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与达摩的关系 达摩与梁武帝对话
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生于生于公元464年,卒于公元549年。萧衍一生可谓传奇。传说萧衍的母亲张尚柔怀他的时候因为吃了发光的菖蒲草,所以萧衍连出生都是带着寓意的。萧衍年轻的时候聪明好学,精通诗赋。后来为王俭重用,开始向皇位攀登的历程。

梁武帝像
永明十一年,也就是公元493年,萧衍看出了国中的形式,推算出了齐武帝会将想要把持朝政的王融赐死,将皇位传给玩世不恭的萧昭业。果真如此,而后,萧昭业为萧鸾所废,萧衍辅佐萧鸾坐稳皇位,即齐明帝。
公元495年,萧鸾掌权两年后,北魏孝文帝出兵攻打南朝,萧衍随军出征。在樊城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和人马,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为日后夺权谋划。
齐明帝萧鸾在位五年即病死了,他的儿子萧宝卷继位,萧宝卷昏庸无道,暴虐成性,斩杀大臣,很快失去了民心。萧衍借机征讨,各地官员纷纷归顺。而后萧衍与南康王萧宝融联合,并拥护萧宝融做皇帝,也就是后来的齐和帝。二人夺得天下,将萧宝卷贬为东昏侯。自此,萧衍一人之上,万人之下。
公元502年,在萧衍的一步步精心布局下,南朝群臣请求齐和帝萧宝融退位让贤;公元502年四月,萧衍登记,成为南梁第一代帝皇。萧衍成为皇帝后,勤于政务,日理万机,但是后期因为“侯景之乱”,失了国都,自己也死于台城,谥号武皇帝。
梁武帝 达摩
相传梁武帝曾问禅初祖菩提达摩,但是二人意见相左,所以达摩最后一苇渡江,不再理会一心成佛的梁武帝。

梁武帝画像
达摩到了京都,梁武帝派遣使者去迎接达摩,见到达摩后,心急问达摩:“我自即位,对佛法很是推崇,兴建寺庙,广招僧人,这算不算有功德?”达摩尊者回答:“你并不算有功德!”梁武帝很是惊讶,问道:“为什么这样都不算有功德?”达摩尊者回答:“对于这些因果而言,都会在你下一世得到回报,但是对于你而言,你所做的一切都会有结束的一天。就像影子,看得见却摸不着。”
梁武帝又问:“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功德?”达摩尊者回答说:“真正的功德,在于无欲无求,你所做的一切,都在奢求回报!”梁武帝又问:“那么佛门的宗旨又是什么?”达摩尊者回答说:“出家人四大皆空,目空一切,佛法本身也只是渡人的工具而已,哪来的大义?”梁武帝见达摩尊者的回答每每让自己不如意,所以索性问他:“在朕面前的是谁?”达摩尊者回答得奥妙高深:“谁也不是!”
梁武帝本身对佛法的参悟就不够,不但不能理解达摩尊者对他的点拨,反而觉得达摩尊者和自己话不投机。达摩尊者见梁武帝并非真心参佛,并不懂佛法虽有似无,不能拘泥于得与失,付出与回报的道理,便乘着一苇渡江去了。留下梁武帝在皇宫中继续参透自己心中的佛法。估计梁武帝致死都没有弄明白,自己苦苦信仰的佛法,为何没能让自己有个更好的结局?
达摩与梁武帝对话
菩提达摩在佛家有很多传说故事,有一则就是菩提达摩与梁武帝的对话。梁武帝十分痴迷于佛法,他在担任皇帝期间,数次出家研究佛学。在梁武帝的推动下,佛学具有很高的地位。除此之外,梁武帝还用了大量的钱财来修建寺庙,供养了很多佛家人士。

梁武帝画像
梁武帝接触的佛学作品都是由巴利文翻译而成,作者便是菩提达摩。传说,菩提达摩花费了三年时间来到了中国,梁武帝得知后亲自迎接了菩提达摩的到来。随后,梁武帝就佛学问题讨教了菩提达摩。
梁武帝告诉菩提达摩说,自己在南梁朝修建了大量的寺庙,并且让佛家弟子翻译了佛学经典著作。以弘扬佛法来说,自己算是做了一件很有功德的事情。随后,梁武帝便问菩提达摩,自己既然做了这么多有功德的事情,那么这些功德会有多大。菩提达摩回答梁武帝说,这些功德看似很多,但是都不是出自于自己的内心。实际来看并没有功德。随后,梁武帝又问菩提达摩,怎么做才会获得真实的功德。菩提达摩回答说,不要以功利和刻意的心态去做一件事,就是一件有功德的事情。随后梁武帝又问了菩提达摩几个问题,达摩认为梁武帝的资质有限,便前往洛阳。几天后,梁武帝将自己与达摩的对话告诉了志公禅师,志公禅师让梁武帝将达摩请回来供养。随后,梁武帝派遣了大量兵马去找达摩,达摩早已扬长而去。
梁武帝与佛教中国化
佛教得以在中国传播,最大的贡献者之一就是梁武帝。梁武帝十分推崇佛法甚至到了痴迷的状态。正是因为梁武帝身体力行地推崇佛法,才得以让佛法进入中原,在中原有了很大的发展。首先,梁武帝将佛教定为国教。梁武帝遵从佛法对修行之人的要求。

梁武帝画像
在生活习惯中,梁武帝不吃肉、不喝酒、不近女色,衣服和生活用品十分朴素。梁武帝不但严格要求自己,他还颁布法令不让百姓宰杀牛羊,不许吃肉类食物。要是到了祭祀场合,就用面团做成牛羊等形状,用来献给祖先。其次,为了让百姓们有祭拜场所,梁武帝花费了大量钱财在全国修建了很多寺庙,据不完全统计共有寺庙四百八十所,寺庙中共有十万多名僧人。到了佛教节日时,百姓们都会去寺庙中祭拜,这也让佛教精神深入人心。第三,梁武帝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研究佛学,并著有与佛学相关的书籍,比如《涅萃》、《大品》、《净名》、《三慧》等。梁武帝著有的这些书籍,极大地丰富了佛教理论知识。除此之外,他还让懂佛学的大师研究和翻译外国的佛学经典著作,通过翻译成中文,便于修行之人的领悟和参透。值得一提的是,梁武帝是提倡素食主义的第一人,在衣食方面,梁武帝从不铺张浪费,倡导以朴素为主。正是因为梁武帝身体力行地推行佛法,短时间内才让佛教在中国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