜子牙隐居之所请他出仕辅政。这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内容。
姜子牙是后世诸子百家推崇的百家宗师,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纵横家。姜子牙前半生失意不得志,隐居于渭水直钩钓鱼,终于在晚年钓到了姬昌这条大鱼,君臣相佐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笔墨。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