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伍子胥的故事 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的吗的简介

正在使用人数

伍子胥的故事有关伍子胥的故事,现在广为流传的有三个,分别为伍子胥一夜白头、伍子胥与渔夫和伍子胥与洗衣女。伍子胥铜像伍子胥一夜白头,讲的是伍子胥过楚昭关之时,住在东皋公的家中,东皋公答应帮助伍子胥过关。但是,伍子胥苦等好几天之后,没有任何消息,着急的他。

小知识:关于伍子胥的故事 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的吗

关于伍子胥的故事 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的吗

时间:2016-03-12 08:11    来源: 我爱IT技术网    编辑:佚名

伍子胥的故事

有关伍子胥的故事,现在广为流传的有三个,分别为伍子胥一夜白头、伍子胥与渔夫和伍子胥与洗衣女。

伍子胥铜像

伍子胥铜像

伍子胥一夜白头,讲的是伍子胥过楚昭关之时,住在东皋公的家中,东皋公答应帮助伍子胥过关。但是,伍子胥苦等好几天之后,没有任何消息,着急的他一夜未眠,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头发在一夜之间变得雪白如雪。后来,伍子胥靠着这一头白发,混出了昭关。

伍子胥与渔夫的故事,讲的是伍子胥在过河的时候,被一名渔夫所搭救,来到对岸之后,渔夫看到伍子胥饥肠辘辘的样子于心不忍。渔夫让伍子胥呆在岸边的大树之下,他回去给伍子胥准备饭食。等了渔夫好久的伍子胥开始怀疑渔夫是不是骗自己的,他怕渔夫引来官兵,于是藏进了旁边的芦苇丛中。

过了一会儿,渔夫端着丰盛的饭食来到树下,发现伍子胥不在,他就站在树下呼唤伍子胥,喊了好久,伍子胥才从芦苇丛中出来。吃饱了的伍子胥解下自己的价值百金的佩剑,要送给渔夫,渔夫拒绝了,他说:“楚王的赏金比你这把宝剑值钱了不知道多少倍,我要是贪念财富就不会救你了”。伍子胥听后,感到非常的惭愧,向渔夫道谢之后,他又叮嘱渔夫不要将自己的行踪泄露出去。渔夫为了让他放心,划着自己的小渔船,自沉江底而亡。

伍子胥与洗衣女的故事,讲的是伍子胥逃难到一个山间的一个小水潭旁边,看到潭边洗衣女子的身边有一个饭盒,饥饿难耐的他向洗衣女乞食。洗衣女将自己的饭食送给了他吃,吃完后伍子胥对她说:“你放心,等我发迹之后,会以千金报你的一饭之恩的,但是请你不要将我的行踪泄露出去”。洗衣女对她说:“既然你怀疑我的品行,我就以死明志吧”。最后,洗衣女抱着一块大石跳入潭中淹死了。伍子胥后来在吴国当上大官后,曾携千金在山边的村落中寻找洗衣女的家人,但都没有找到,伍子胥就将千金扔到洗衣女自尽的那个水潭里。

伍子胥一夜白头

伍子胥和楚平王的太子一起逃楚国之后,由于楚王的大规模搜捕,使得他不得不东躲西藏,好不容易逃到楚国的边境昭关边。

伍子胥雕像

伍子胥雕像

出了昭关就是一条直通吴国的大河,但是昭关的镇守者是楚国著名大将,而且由于是边境重关,戒备非常的森严。伍子胥只好和太子躲进旁边的山林之内,恰巧碰到了传说中的扁鹊的弟子东皋公。

东皋公认出了被通缉的伍子胥,但是他非常同情伍子胥的遭遇,不但没有向官府举报,还非常热情的招待伍子胥他们,东皋公还向伍子胥保证会帮助他们通过昭关的。

可是,一连七天过去了,东皋公丝毫不提过关的事情,伍子胥心中非常的焦急,急切的问东皋公说:“父兄大仇不能得报,我被困在此地实在是度日如年,您想到了什么妙计来帮我?”。东皋公回答说:“办法我已经有了,现在就差一个重要的人物了,他马上就来了,你安心等待即可”。

伍子胥听到此话,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东皋公,毕竟他们之间没有任何交情,他也不是太了解东皋公这个人。晚上就寝的时候,伍子胥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他在纠结着到底该怎样做。如果自己离开东皋公,独自一人想办法出关,这和送死没区别,如果在这边继续等的话,又不知道还要等多久,心中焦急万分的伍子胥一夜未睡。

第二天早上,东皋公看到伍子胥,非常的惊讶的说:“你怎么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伍子胥拿过铜镜一看,发现自己的头发已经雪白如雪,而旁边的东皋公却拍手称好,连声说“这是上天的安排啊!”

原来,东皋公找到一个和伍子胥长的非常相像的朋友,准备让他装扮伍子胥,然后让伍子胥和太子装做那个人的仆人,当官兵捉拿他的朋友的时候,白发的伍子胥和太子可以乘机出关。事后,士兵发现抓错人了,也不会想到伍子胥已经逃出关外去了。

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伍子胥逃出了昭关,最后来到了吴国,帮助吴王破灭大楚,得报父兄之仇。

伍子胥与渔夫

伍子胥与渔夫的故事出自《吴越春秋》,讲的是伍子胥在逃亡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渔夫,伍子胥由于担心自己的安全,怀疑渔夫,渔夫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自沉江中而死的故事。

伍子胥与渔夫

伍子胥与渔夫

伍子胥在被楚国士兵通缉的时候,在一个渡口,被一个渔夫所救。渔夫将他安全的送到对岸之后,看到他饥肠辘辘的样子,心中不忍,就对伍子胥说:“你等一会儿,我回去给你取点饭食”,说罢,渔夫就走了,留伍子胥一人在岸边等他。等了好久的伍子胥心中感到不安,他开始怀疑渔夫是不是去向官府告发,带领着官兵来抓自己。因为在他看来,渔夫既然是靠打鱼为生,住的地方必然是距离江边很近,取点饭食不会要这么长的时间的。

想到这里,伍子胥感到非常的惶恐,他就躲到江边的芦苇丛中。没一会儿,渔夫回来了,手上提了很多的食物和水。来到岸边的渔夫没有看到伍子胥,就想到了他可能为了躲避官兵,藏在了芦苇丛中,于是渔夫呼唤伍子胥在船上告诉自己的名字,渔夫喊了好久,确定没危险的伍子胥才从芦苇丛中出来。

看到从芦苇丛中出来的伍子胥,渔夫说:“我只是回去为你准备饭食,你为什么要怀疑我”,伍子胥回答道:“我的命都是你救的,怎么敢怀疑老人家你呢?”。伍子胥吃饱喝足之后,将身上的佩剑解下来送给老渔夫说:“这是我的祖传之物,价值百金,今天送给您了”。渔夫听后回答道:“楚王出了高额的赏金来捉拿你,我都不动心,何况是把区区百金的宝剑,我救你只是因为同情伍家的遭遇”。

听完这番话,伍子胥只好收起自己的宝剑,想老渔夫深深的鞠躬道谢。道完谢的伍子胥再三叮嘱渔夫,让他不要将自己的行踪泄露出去,渔夫说:“如果你这样的不信任我,我只好以死明志了”,说完,撑着自己的渔船,自沉江底,以死明志。

伍子胥救主

伍子胥救主是一个历史小故事,讲的是伍子胥冒死救幼主的故事,这里的幼主是楚平王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后世又将他称为白公胜,据传为白姓始祖。

白公胜图画

白公胜画像

楚国太子建被平王下令处死之前,得到当时边城司马的帮助,逃出了楚国,后来又和一同逃出楚国的伍子胥相遇,太子建和伍子胥一路躲过楚平王的追杀,来到了郑国。郑国是太子建生母的故国,所以,郑国国君收留太子建在自己的国家之中生活。

生活在郑国的太子建一心想要报仇,他开始打起了郑国的主意,太子建在郑国广收门客,结交郑国的一些大臣。太子建想暗中杀死郑国的国君,然后自己掌控郑国的大权,最后再率领郑国大军杀回楚国,为自己报仇。但是,想法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太子建的反叛计划还没有实施就被郑国君王知道了,郑国马上开始围剿太子建,太子建被杀害。

伍子胥带着他太子建唯一的儿子公子胜和公子胜的生母马氏逃到一座寺庙内,被郑国士兵重重包围。伍子胥对马氏说:“以我的能力只能保护幼主公子胜一人突围出去,不能带你一起走了,如果我带着两人的话看,可能都会死。为了确保幼主能够活命,只能牺牲你了”。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马氏当然不肯自己去死,她试图说服伍子胥带着自己一起突围出去,但是不管她运用什么方法,伍子胥就是不肯带她一起走。无奈,马氏只得投井自尽,最终,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的包围圈,来到了吴国。

来到吴国的公子胜改名叫白公胜,后来楚国令尹子西将白公胜召回楚国担任大夫。

伍子胥谏吴王

伍子胥在吴王夫差即位后,由于政见和军事方面的不和,两次进谏出差,这两次都是以伍子胥的进谏失败而结束。

伍子胥谏吴王

伍子胥谏吴王

伍子胥第一次进谏是要夫差杀死越王勾践,因为在他的眼中,一个男人如果能够忍受对自己尊严的侮辱,那么他必定有着很大的图谋。而早已被勾践哄得开心的夫差根本就不停伍子胥的劝告,他认为像越国这样的小国,国君被俘和被灭没什么区别,再加上勾践进献了美女西施,把夫差迷得神魂颠倒的,哪里听得进伍子胥那逆耳的忠言。

伍子胥的第二次进谏是和夫差在军事上的分歧,夫差在灭越之后,有了争霸天下的决心。他先是起兵伐鲁,打败鲁国,和鲁国签订了和约。夫差听闻齐国新立国君,国家不太稳定,就有了讨伐强齐的主张。伍子胥根据当时的大势,没有同意夫差的想法,但是后来夫差跳过伍子胥,任命大将讨伐齐国,大败齐国十万大军。在庆功宴上,伍子胥建议夫差见好就收,应该先扫平离吴国最近的越国,这样吴国攻齐的时候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吴王夫差没有听信伍子胥的劝告,仍然决定继续伐齐。伍子胥意识到了吴国将不久存矣,在出使齐国的时候,伍子胥自己的独子托付给了齐国好友鲍牧。有人将这条消息告诉了夫差,并污蔑伍子胥之所以不同意灭齐是因为他早已投靠了齐国。夫差居然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怀疑教导自己多年的恩师,下令赐剑伍子胥,让他自杀。

端午节伍子胥

提到端午节,很多人你都会想到屈原,人们都会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但是,早在屈原之前,住在钱塘江边的百姓就已经开始举行大规模的祭祀,他们祭祀的就是伍子胥,所以,后世也有人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

吴地百姓祭祀伍子胥

吴地百姓祭祀伍子胥

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剑,令其自刎,在自刎之前,伍子胥赌气似的对他的门客说道:“我死后,你把我的眼珠子挖下来,放在楚国的国都城门之上,我要亲眼看着这个国家灭亡”。有好事之人将这番言语告诉了夫差,夫差听后非常的气愤,他下令将伍子胥的尸首丢入钱塘江中。

江边的百姓听闻伍子胥的尸首被丢入江中,都纷纷取出家中的食物,用叶子包好,丢入江中,防止鱼虾吃掉伍子胥的尸体。随后,这些民众不顾夫差的严令,派人打捞伍子胥的尸体。费劲千辛万苦将伍子胥的尸体打捞上来之后,人们在江边的山上为伍子胥建立了一座坟墓,每到伍子胥的忌日都会举行祭祀。

伍子胥死后,民众传言他化作了涛神,在江上兴风作浪,掀翻过往的船只,溺死船上的乘客。周边的民众认为伍子胥因为冤死,所以怨气很重,为了平息伍子胥死后的怨气。旁边的民众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会划着小船来到江心,将祭品丢入江中,来祭祀伍子胥。

后来,这个习俗一直流传了下来了。有人认为屈原自沉汨罗江之后,旁边的群众是效仿吴地人祭祀伍子胥,只不过屈原的死是为正义而死,被后人传颂较多,这才让人误以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猜你喜欢:

与“关于伍子胥的故事 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的吗”相关的热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