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鲍照的代表作是什么的简介

正在使用人数

鲍照简介虽说鲍照的一生极其坎坷,先是出身于寒门,能够在当时森严的门阀制度下脱颖而出,担任官职,归根到底还是他的拼搏,他对自己有信心,不甘于埋没自己的才能。但是他的诗歌在他生前就有一定的名气,甚至对以后的诗人具有重大的影响。文学大家鲍照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小知识:鲍照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鲍照的代表作是什么

鲍照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鲍照的代表作是什么

时间:2016-03-12 07:16    来源: 我爱IT技术网    编辑:佚名

鲍照简介

虽说鲍照的一生极其坎坷,先是出身于寒门,能够在当时森严的门阀制度下脱颖而出,担任官职,归根到底还是他的拼搏,他对自己有信心,不甘于埋没自己的才能。但是他的诗歌在他生前就有一定的名气,甚至对以后的诗人具有重大的影响。

文学大家鲍照

文学大家鲍照

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显著,其中他的艺术风格较为飘逸豪放,是传承于建安“风骨”的传统。在艺术形式上,他的乐于学习和创作乐府诗,至今还有留有80多首诗歌,形式多种多样。其五言诗要求内容丰富,感情是亢奋和饱满。七言诗的话讲究隔句就得要押韵,并能够自由的换韵,扩宽了七言诗的创作道路面。他创作风格对于乐府诗来说是一种创新,突破了传统乐府诗歌的格律,极其富有创造力,语言容量大,在情节变化上显著,读起来朗朗上口,并具有一定的民歌特色。

在明代的时候,《鲍参军集》流行甚多,而它的注释,却到了清末的时候,有人对其进行注释,但是此人的注本还没有刊发。最后一个版本的话,是到了2012年的《鲍照集校注》。

鲍照墓葬于如今的东禅寺村,其墓地封土就 有偶2米多高,墓地呈坐北朝南之势,墓地前还有一个碑,高达2米,宽约1米,上面刻着“南朝宋参军鲍公明之墓”,此碑建造于清道光25年。

后人对此的评价的甚多,其中就有杜甫的一首诗,在《春日忆李白》中,认为李白的诗歌中他俊逸的风格,这也是在侧面高度赞扬鲍照。

鲍照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鲍照出生于415年,卒于466年,字明远,是东海群兰陵人士,就是如今的山东省兰陵县人。他是南朝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跟谢灵运和颜廷之二人被后人称之为“元嘉三大家”。

文学家鲍照

文学家鲍照

青年时期的鲍照,大概一直在京口一代度过,虽然他曾经拜见过临川王,毛遂自荐,但是得不到任何重用,但是他不死心,想要用自己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有人见状,来劝阻他,说:“你身份卑微,怎么可以轻易忤逆大王呢?”鲍照听了之后,甚为恼怒,说:“纵观古今,有多少能人异士被淹没,这是数不过来的。大丈夫活在人世间,怎么可以保留自己的才能,而不去争辩,只是碌碌无为的度日呢?”之后,他果然得到了重用,被封为临川国侍郎。在444年的时候,临川王因病去世,而鲍照也就随之失去职位,在家中闲住了一些时日,之后在始兴王上位的时候,他才继续做自己的侍郎。

之后,他被任命为海虞令,最后被迁移为永嘉令。在461年的时候,他成为了临海王的一位幕僚,替他出谋划策。同年的时候,临海王被任命为荆州刺史,于是,鲍照就随同前往到江陵,担任前军参军等职位,掌书记之任。在466年的时候,孝武帝去世了,而刘彧杀死了即位太子,而自立为王,于是临海王就联合其余众王想要推翻刘彧的统治,但是在这次斗争中,以失败而告终,而鲍照同样被认定为乱兵,将其斩杀。

鲍照代表作

?鲍照此人是一位文学大家,他主要的创作以诗歌为主,特别是乐府诗的创作,极其的出名。如今留存下来的就有204首。可以说鲍照在诗歌史上具有最要的地位,他对后世的李白等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鲍照军集》书影

《鲍照军集》书影

鲍照那么多诗歌中就有广为人知的《拟行路难》,可以说是他诗歌的代表作,整整18首诗歌,就表达出了自己对森严的门阀制度的不满和嘲讽,而他只不过是低贱的寒士,只能够在诗歌中抒发不满,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敢怒不敢言。而且他也曾描写了边塞战争生活,为后世边塞诗的发展提供启蒙。

论及诗歌地位甚高,其实在散文上,他同样拥有一定建树。其主要的作品是《登大雷岸与妹书》,在元嘉十六年,鲍照被任命为国侍郎,将要到江州任职,于是他就给自己的妹妹写了这么一封信,说是谁,其实是一封优美的骈文。他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手法,以及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了其站在登大雷岸的所看所景,大好河山都被他用语言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成为一幅又一副壮阔的画卷。以及自己奔波在外的劳碌,使感情和情景相结合,使整篇文章让人感受到兄妹之情。

有人说他的主要作品是《鲍照军集》,那是由于鲍照曾担任过参军,因此后人称其为“鲍参军”。到了永明年间的时候,鲍照的诗文很多都杳无音讯,于是,虞炎奉命去把他的所有诗文收集起来,著作成集,并做了序,让后人观赏。

鲍照 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这其实是乐府组的诗名,是南朝宋鲍照的重要文学作品。一共有18首诗歌,主要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艰辛的感慨,认为自己出身寒门,在这个仕途中的艰难,根本无法前进,深感痛苦。其中还有描绘游子思乡和思妇的作品,其感情表达大多较为强烈,语言刚劲有力,辞藻华丽,多用典故。其诗歌体裁分为五言、七言及杂言句三种类型。

《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

其中《拟行路难》的第十四首,以游子为主体展开阐述,这首诗歌讲述的是身处战场的老兵,讲述其遭遇,抒发了老兵内心的情感,从而揭露出战争给人带来的祸害,对老百姓造成沉重的打压。

开头两句,直接提到老兵在年轻的时候就从军,到了“白首”仍旧漂泊在外,却不能回归故里。在这里,“少壮”和“白首”形成了对比,加深战争对老兵的摧残,其命运极其的凄惨。老兵到老都不能回归故里,他对家乡和亲人们极其的思念,这种感情刻骨铭心。在诗歌的第三句中就开始对其描绘,“窅窅”二字阐明了老兵身处的战场跟家乡相隔甚远,突出了其远;“日夜隔”写出了离别时间之久,可见老兵对其的思念时间已久;“河关”二字写出了家乡跟自己身处之地中间路途艰辛,阐明其难。就是通过远、久、难,让人再一次体会到老兵的艰辛。

“讲死”附近的两句诗歌,写出了老兵对自己那远在家乡妻子的怀恋,老兵将要在胡马迹而死,其死的原因不详,无非就是战死或者是老死,跟之后的“能见妻子难”,两者之间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跟妻子分别已久,但是对其的思念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反倒是与日俱增。

老兵对自己坎坷一生的无奈,唯独只能讲自己无边的思乡之愁化作成长长的慨叹。

鲍照拟行路难其三

《拟行路难(其三)》这首诗歌是以女子的口味来叙述,但是抒写的不是失恋的哀痛,而是渴望得到爱情,却又得不到的苦闷之情。

鲍照画像

鲍照画像

椒阁中有着用美玉装扮而成的闺房和台阶,其窗户上装饰着花纹,而垂落下来的帷幕是用绮罗所做。其中有一个的名字为金兰,她身穿着细罗衣服,散发出藿香的气息。梅花早已凋零,春燕才展翅高飞,其尾翼伸展开来,呈现出一副参差不齐的画面感。她掀开了帷幕,面对着阳光,看着窗外的景象我,玩弄起枝桠上的鸟儿们。可她却是含歌未发,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人生的乐趣到底在何方?还不如像水鸭栖息在草野之上,而不是像鹤在空中飞翔,来的痛快和自由。

全诗采用的是由远及近和由物及人的写作手法,最初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的,是女主公家前的景象,奢华的建筑物,从窗户到帷幕,进一步确认其主人的身份是何等的尊贵。诗人赋予她“金兰”一名,金兰被后人称之为同心,其目的富有启示性。

如果说这首诗歌的前四句都在描绘景象,那么后四句就是描绘人物动态以及内心情感。“春燕差池”象征着时节的更替,这虽然是外界自然的景象,但也是主人公所看所见,是经过他主观色彩的熏陶。她设想外界一派大好春光,经不过内心的向往,最终还是掀开了帷幕,逗弄其窗边的鸟儿们。通过这一细节的描写,侧面透露出其闺房中的主人过的并不开心,身处重重禁锢,让她感到非常苦闷,对外界的向往和争执,她在思索人生的乐趣到底是什么?

其实这首诗歌的意蕴就在于最后两句,一下子就表明了诗歌的意蕴,但避免了过分的裸露,采用喻体的修辞方法,水鸭比鹤的身份低微很多,然而主人公就想做一只水鸭,可见她想要挣脱富贵的牢笼,向往自由。

鲍照拟行路难其五

《拟行路难》(其五)这首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艰辛的感慨,自己本就是一介布衣,出身寒门,功名利禄对自己来说只不过是浮云一般,身份地位的贵贱这只不过是上天安排的。

鲍照画像

鲍照画像

你不会在意河边生长的杂草,冬天的时候枯萎而死,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杂草又开始茁壮的生长,铺满整个河岸。你不会在意城墙上的太阳,夜晚被云雾遮掩,等到明天清晨才会出来。我几时候才能够出名和成功,待我这一去之后,那就永世进入黄泉。奈何人活在时间,痛苦的时日长久,而欢乐的时间极其短暂,只有在年轻的时候,才会意气风发和拥有喜悦的表情。我渴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唯独床前那少量的卖酒钱依旧在。功名利禄这些都不关我的事情,这都得看老天的安排。

这首诗歌的前两句描述的是自然规律,草枯萎,来年就会重新生长,太阳落下,次日就会上升,跟之后一句诗人怀才不遇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希望困境只是一时的,希望终将到来,但是久久不来,自己都要步入暮年的哀叹。“人生苦多欢乐少”把自己心中的无限哀叹和忧愁尽情展现出来,诗人已经不是正值青年,整日的哀叹,只好留下一些酒钱,用来迷醉自己,缓解自己忧愁。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点,“非”和“付”这二字极度地体现了诗人对门阀垄断的不满,但是又无力为天的无奈感。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拟行路难》(其六)这首诗歌反映出了诗人仕途生涯上的失意之情,其表现形式为赋体,抒发的情感更为真实和直切。

《拟行路难》其六

《拟行路难》其六

面对着满桌的酒食,却难以下咽,拨出宝剑用以敲击房柱,发出了长长的叹息声。大丈夫活着这个世界上能有多少时日?怎么可以像蝴蝶一样垂下翅膀,在那垂头丧气的走路呢!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逐,辞官回家,待在家中修养生息。早上出门的时候,跟家人道别,傍晚回到家中之后,依然待在亲人的旁边。在床前跟孩子们嬉戏,看着自己的妻子在努力地织布。从古至今被人称为圣贤的人,哪个不都是生活的很贫贱,而像我这样的人,难道不是清高且又正值吗!

全诗分为三层,前面四句集中写出了自己在仕途生涯中的悲愤之情,一上来就是极度的愤激,从“不能食”“击柱”“长叹息”这些三个动词来看,充分表明了诗人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之情。诗歌一开头这么激进,一下子就把读者的兴趣给吊起来。接着续写自己悲愤的原因所在,从“垂羽翼”的比喻中,讲明自己深受重重束缚,根本就没法伸张。又想到岁月的短暂,更加深诗人的急躁心情。整个心情的表达,都是以亢奋的格调来叙写。

中间的六句诗歌其实是转折,与其在仕途上的不得志,还不如罢官还乡,跟亲人们相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简单地描述了一下生活的情景,尽显情趣盎然,这跟官场上的不得志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实,闲居在家这本不是诗人的想法,也不符合诗人最初的本意,根本就不能解决诗人内人的矛盾情感。从叙写家中琐事,一下子心境迸发。引用古人的贫贱,其实这只不过是自嘲自解罢了,还是扩大了失意之感。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猜你喜欢:

与“鲍照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鲍照的代表作是什么”相关的热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