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思想介绍 陆九渊心学
陆九渊思想
陆九渊生于1139年,卒于1193年,是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陆九渊开创了心学一派,后来王守仁也就是历史上的王阳明将其学说发展,历史上将二人的学说成为“陆王学说”,陆九渊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与当时的朱熹都属于儒家学派,只不过朱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陆九渊塑像
陆九渊思想:陆九渊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心学学派的创始人,陆九渊认为人的心与理都是天赋的,是永恒不变的,封建社会的仁义礼智信都是人心之中本来就与生俱来的,学习的目的就是要穷此理,尽此心,对于一个人来说难免会被外界的物欲所蒙蔽,因此就会失去了本心,于是心就不灵了,理就不明了,这就需要积极的通过老师和朋友的帮助,切磋琢磨,鞭策自己,这样就可以恢复心灵的本来面目,使得心灵能够灵便,道理能够明确。所以修养的功夫应该是求助于内的,而不是求助于外,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做到切己体察﹐求其放心﹐明义利之辨。应该做到“立乎其大者”﹐“知本”﹐是“明本心”。说到读书﹐陆九渊认为最应该读的书是《大学》﹑《中庸》﹑《论语》 和《孟子》,这种思想与朱熹的思想恰好是相反的,所以朱熹与陆九渊曾经有过两次著名的辩论,一个是鹅湖之会,另一个是南康之会,两次辩论两个人都申明了自己的观点,可以说是两个人的切磋,后来朱熹劝人兼取两家之长。
陆九渊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与后来的王阳明一起被称为“陆王学说”,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代思想家。
陆九渊心学
陆九渊生于1139年,卒于1193年,字子静,号象山,因为其书斋的名字是“存”,因为陆九渊又被人称之为“存斋先生”,陆九渊一生之中做过很多事,曾经为官一方,取得了不错的政绩,但是后人之所以推崇陆九渊并不是因为其卓著的政绩,而是因为陆九渊创立了心学一派,陆九渊心学可谓是主观唯心主义的重要一派。

陆九渊塑像
陆九渊心学可谓是我国哲学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派,陆九渊心学认为“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心就是理,是永恒不变的,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是存在于人心之中的,是人心所固有的,属于恒久不变的真理,人们之所以要学习,都是要“发明本心”,没有必要多读书想外面去寻求,认为“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也就是说只要是心里的真理存在,没有必要去学习什么六经,六经是每个人心中的真理的注解。陆九渊融合了佛家的“心生”和“心灭”的观点和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和“良知”、“良能”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心即理”的哲学命题。总而言之,陆九渊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陆九渊心学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局限也是非常明显的。
陆九渊心学自成一派,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山鼻祖,之后陆九渊心学经过王阳明的发展传播到东南亚一带,现在还对人们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陆九渊一生之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心学一派,陆九渊开坛讲学,传播自己的学说,学生多达数千人,可谓是影响深远。
陆九渊著作
陆九渊生于1139年,卒于1193年,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写出的文字是非常多的,其中有书信、诗文、讲义、杂著、章奏、程文、还有陆九渊的弟子们编的语录,这些对可以称得上是陆九渊著作,这些陆九渊著作流传至今的也非常的多,现在有一部研究陆九渊理学的丛书叫做《陆九渊集》,收录了陆九渊存世的所有的著作。

陆九渊集
在这部收录了所有陆九渊著作的《陆九渊集》中包括信札(卷一至卷一七)、奏表(卷十八)、记(卷十九)、序赠(卷二十)、杂著(卷二十一至二十二)、讲义(卷二十三)、策问(卷二十四)、诗(卷二十五)、祭文(卷二十六)、行状(卷二十七)、墓志铭(卷二十八)、程文(卷二十九至卷三十一)、拾遗(卷三十二)、谥议(卷三十三)、语录(卷三十四至卷三十五)、年谱(卷三十六)。
在陆九渊著作中陆九渊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与朱熹的相同之处是两个人都属于唯心主义,但是不同的是朱熹是客观唯心主义,陆九渊是主观唯心主义。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主张学习应该是互相切磋,互相琢磨,以明辨自己的内心,陆九渊认为一切的伦理纲常都是从每个人的内心中演化出来的,这些道理和规则不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出现不同,也就是说封建的伦理纲常是人心所固有的,具有永恒的价值,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到陆九渊认识的局限性。
陆九渊著作流传至今的作品最全面的集著就是《陆九渊集》,对于那些想要了解陆九渊和研究陆九渊学说的人来说,这部《陆九渊集》是最全面的。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