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介绍 李煜的词赏析的简介

正在使用人数

南唐后主李煜你还记得当初那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小国皇帝吗?还记得那个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亡国之君吗?在历史长河中,他一直是那么耀眼,即使他不是明君,可也是留名青史的才子。他就是李煜。李煜是南唐的中主的第六个孩子,起初他的名字是并不是煜这个字,而是从嘉。

小知识:南唐后主李煜介绍 李煜的词赏析

南唐后主李煜介绍 李煜的词赏析

时间:2016-03-12 08:53    来源: 我爱IT技术网    编辑:佚名

南唐后主李煜

你还记得当初那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小国皇帝吗?还记得那个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亡国之君吗?在历史长河中,他一直是那么耀眼,即使他不是明君,可也是留名青史的才子。他就是李煜。李煜是南唐的中主的第六个孩子,起初他的名字是并不是煜这个字,而是从嘉。

李煜剧照

李煜剧照

他刚开始是被封为郡公的,后来逐渐升迁成大将军,后来就被封王了。

他的籍贯是江苏徐州,他亲手终结了他的王朝,成为南唐最后一位君主。众所周知,李煜他在诗词领域极其出色,其实不仅是诗词,在书画方面他也有着很高的造诣。并且奇异的是,李煜是一目双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重瞳。由于这个原因,当时的太子开始对他有疑心。为了躲避灾祸,他开始对政事毫不关心,成天沉醉在诗词的天地里。为了进一步表明自己的立场,他还称自己为莲峰居士,来打消太子的疑心。后来,太子生病去世,中主封李煜为太子监国,在南京驻守。紧接着,中主也病逝,李煜就登基为帝,正式改名为李煜。封周娥皇为皇后,世称为大周后,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虽然拿来形容他们并不合适,但道理却是一样的,李煜成为皇帝之后,他的各个弟弟也都被封为王爷。

这种安稳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当赵匡胤攻破了南汉时,李煜慌了,为了避免战争,他主动去除国号并自降为国主。但这些只是一时之计,这个国家终于还是走到了尽头。宋朝依旧还是打来了,纵然李煜奋起反抗,却还是抵不过宋朝强大的火力。最终,南唐灭亡,李煜被俘。没过几年,也就死在异乡了。可怜一代君王就这么凄凉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李煜的词

对于李煜这个人,大家应该是耳熟能祥了,他是南唐的最后一位君王,虽然是亡国之君,却也是极负盛名的大才子。说他才华横溢胜李白也不过分。看他的词就知道,他大概是皇帝之中才情最好的了,无奈生在帝王家,也是够留下无数叹息了。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他的词。

李煜剧照

李煜剧照

总结来说,李煜的词的主题和内容主要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在他国力安稳,也就是没有臣服大宋王朝之前的时候。那时候他的词主要是反映宫廷生活,也就是描述他的日常生活,以及自己和众嫔妃的男女情爱之事。我相信大家读词的时候都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绮丽氛围。俗话说来就是满脸的脂粉气,由于生活范围小,加上日子过得极其安稳,所以他前期的词大多奢靡,绮丽,大有花间派的遗风。情感表达极其狭窄。

第二大部分就是李煜战败,无奈投降宋朝之后的词作了。南唐亡国,李煜不仅背上了亡国之君的骂名,还成为宋朝的俘虏,整天都被软禁在一方小小的天地之中。无奈加上悲痛,让他终日泪流满面,在那些被软禁的日子里,他用一首首悲痛的词来表达自己滴着血的心。这些词都是从内心出发,极富情感。这个时期的词相对于他之前的词来说简直可以称为神来之笔了,成就也远远超出亡国前,其实也是亡国才成就了他的才气。其中,我们所熟悉的《虞美人》《浪淘沙》等词,都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这个时期的词大多是带有苍凉的味道。抒发出他对往事的无限向往和追忆。这就是李煜和他的词,注定留名青史的存在。

虞美人 李煜

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乏不务正业的皇帝,有些喜欢女色,有些喜欢男色,有些喜欢花鸟虫鱼,有些喜欢书法,有些喜欢木匠,还有些喜欢诗词歌赋。李煜就是最后一种。作为一个皇帝,李煜是不称职的,终日忙于诗词歌赋,风花雪月,对国家政治基本上一窍不通。

李煜剧照

李煜剧照

而作为词人,李煜是及其成功的,他的词意象奇特,用词别致,意境深远,在文学史上有极的高地位。虞美人是李煜的流传最广的一首词,也是李煜最后一首词。所以读起来哀婉凄凉,十分能引起人的共鸣。

所谓苦难出诗人,如果李煜不亡国,如果李煜有唐宗宋祖的伟业,或许他就做不出这样缠绵悱恻的词了。词中开头就是问句,抒发了对往日美好生活的怀念,一个问句又表现出对如今现实的无可奈何。

接下来的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仍是对往日生活的怀念,此时的李煜已经有了悔改之心,可惜大势已去,就算东风再温柔迷人,李煜也没有福气享受了。这句十分能引起人的共鸣,虽然我们不是一国之君,没有体会过亡国的苦难,但对往事的回忆,对昔日美好事情的追忆是每个人都有的。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读到这里,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不禁让人想起叶芝的当你老了那首诗。时光荏苒,无论你贵为天子还是一介平民,谁也逃不过时间。于是李煜最后无奈的自问自答。

这句自问自答,是句千古名句。把愁思比作江水,而且是春水。春天之水意味着勃勃生机,可是李煜的生命就要结束,这样强烈的反差给读者造成剧烈的冲击。

相见欢李煜

相见欢是李煜最富盛名的一首词。李煜皇帝虽然做的一塌糊涂,不仅亡国,而且连自己的皇后也被人蹂躏,可是作词人确实天下一绝,古往今来,词人层出不穷,灿若繁星,能达到李煜水平的却少之又少。

李煜画像

李煜画像

相见欢相信每一位读者都非常熟悉,一是因为它上过语文教材,而是这首短短的词里面实在有太多千古名句了,让人想不熟悉都难。

词的前两句像是一个主观长镜头,我们读着词,仿佛就随着词人一起走进了那深不可测,毫无自由,幽冷黑暗的冷宫。西楼之上,词人身单影只。寂寥无比。天空中一弯残月,尖细如勾,让人愈加清冷。

随后一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仿佛是在雪中加了一块冰。让本就凄凉的语境变得更加使人绝望。深深的庭院里,空无一人,连那梧桐都光秃秃的寂寞无比。读到此处,让人浑身充满凉意。亡国之君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昔日前呼后拥,好生痛快,瞬间变得孤苦伶仃,人生实在是变幻莫测。

接下来的“剪不断,理还乱”实在是绝妙之极,这样的句子成为千古名句当之无愧。不仅押韵,而且将烦恼愁思比作成结的发丝,这样的物化十分巧妙贴切。

最后一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透露出了词人深深的无奈。被软禁至此,他回天乏力。从一国之君变成阶下之囚,这样的变化来的太突然,可是又没人诉说,所以愁滋味只好让它烂在心头了。‘

浪淘沙 李煜

熟悉李煜的人应该能知道,李煜的作品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他还是南唐君主,享受着软玉温香的时候,第二个就是南唐灭国,他被宋朝囚禁,整日神伤的时期。而《浪淘沙》,就是他作于后半生的作品。要赏析《浪淘沙》这首词,我们要从词上下阙慢分析它。

李煜剧照

李煜剧照

我们可以看出词的上阕用了倒叙。在这里,李煜忘记了他现在的困境,也忘记了他俘虏的身份,享受着只属于他的安静的时光。但这毕竟是梦境,而梦,总是会醒的。窗外开始下雨,散进来的丝丝寒气惊醒了他的美梦。他再也不是梦中那个金光闪闪的君主,而是流落异乡的囚徒。这种反差是巨大的,也是现在和之前的生活的一种反映。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全词并没有出现愁,怨,等字眼,却满满的全都浸透着苦涩。

词的下阕写“莫凭栏”透着一股心酸的味道。不要凭栏,是怕远眺会看到已经沦为别人国土的故都,又徒增伤心。投降宋朝后就被带到汴京,离开自己的旧都金陵,难舍之情跃然纸上。

这首词的风格带有悲壮的意味,如同他其他的词一样,意境深邃,充分表达了亡国之后李煜心中的苦闷,家国俱毁,是多么残酷的事情。真可谓是字字诛心。说起来,李煜词的特色应该是清丽的,他就是善于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感抒发出来。他的这些词让读者们产生了共鸣,其中,他的《浪淘沙》就是代表之作。

破阵子李煜

《破阵子》的作者是李煜,就那个具有冲天才气的亡国之君。他大概是太偏爱诗书画艺了,以至于国事管的一塌糊涂,最后兵临城下,南唐亡国,他也成了宋朝的俘虏,被押送到汴梁。这首词就是在北上的路上作的,我们也可以把它收录在李煜亡国之后的早期作品里。

李煜剧照

李煜剧照

这首词可以分为上下两阙,上阙写的是对亡国之前宫廷里的舒适日子的怀念,从现在追忆过去,现实和想象对比之下形成了巨大反差,产生了无尽的悔恨和苍凉,没有脸面来面对南唐曾经的大好河山。词的第一句写出了南唐已经被四代帝王统治了四十多年,第二句又写出了南唐辽阔的国土面积。前两句,用时间和空间相对,结构十分工整且有实有虚,用法十分大气,明快。后面的句子还描述了南唐宫廷建筑的华美高贵,间接写出了词人原本安逸奢靡的生活,反映出他不懂兵事,只顾玩乐而丧失大好河山的悔恨。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它的下阙,下阙就开始描写李煜被俘后的辛酸愁苦的心理,几乎是旦夕之间,他就从昔日高高在上的帝王变成了只能流落他乡的囚徒,他走出来投降的那一刻,大概是他这辈子最尴尬的瞬间。有着优渥生活的他并不知道战争对他意味着什么,自然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会对别人俯首称臣。后几句,运用典故,描写出了他凄凉的境地和心情。李煜的这首词语言很通俗,简洁明快,能直接抒发自己内心的愁苦之气,意思浅显易懂,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总之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蝶恋花李煜

作为一个很有名的词牌名字,《蝶恋花》被文人墨客用来表达自己缠绵悱恻的心情。这个在柳永的诗词里有着很明显的“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体现,同样比起柳永来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还有李煜。

李煜剧照

李煜剧照

《蝶恋花》在李煜的诗中,并不如之后的《虞美人》之类的流传的广,可是也别有他自己的一番考量在里面。这里的写景居多,明明是白描的手法,却让人更加的身临其境,感受更加的真实。

李煜的《蝶恋花》的大体意思是这样的:晚上的时候,我在湖边散步,漫漫长夜,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这个时候是刚刚过了清明,是春末了,也没有多少春色可以让我来看。本来是有雨的,可是几滴之后再没了,不知道是不是被风给约束了,不让它们下来。还有就是,这天上的云好自在,可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像我,我就像那雨滴一样被束缚着。桃树李树其实都是不想要风走的,它们挽留着春天,但是春天还是走了。那边荡着秋千的大概是宫女吧,真好,笑语嫣然,无忧无虑。就是这样的春天,让我难过,我太郁闷了,可是在这人间,没有安放我的郁闷的地方。

据推测这首《蝶恋花》大概是李煜在皇帝时期写的,他有心让南唐强大,但是因为积攒的病症太多,而且也无法扭转历史,无力回天。这一首《蝶恋花》,正是表现了李煜的无奈。

捣练子令 李煜

捣练子令是一篇词,词一般都会有词牌和题目,在这首词中,“捣子练”不仅仅是这篇词的词牌名,同时也是词的题目。

捣练子令

捣练子令

这首词是南国的国君,李煜的作品。李煜,可以说他不是一个好的皇帝,因为,他的国家是在他手中被中断的,而且,在他在位的期间也没有什么重大的贡献,但是他是一个绝对有才的词人,他的词主要是以委婉、凄美为主。而这首捣练子令也是一篇比较凄美的词。

捣练子令的大概意思是,在秋风瑟瑟中,有捣衣服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传来。站在幽静的小小庭院中,这个声音仿佛被放大一般,听起来十分清晰。在这深夜时分,月光和这寒夜的捣衣服的声音一起传入帘子中,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在外很久都没有归来的将士们,于是,使人的思念之情更深了几分。

这首词看起来是通过众多环境的渲染来衬托出一个织布妇人所引发的思念之情,是表达守家妇人盼望丈夫、情人早日回来的感情。其实,看得更深刻一点,可以看出,这首词其实是表达了,李煜对于当时战乱的无奈、痛心之情。战乱使家不是家,使得妻子、父女、父子长期分离,所以,他是很痛恨战乱的。但是,自己又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这些战乱,所以,他本身也是无奈的。这个无奈就像月光和捣衣服的声音会一起传来,自己无力将它们阻断一般,所以,捣练子令其实也是李煜对自己无力的一种感叹。

浣溪沙李煜

李煜,南唐李后主,一生艺术才华却身处帝王之位,不通政治之道却又被牵连其中。可谓生不逢时,他的诗词书画均有极高的水平,其中他的词的造诣最高,被称为“千古词帝“。其作品《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均在历史文坛上占有很高的地位。但是一首《浣溪沙》又有几人知晓。

南唐后主李煜介绍 李煜的词赏析

浣溪沙

李煜的词,最开始写的多为宫廷的生活,辞藻风艳靡靡。而后期国破家亡的经历,让他的词风转变,多是感叹王国的悲愤之情。而《浣溪沙》正是他的后期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浣溪沙李煜乃是以词牌名,李煜后期作品《浣溪沙》是最有意义的一首词。李煜后期被俘做了亡国奴,梦里不知身是客,词中写到,半夜在梦中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一时贪欢。帘外小雨下着,春天的寒冷将作者的梦惊醒了,梦醒时分才知道刚才的那是梦一场,这是多么的绝望。醒来又重新面对着凄凉的人生,让作者陷入无限的悲凄之中。梦里梦外,今昔对比,惆怅满怀。

李煜的这种伤痛,也让很多人产生共鸣,别时容易见时难的现实,让人忘记李煜的帝王身份,而只当他和我们一样有着这样的遭遇,而产生了很多的离愁别绪。

李煜在《浣溪沙》中将自己生活的真切,通过短短几十个字描写出来,简短精炼富有韵味,没有很高的文学概括能力是不能做到的。

梅花李煜

大家应该都知道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我觉得他虽然不是一名精通政事的国君,但是却是一名有名的诗词作家,在中国史上他被世人称为“千古词帝”,由此可见他的词作品的成就是最高的,对中国的词作品影响也是颇大的!

李煜图片

李煜图片

李煜的词作品分两类,一类是在南唐灭亡之前写的,大多是写宫中男女之情,欢喜中略带有伤感之意。另一类是在南唐灭亡之后写的,大多是悲壮伤感的,表达南唐灭亡后的无比悲痛的情怀,但是个人觉得他的诗词作品中,他在南唐灭亡后写的词更好一些。

李煜的词作品之一《梅花》,这首词是是李煜追忆他和小周后在一起移植梅花树的画面。

词中写到,他和小周后把梅花树移植到了摇晃殿的一个栅栏旁边,因为担心它不会枝繁叶茂,不会开花,所以他们在梅花树周围做了很长的栅栏,保护着梅花树,这样还可以为它阻挡寒风。

从那以后李煜和小周后便时常来为梅花树浇水,二人也时常在梅花树下缠绵,梅花树见证了他们的爱情。但是诗词尾部写到,不料后来南唐灭亡,小周后受宋太宗控制住了,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朝夕相处,一起去为梅花树浇灌水了。

《梅花》这首词从一开始的无比欢喜唯美的情感画面,到最后的悲伤,都真实的流露出了李煜的无奈和伤感情怀。

采桑子 李煜

刘禹锡曾写到:“自古悲秋多寂寥”,对于文人骚客来说,秋天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季节。很多伤感名篇都是根据秋景而作,李煜《采桑子 辘轳金井梧桐晚》就是一首怨秋词。词人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道出了秋天悲凉伤感的氛围,并且表达了词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李煜剧照

李煜剧照

《采桑子 辘轳金井梧桐晚》全词内容为:“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这首词是李煜在登高望秋景时写的作品。他看着万物呈现出一片苍凉萧条的景象,李煜内心很是感触。宋太祖封任李煜的七弟李从善担任泰宁节度使一职,并让李从善留在京师任职。期间,李煜曾请求宋太祖让李从善回到南唐,但是宋太祖没有答应李煜的请求。公元973年,李煜登上高楼眺望,不禁想念弟弟李从善,便为他作了这首词。

词的上阕通过描述秋天萧条的景象,来暗示词人悲凉伤感的心情。其中,词人用了“轱辘”、“井”和“梧桐”三个意象来暗示自己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古代写诗作词意象中,轱辘代表了女子思念爱人的意思。轱辘的转动一圈又一圈,象征着思念缠绵悱恻。下阕中,抒发了词人无奈的心境,表达了词人思念弟弟到了极点。但是,词人却不得不接受弟弟无法回来的消息,其中透露出词人悲凉伤感的心境。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猜你喜欢:

与“南唐后主李煜介绍 李煜的词赏析”相关的热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