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怎么死的 汉献帝的陵墓在哪里
汉献帝是谁
汉献帝刘协,字伯和,汉灵帝刘宏之子。汉朝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89年至220年在位。“挟天子以令诸侯”说的就是这位皇帝。

《新三国》刘协剧照
刘协在汉少帝时期,被封为陈留王,后来董卓废少立献,汉少帝被废为弘农王,刘协登基为皇帝,是为汉献帝,第二年,刘辩被董卓逼迫自杀,后葬入宦官陵墓。
献帝登基之后,董卓自封为相国,后又加封为太师,完全控制了朝政。董卓的军队在洛阳无恶不作,臭名昭著。次年,各地州郡牧守都以讨伐董卓的名义起兵,由于起兵的州郡都在潼关以东,故又被称作“关东军”。许多地方豪强带着自己的私兵也卷入到这场战争中,由此拉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关东军以袁绍为盟主,由东、西、北三面包围洛阳。董卓因受到威胁,便挟持献帝迁都长安。
初平三年,王允与黄琬、吕布等人密谋刺杀董卓。吕布本为董卓义子,但因董卓暴烈,曾为了一桩小事差点杀了吕布,故二人有了隔阂。董卓被杀后,王允录尚书事,吕布晋升为奋威将军,二人共同主持朝政。只是不到一月便被董卓旧部李傕击败,控制了东汉政权。兴平元年,三辅大旱,长安城中粮食匮乏到人吃人的地步,汉献帝杀贪官放粮食救济灾民。
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迁都许昌,并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代,后来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继续控制他,随后被迫禅位与曹丕。公元234年,刘协病重而死,享年54岁。
汉献帝年号
公元189年,董卓以“勤王”的名义率军进京,而后在宫中自封为司空,权倾朝野。同年,在崇德殿宣布废黜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是为汉献帝,此时的年号是永汉。

《三国》曹操剧照
关东军起兵讨伐董卓,袁绍担任盟主。董卓害怕袁绍等人以少帝做名义,便用毒酒毒死了汉少帝刘辩。大军压境,董卓迫于无奈,便带着汉献帝迁都长安。吕布等杀死了董卓,董卓部将李榷、郭汜等人造反,攻陷长安,杀了王允等人,自封为车骑将军,此时年号为初平。
李榷杀樊稠与郭汜相攻,两人在长安城连战数月,两人进行激烈的对战,长安城内横尸遍野,几乎成为一片废墟,汉献帝刘协随着李榷的部下逃出长安,暂住安邑,此时年号为兴平。
汉献帝刘协一行人由当时兖州此时曹操迎接到洛阳,汉献帝赐曹操节钺,曹操正式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代。此时年号为建安,建安年间,曹操东征西战,自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后,曹操奠定了自己的雄图霸业。
曹操死后,由其儿子曹丕继位,曹操的东征西战基本稳定了中原的局面,虽然还是三足鼎立之势,只是另外两个政权已经不足为惧,曹操一生都未敢取而代之,终于曹丕实现了这个目标。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自称为天子,改国号为魏,追封曹操为魏武帝,封刘协为山阳公,行汉正朔,封邑万户,此时年号为延康。
汉献帝怎么死的
汉献帝刘协,一生都活在别人的操控之中,做个傀儡皇帝。也曾想反抗命运,奈何不遂人愿,最终被迫禅位,因病去世,享年54岁,也为汉朝画上了一个句点。

汉献帝刘协
汉献帝刘协是汉灵帝刘宏之子,刘宏的儿子刘辩、刘协两位皇子都有登上帝位,只是最后都是悲剧。公元189年,董卓以“勤王”之名进京。随后废了汉少帝,改立了汉献帝刘协。只是董卓的部下在洛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很快就招来了讨伐之人。由州郡牧守组成的关东军,在袁绍的带领下,包围了洛阳,董卓被逼无奈之下,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刘协本想利用关东军摆脱董卓的控制,只是这时都忙着扩张自己的权利,无暇顾及他。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吕布刺杀,两人共同主持朝政,只是好景不长,不到一月,李榷等人就击败了吕布,杀了王允,控制了刘协。兴平二年,李榷、郭汜二人反目,在长安城中拥兵相攻,数月,城内几乎变成一片废墟。刘协等人逃入洛阳,曹操时任节钺,标志着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的时代开始了。随后迁都许昌,改纪年为建安。
曹操一直控制刘协,来达到他统一天下的愿望,只是自始至终都没有取而代之。曹操死后,由其儿子曹丕继续统治,改纪年为延康,虽然中原腹地孙权、刘备等人不断犯边,但是基本不成气候,中原已成定局。公元220年,刘协被迫禅位于曹丕,改国号为魏,封刘协为山阳公,公元234年,刘协寿终正寝,享年54岁。
汉献帝陵墓
汉献帝刘协于公元220年被迫禅位于曹丕,被封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朝风俗。公元234三月,刘协寿终正寝,曹丕以汉朝皇帝礼仪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

汉献帝陵墓
汉献帝的陵墓北依太行山,其余三面皆为平原,因为禅陵在此,距离陵园不远处有一低矮山丘,取名为古汉山,向北大概五公里之处有一个幽静的山坳,取名百家岩,山坳内有一个高约10米的高台,当地人传说汉献帝常常到这里游玩,高台上建有汉献帝庙。陵园以北500米处是因为禅陵而得名的古汉村。
汉献帝的陵墓坐北朝南,陵墓内有两个陪葬墓。汉献帝现在的陵墓已经残缺不全,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陵墓呈不规则的方形土冢,每边长约20余米,周长100余米。夯土中发现有汉代的筒瓦、板瓦和鹅卵石。
两个陪葬的墓,一座位于禅陵东北130米处,另外一座在东南方向80米处,两处墓地都有所破损。在其陵墓中还发现了两通碑,一个是汉禅陵基址碑,另一个是汉献帝陵寝碑。汉禅陵基址碑,青石质地,上圆下方,上面用碑文小楷刻“碑记”二字。上边碑文镌刻大概是说汉献帝陵墓的事情,最后一行交代了是由大清雍正九年在辛亥秋九月上浣之吉所立。
汉献帝陵寝碑,同样也是青石质地,上圆下方。题首刻:大清乾隆五十二年暮春秋旦,中间刻:汉献帝陵寝,落款是:河北镇总兵方城王普立石。汉献帝禅陵是东汉12座帝陵中唯一不在洛阳附近的帝陵。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